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曼華
一、 豬弓形體,豬付紅細胞體混合感染癥狀
附紅細胞體病是由立可次氏體引起的一種散在的熱性、溶血性人畜共患傳染病。病豬以急性黃疸性貧血和發熱為特征;弓形體病是剛地弓形蟲在多種動物和人的有核細胞內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原蟲病。在我國河南有一個小縣城,有一家養豬專業戶,他們家新進一批豬,在豬進入豬舍的第五天,開始給豬注射豬瘟苗,5天后有三頭豬發病,發病的初期病豬體溫為40.2℃到41.6℃,呈稽留熱,可視黏膜黃染、蒼白。在豬發病初期給豬注射青霉素、鏈霉素、安疼定等藥物治療,但是治療后,豬并沒有好轉跡象,偶爾出現體溫下降,但是沒多久就會再次復發,并且伴隨著食欲不振的現象。養豬人最初以為是豬瘟,為預防豬舍內原有的豬被傳染,因此為原有的豬也注射了豬瘟疫苗,在注射疫苗的第八天,豬舍內原有的豬中也開始有豬發病,發病程度各不相同。從豬弓形體,豬付紅細胞體混合感染的臨床癥狀中看,患病的豬會出現發燒現象,平均溫度在40到41攝氏度左右,個別的病豬體溫可以達到42℃,出現食欲廢絕,甚至不吃飯現象,打垛寒顫,病豬的眼睛從逐漸發紅到后來發白,并且逐漸消瘦,小便發黃大便發干,大便的形狀類似于球形,隨著發病時間的推移,病豬的全身會出現斑塊,這些斑塊主要呈現出紫色,發病中的豬呼吸不正常,經常采用復試呼吸,走路十分不穩,搖搖晃晃。
二、 豬弓形體,豬付紅細胞體混合感染的診治方法
(一)病豬的治療
針對發病的病豬,應該及時使用長效土霉素注射或者附弓注射液、5%貝尼耳3.5mg/kg體重,1日1次,交替使用。注射有效藥物控制病情的同時,還需要在病豬的食物中加入土霉素。另外為了避免新型病毒對本地豬的傷害,盡量避免從外地購買豬的幼崽,如果必須要從外地引進小豬崽,一定要看好豬場的免疫情況,新豬不要急著放進自家豬舍,先隔離觀察兩個星期,確認健康后在一同飼養。
(二)進行消毒
整個養豬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步驟就是消毒,豬雛入豬舍前、飼養過程中、賣出豬雛后,每個階段都需要嚴格的消毒。首先是豬雛入豬舍前,我們需要將豬舍里里外外全部消毒、反復消毒,消毒次數要超過三次,這樣消毒的目的是為了徹底消除豬舍內的細菌,剛入豬舍的豬雛抵抗力比較弱,容易感染病毒,因此要反復消毒,確保豬雛的環境安全以及豬雛的健康成長。其次豬飼養過程中的消毒,應該在豬舍附近設一個消毒地點,定期更換消毒水,消毒水易揮發,因此不定期更換,會失去作用,從而達不到消毒的效果。另外在喂豬前需要更換專業的服裝與手套,服裝與手套同樣需要消毒,確保外面的細菌不被帶入豬舍內。第三是豬賣出后要對豬舍進行消毒,將豬糞清理干凈,豬用過的餐具,飲具都需要反復消毒。
(三)接種疫苗
養豬應該按照地域情況進行疫苗接種工作、正確接種疫苗。在接種疫苗的時候應該注意的是,豬的年齡是按照天計算的日齡,接種疫苗時應該嚴格按照豬的日齡接種。疫苗有很多種類:滴眼、滴鼻、滴口、注射等,在給豬使用疫苗時應嚴格按照說明書中的比例進行,需要稀釋的疫苗,要使用要求的稀釋液或者蒸餾水,按比例進行稀釋后再給豬使用。飼養中的豬必須接種疫苗,疫苗應該存放在干燥通風處,避免潮濕或者陽光暴曬。還需注意經過滴鼻或者滴眼的豬二十四小時之內不可以進行水霧消毒。
(四)定期通風
由于個別季節風大,空氣質量較差,因此這些時期的豬容易感染病毒類疾風,這個疾病完全可以通過給豬定期喂藥預防。風大時期是豬弓形體,豬付紅細胞體混合感染高發期,這些疾病的發病原因主要與豬的大小以及豬舍的衛生環境有關,因此我們每天按時消毒的同時,必須定期給豬投放預防各類疾病的藥物。不同大小的豬容易感染的疾病種類大不相同,因此我們需要積累豬的日齡,按照豬的日齡正確投放不同的預防藥物。
(五)病豬的處理
做在前面,如果還是有豬生病或死去,應該及時處理病豬,防止病毒在豬群中擴散。關于豬的健康狀況就需要我們每天仔細觀察豬的活躍程度、精神狀態、以及糞便的形狀,除此之外還需觀察豬的飲食情況,傾聽豬的呼吸聲音等。一旦出現病豬需要及時隔離治療。
(六)病豬的管理
豬是有一定的生產性能的,因此管理好豬,才能將豬的生產性能最大化。不同時期的豬管理大不相同。在豬雛階段,最重要的是控制室溫,溫度過低極易引起豬雛的呼吸道類疾病,致使豬雛批量死亡。在初春時期,豬舍溫度盡量控制在36攝氏度左右,豬雛的日齡每增加七天,豬舍的溫度就降低2攝氏度左右。豬舍的適宜溫度還可以通過對豬觀察來調節,溫度適中時,豬的分布狀態比較平均,當溫度低于適宜溫度時,豬會抱團,縮在一起;當溫度太高時,豬會分開的比較遠,并且伴有喘息的情況。
豬舍應該定期通風,可以有效預防豬的呼吸道類疾病,豬的糞便中含有氨氣,氨氣在空氣中容易揮發,豬舍中的有害氣體以及病菌,可以在通風的過程中排除,因此保持豬舍中空氣新鮮也十分重要。
(作者單位:111200 遼寧省遼陽市遼陽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