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海麗
可對植物生長起到促進作用的物質具體包括:生長調節劑以及激素。其中,生長調節劑主要指的是,可對植物的生長以及發育起到調節作用的農藥,主要包含基于植物中提取的激素以及經由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等。同時,通過對少量且濃度較低的生長調節劑進行合理應用的方式,就可以起到有效促進植物生長及發育的目的。
一、植物生長調節劑類別分析
現如今,倘若以來源為依據,對各種類型的生長調節劑進行具體區分,可將其具體劃分為人工合成以及天然兩種;以作用為依據,可將其分為抑制生長、延緩生長以及促進生長三種。我國現下在實施具體的農業生產操作時,應用較為廣泛的生長調節劑多為經由人工合成而形成的,例如,赤霉素以及乙烯利等。同時,植物延緩生長調節劑的種類也有很多,例如吡啶醇以及多效唑等。
二、植物生長調節劑在馬鈴薯生產中的應用
所種植馬鈴薯自身具有的遺傳性質,對后期所收獲的馬鈴薯產量具有關鍵性影響,此外,所實施種植技術的種類、質量以及多種內外界環境因素等也會對馬鈴薯的產量產生較大影響。現如今,在多數農戶具體實施馬鈴薯生產操作時,已經開始注重對多種類型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進行合理應用,且經由在規模較大的馬鈴薯種植區域實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合理噴灑的方式,可以使得相應區域的馬鈴薯的生產質量以及產量受到較大影響。
(一)促進繁殖
馬鈴薯的主要繁殖方式為,依靠塊莖實施無性繁殖,同時,也可以通過利用扦插以及拌種等方式實施具體的繁殖操作,但相應繁殖操作想要有效發揮出自身的實效性作用,均需要依靠施用不同類型的生長調節劑。
1、 破除秋播種薯休眠
首先,可以通過合理利用赤霉素的方式,促進種子發芽。第一,利用0.5到1.0ppm的赤霉素溶液,對已經實施完均勻切割操作的馬鈴薯塊實施10min左右的浸泡操作,并在將其取出以后,使其切面朝上放置于陰涼處晾干,隨后,使其切面朝下,并于切面上方鋪上一層濕度較為適宜的土壤,然后,依照此類方式,再于切面之上鋪上4到5層左右的土壤,最后,等到相應薯塊出芽1cm左右時,將其取出,并在將其放置于光照條件適宜的環境下,促使芽的顏色變綠以后,再對其實施具體的田間種植操作。經由此類方法處理的馬鈴薯,發芽期可提前2到3個星期左右,且需要注意,在對馬鈴薯實施收獲操作的1到4個星期前后,應利用10到500ppm的赤霉素溶液對馬鈴薯植株實施全方位的噴灑操作,有利于促進馬鈴薯萌發。
2、促使插穗生根
此類方式時促進馬鈴薯繁殖效率提升的主要途徑之一。其中,ABT生根粉對于促進馬鈴薯的插穗生根具有較為優良的效果,具體流程為:優先將存在2個嫩葉左右的枝條于50ppm的ABT溶液實施1h以上的浸泡操作以后,再將此枝條扦插于相應的插座中,隨后,待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過去以后,所有實施浸泡操作的枝條均有新根生成。
(二)延緩生長
植物生長延緩調節劑,不僅可以起到有效減緩植物中存在的赤霉素合成速度,且可以起到拮抗赤霉素所具有生理作用的效果。其中,由于赤霉素具有抑制馬鈴薯塊莖產生的作用,所以,通過對此類生長調節劑進行有效應用的方式,有助于促使馬鈴薯的塊莖產生。
1、矮壯素
此類生長調節劑多施用于馬鈴薯的現蕾期后、開花期前,利用濃度2000到2500ppm左右的600kg矮壯素,以公頃為單位,在馬鈴薯種植區域的每個單位面積內噴灑1到2次左右,可以起到使得馬鈴薯莖葉生長速度減慢的效果,有助于促進馬鈴薯植株的密度提升、枝葉繁密,并有助于使得馬鈴薯的結果期提前,對促進果實質量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同時,據有關數據表明,對現蕾期的馬鈴薯實施一次CCC噴灑操作,會使得馬鈴薯產量增加百分之25.5左右;在其初蕾期以及分蕾期噴灑兩次CCC,則會使得馬鈴薯的產量增加百分之41.7左右。
2、丁酰肼
對發育狀況較為良好的且已經生長至現蕾期以后,開花期以前階段的馬鈴薯頁面,實施濃度為3000ppm的丁酰肼溶液,可以起到使得馬鈴薯莖的生長速度大幅度降低的效果,對促進花蕾脫落以及塊莖的產生具有積極意義,并據有關數據表明,通過有效實施上述操作的方式,可以使得馬鈴薯的產量提升百分之10到百分之20左右。但與此同時,由于丁酰肼效果余留時間較長,因此,在對馬鈴薯施用完此類調節劑以后,會起到抑制下一代馬鈴薯生長的效果,所以,施用過此類調節劑的馬鈴薯不適合作種。
3、多效唑
據有關實踐表明,通過應用濃度為50到100ppm的多效唑50kg,以畝為單位,對每個單位種植區域中的結果期馬鈴薯葉面進行噴灑操作的方式,可以起到有效促進馬鈴薯植株中葉綠素量提升的作用,對大幅度提升相應區域植株的光合作用效果以及其氣孔阻力,從而使得其具有的蒸騰強度降低具有積極意義,有助于加大葉片的實際厚度,促進植株矮化。并據有關數據表明,通過合理利用上述方法的方式,可以使得相應種植區域的馬鈴薯單產提升百分之20以上,并有助于提升大、中薯產生的比例。
(作者單位:152100 黑龍江省望奎縣馬鈴薯科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