張新建 王高峰 候明陽
種鵝在自然繁殖季節,其產蛋率、孵化率、受精率及苗鵝的健雛率都是比較高的。但是在反季種鵝反季節生產過程中,產蛋率低、受精率低、孵化率低、死亡率高的問題日益凸顯,嚴重影響生產效益。我們應該為提高種鵝反季節生產的實施成效,養殖戶也要控制種鵝群的規模,做好疾病防控工作,適時調整飼料喂養量和精粗比例。必須從種鵝舍設計、環境控制、飼養管理等方面加以控制,以取得較好經濟效益?。
1、 環境控制
1.1、 控制光照
光照對種鵝的生產效率影響較大。因此養殖戶應當盡量為種鵝提供與冬春季節類似的光照時間、強度。鵝舍內最好裝備有照明設施,安裝的標準應每隔20平方米就有一個與地面距離為1.75~2m的、40~60W的燈泡為佳。夏季時,由于自然光照時間較長,應當在種鵝接受了12h的光照后,及時趕入鵝舍且不用再補光。同時,夏季的光照強度也比較長,因此養殖戶應當在種鵝的活動場所安裝遮陽網來降低光照。
1.2、控制溫度
溫度對于種鵝的生產效率也有較大的影響。高溫會導致種鵝受精、孵化、健雛等概率的下降。因此,鵝舍內最好也安裝有濕簾降溫系統。種鵝鵝舍應當縱向使其通風,同時應當選取鵝舍的或南或北一墻的進風口安裝濕簾,另一墻則應安裝風量大、噪音程度低的風機。在使用時,鵝舍內的所有門窗都應關閉,這樣就會在鵝舍內形成縱向通風的環境,鵝舍的溫度一般也可以降低到5~8攝氏度。另外,養殖戶也可以使用灑水、舍內使用病經常更換深井水等措施來降溫。
1.3、 控制水質
種鵝是水禽,因此不僅是食用水的水質會影響到種鵝的生產效率,活動用水的水質也對生產效率有不小的影響。因此,養殖戶應當保證種鵝所接觸水的水質的清潔衛生。具體來說就是,種鵝活動的水塘中的水應當定期更換并引用清潔水源。水潭也不應有超出自凈能力的活動種鵝數量,通常一平方米的水面只載0.5~0.8。水塘應當有一定高度與遮蓋,以避免臟水、污水的進入,水上活動時間也應當進行控制,盡量降低種鵝在水中的排便率。養殖戶還應當定期對池塘進行徹底的清洗。除此之外,鵝舍內的水池中的水也要每天更換,定期也要進行清洗消毒。
2、 種鵝群管理
2.1、 種鵝的培養與選擇
養殖戶應當提前制定種鵝反季節生產計劃,或調整種鵝產蛋季節,或培育專門的反季節種鵝進行留種。在選擇反季節生產的種鵝時,母鵝的體重應當在中等程度,軀體的各部位應當發育勻稱,母鵝的最佳生產時間應當與當時季節相對應。另外養殖戶應當選擇體形大、體質好、各部位發展勻稱的公鵝。公鵝與母鵝的比例應在1∶(4~6),同時應當有3%的后備公鵝。同時,養殖戶可以通過控制飼料、光照以及人工拔羽等方式強制換羽,從而實現對于種鵝產蛋期的控制。
2.2、 控制種鵝群規模
種鵝群規模過大不僅會增加種公鵝的損耗率,還會降低公母鵝的相遇率,這樣就會使種蛋受精率下降。因此,養殖戶應當將種鵝群規模控制在1000只以內,鵝舍的飼養密度則應控制在每平方米兩只以內,而種鵝活動場則應控制在每平方米一只以內。
2.3、 疾病防控
種鵝在夏季容易生病,會給生產率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因此養殖戶應當做好種鵝的疾病防控工作,不僅應當保證種鵝鵝舍、活動場所的清潔衛生,還應當為種鵝接種疫苗,同時,還可以通過控制種鵝食料的方式提高種鵝的抗病能力。
3、控制飼料
飼料是種鵝主要獲取營養的方式,因此養殖戶應當制定一個科學合理地種鵝飼養方案。雛鵝時為了保證其的健康生長發育,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控制飼料的精粗比例。進入預產期后,則應當逐步提高飼料的營養以及精飼料比例。產蛋期則應當在原有飼料的基礎上補充喂養粗飼料。另外為了控制產蛋速度,養殖戶應當控制好飼料的喂養量以及比例。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種鵝的反季節生產率,養殖戶在控制種鵝生存環境的同時,還應當提前做好種鵝的培訓、選擇工作。同時養殖戶也要控制種鵝群的規模,做好疾病防控工作,適時調整飼料喂養量和精粗比例。但對養殖戶來說最重要的還是應當在實際飼養過程中不斷摸索符合現實情況控制、管理措施。
(作者單位:463800 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動物衛生監督所、駐馬店市上蔡縣動物衛生監督所、駐馬店市上蔡縣家畜改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