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麗杰
設施蔬菜栽培,多年連作,周年生產,輪作困難;夏季高溫,冬春季低溫、高濕、寡照。特殊的生長環境致使病菌無需越冬,數量積累,反復侵染,周年發生。生產中設施病蟲害防治重治輕防,預報不力,治理滯后,依賴高濃度、速效的農藥。正確的設施蔬菜病害防治方法應該是加強早期調查,從栽培、環境和生態全局出發,預防為主,輔以關鍵期科學用藥。
1、棚室內濕度調節
1.1選用無滴膜:選用無滴膜可以減少薄膜表面的聚水量,并有利于透光、增溫。
1.2覆蓋地膜:覆蓋地膜一般可使10厘米處地溫平均提高2℃~3℃,地面最低氣溫提高 1℃左右。同時,由于地膜不透氣,可以減少地面水蒸發量和灌水次數,從而達到降低棚內空氣濕度的目的。
1.3高壟栽培:高壟表面積大,白天接受光照多,從空氣中吸收的熱量也多,因而升溫快,土壤水分蒸發快,濕度不易偏高。
1.4合理澆水:冬季棚菜澆水,要做到 “五澆五不澆”,即澆晴不澆陰(晴天澆水,陰天不澆水)、澆前不澆后(午前澆水,午后不澆水)、澆小不澆大(澆小水,不大水漫灌)、澆溫不澆涼(冬季水溫低,澆水時要先在棚內預熱,待水溫與地溫接近時再澆)、澆暗不澆明(澆暗水,不澆明水)。同時,要大力推廣滴灌、膜下灌等灌水新技術
1.5改進施藥方法:冬季防治棚室蔬菜病蟲害,要盡量采用煙霧法或粉塵法施藥。采用噴霧法施藥時,要適當減少防治次數和噴液量,防止棚內濕度過高。
1.6通風排濕:通風是塑料大棚最基本的除濕方法。一天之內,通風排濕效果最好的時間是中午,因為這一時段棚內外濕度差別大,濕氣比較容易排出;其它時段也要在保證溫度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延長通風時間。另外,還要特別注意在大棚澆水后2~3天、葉面噴肥(藥)后1~2天、陰雨(雪)天和日落前后加強通風排濕。
1.6中耕松土:地面澆水后,要及時中耕壟溝和壟背,阻止土壤下層水分向表層土中移動。
1.7人工吸濕:如果棚內濕度過大,可在行間撒一些稻草、麥秸、草木灰或細干土,也可在棚內空閑處堆放生石灰等吸濕性材料吸濕。
2、加強管理:高畦、地膜覆蓋、滴灌栽培;放風排濕,適當控制灌水,忌大水漫灌和陰天灌水,防止濕度過大,以減少結露;施足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性;重病田輪作2~3年;保護地應用無滴膜,及時清除棚面塵土,增加光照;合理密度,及時整枝綁蔓,摘除植株下部老葉,增強通透性;坐果后及時摘除殘留花瓣;發病初期未產生霉層前及時摘除病果、病葉和病枝,集中深埋或燒毀;收獲后徹底清除病殘體;保護地注意處理空間和工具攜帶的病菌,減少菌源。
3、藥劑防治:發病之前和初期及時用藥。
苗床處理:無病土育苗;舊床土消毒,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按8~10g/m2,混加10~15kg干細土拌勻配成藥土撒施,或播種時墊、覆種子。
熏蒸滅菌:休閑期或定植前空棚時,選用3%噻菌靈煙霧劑或5%百菌清煙霧劑,50g/m3,密閉熏蒸;或按每100m3用硫磺0.25kg、鋸末0.5kg,混合后分幾堆點燃熏蒸1夜,消滅殘留病菌。
結合蘸花防治:在蘸花藥液中按0.1%加入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或50 %乙烯菌核利可濕性粉劑、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等藥劑——針對灰霉病。
噴霧:針對灰霉病等——甲基硫菌靈,硫菌·霉威,腐霉利,乙烯菌核利,異菌脲,苯醚甲環唑,咪鮮胺,嘧霉胺,嘧菌酯等。針對霜、疫病等——乙磷鋁,霜霉威,甲霜靈,克霜氰,烯酰嗎啉等。
熏煙:百菌清、腐霉利、乙烯菌核利等煙劑。
噴粉:百菌清、滅霉靈、腐霉利、甲霉靈等粉塵劑。
(作者單位:125300 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農村經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