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軍
番茄為茄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0.6~2m。全株被粘質腺毛。莖為半直立性或半蔓性,易倒伏,高0.7~1.0m或1.0~1.3m不等。莖的分枝能力強,莖節上易生不定根,莖易倒伏,觸地則生根,所以番茄扦插繁殖較易成活。奇數羽狀復葉或羽狀深裂,互生;葉長5~40cm;小葉極不規則,大小不等,常5~9枚,卵形或長圓形,長5~7cm,前端漸尖,邊緣有不規則鋸齒或裂片,局部歪斜,有小柄?;閮尚曰?,黃色,自花授粉,復總狀花序?;?-9朵,成側生的案傘花序;花萼5~7裂,裂片披針形至線形,果時宿存;花冠黃色,輻射狀,5~7裂,直徑約2cm;雄蕊5~7根,著生于筒部,花絲短,花藥半聚合狀,或呈一錐體繞于雌蕊;子房2室至多室,柱頭頭狀。果實為漿果,漿果扁球狀或近球狀,肉質而多汁,橘黃色或鮮紅色,光滑。種子扁平、腎形,灰黃色,千粒重3.0~3.3g,壽命3~4年。花、果期夏、秋季。根系發達,再生能力強,但大多根群分布在30~50cm的土層中。
一、 育苗:
番茄可直播,也可以育苗移栽和扦插,一般除秋番茄直播外,其它季節種植都采用育苗移栽。我地番茄栽培主要以春番茄為主,春茄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采用薄膜覆蓋或小拱棚育苗,有條件的地區還可選用營養缽、營養袋或穴盤育苗。
1、苗地選擇:
應選擇地勢平坦、背風向陽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三年內未種過茄科作物的地塊,地塊選好后,要盡早深翻曬垡,施足農家肥、增施磷、鉀肥,精細整地,并做成墑寬1米、溝寬深30厘米的苗床,墑面為覆瓦狀,然后進行苗床消毒,每平方米用30-50毫升福爾馬林溶液兌水3升噴灑床上,用薄膜悶蓋3天后揭膜,待氣味散盡后播種。 還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與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按1:1混合,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與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按9:1混合,按每平方米用藥8g~10g與4 kg~5 kg過篩細土混合,播種時2/3鋪在床面,1/3覆在種子上進行消毒。
2、選擇抗病、優質、豐產、耐貯運、商品性好、適應市場的品種。
3、種子處理:種子處理按下列步驟進行:
a.曬種:將種子攤在陽光下曬2-3天。
b.溫湯浸種:用55℃溫水浸種15分鐘,浸種時不斷攪動,并加入熱水保持恒溫,15分鐘后,只攪動不再加熱水,當溫度下降到30℃時,停止攪動,讓其自然降至常溫。
c.種子消毒:種子經湯種處理后,在常溫清水中浸3-4小時,再用40%福爾馬林100倍藥液在常溫下浸種15分鐘,處理后的種子取出放在盆中密閉2-3小時,用清水淘凈。
d.浸種催芽:消毒后的種子浸泡6小時左右后撈出洗凈,用沙布袋盛裝,放在25—28℃的溫度下保溫催芽。快要出芽時,將溫度降至20℃左右以防芽 長的細弱。催芽期間每天用常溫清水淘洗2次,當70%的種子露白時即可播中。
4、播種量;一般按每厘地(約6-7平方米)播種番茄種子20-25克,播春番茄種子30-35克,可移栽大田1畝。
5、播種方法:一般采用撒播或條播。條播的幅寬大約10厘米,行距6-7厘米,播后用細糞或肥土覆蓋,厚度約1厘米左右,然后用噴壺澆透水。夏播番茄可在畦面上蓋一層稻草或松毛,出苗后再逐步揭去。
二、 定植
1、定植期:應根據栽培季節和前作作物收獲期進行,一般黑龍江地區春番茄可在4月中旬定植。選擇晴天定植,便于成活,定植后需澆透定根水。
2、大田整地施肥:當前作收后,每畝施腐熟農家肥3000-4000千克,普鈣50千克,鉀肥15千克作為底肥,然后翻犁碎垡,精細整地,一般畦寬1.5-2米,溝寬、深30厘米。也可整理成畦寬1米,雙行定植;如果季令緊迫來不及翻犁,也可以直接開溝理畦,然后按一定的株行距打塘,每塘放干細糞1.5-2千克與土拌均即可定植。
3、定植密度及方法:種植密度根據生長習性、品種、土壤肥力整枝方式,因地制宜,靈活撐握,對搭架的無限生長型 ,單干整枝的密度,每畝2500-2800株;無限生長型 ,雙干整枝,每畝2000株;自封頂型,搭矮架每畝4000-5000株;對于不搭架的無限生長型,每畝種植1200-1500株;自封頂型每畝定植1500-2000株。一般株行距60至65×40至45厘米,1米畦寬的行距80厘米,株距35-40厘米,定植深度以覆土至子葉下為宜,一般可采用斜臥定植,以促進不定根生長,促進幼苗生長健壯。
(作者單位:151600黑龍江省青岡縣德勝鎮農牧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