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萬禮
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人文素質教育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大學生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其次闡述了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中的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實施對策。教學實踐證明,利用本文提出的對策進行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能夠有效地陶冶大學生的情操,較好的培養大學生的人文情懷。
關鍵詞: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教師節向全國大學生提出希望“成為有人文情懷的人”;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教師節向全國師生強調“素質教育是教育的而核心”;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大力發展素質教育”。由此可見,近年來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備受重視,因此,適時進行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核心內容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人文素質教育的概念
人文素質教育是指文化修養教育,即對學生進行文化、人格、氣質和修養等方面的熏陶,使學生成為有文化、有禮貌、有道德、有責任和有修養的人。人文素質教育作為教育的核心之一,與知識技能教育不同,其重點在于“人”,其根本目標在于“成人”,注重學生內在品質的熏陶。
二、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構建和諧校園
構建和諧校園是近年來各高校的重要任務之一,而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環節之一。構建和諧校園,離不開人文環境的構建,進行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有助于為大學生營造身心健康成長的人文環境,讓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感悟人文精神。開展人文素質教育,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人文情懷,有助于豐富大學生的人文修養,有利于強化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手段。另外,人的和諧是和諧校園的關鍵,而人文素質教育能夠豐富大學生的內心世界,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幫助大學生塑造和諧人格,因此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有利于和諧校園的構建。
(二)有助于激發學習興趣
傳統的知識技能訓練方式枯燥乏味,很難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實施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在課堂營造人文環境,在教學內容上滲透人文情懷,進而豐富大學生的人文修養,開闊大學生的視野,有助于激發大學生的求知欲,克服被動學習,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另外,開展課外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實踐活動,不僅能夠吸引大學生的參與興趣,還能能夠增加大學生的人文知識底蘊,提高大學生的文學藝術欣賞水平,滋養大學生的人文情懷,進而提高學習的熱情。
(三)有利于全面發展
教育以人為本,作為教育核心的人文素質教育也不例外,始終以大學生為中心和出發點,培養大學生學會做人,幫助大學生建立科學的價值觀,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大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因此,開展人文素質教育有助于培養構建和諧校園所需要的,既有科學素養,又富有人文素養的現代化大學生。
(四)提高道德水平
由于文化具有向導功能,因此開展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能夠引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幫助大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更好的幫助大學生增強民族自尊心,能夠引導大學生樹立高尚的道德觀。
(五)利國利民
目前,我國正處于發展關鍵期,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演變,需要大量的具有良好的健全人格、職業精神、職業操守和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而開展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是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有效途徑。另外,近年來我國一直倡導構建和諧社會,也需要大量的具有較高道德水平的公民,而開展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是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有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于未來更好的參與國家建設。
三、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中的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缺乏多元化人文素質教育意識
根據調查,發現部分高校存在將人文素質教育培養全部寄托于思想政治課程的現象,缺乏多元化人文素質教育意識。由此,部分高校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開展多元化的人文素質教育,沒有提供進行優質人文素質教育的校園環境,進而導致大學生缺乏人文素質培養。
(二)教師不重視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科技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人們也越來越重視科技發展,高校教師也不例外。然而,部分高校教師存在重知識輕人文的現象,在大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培養上過于關注,而不重視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導致很多大學生只會做事,而不會做人。
(三)大學生不重視
同部分高校教師一樣,很多大學生存在過分注重自身知識和能力的學習,而忽視了自身人文素質的提高。另外,由于大學生心智尚未成熟,受生活壓力和學業壓力的影響,可能出現悲觀情緒,導致既不重視科學素養的學習,也不重視人文素養的提高。
(四)目標不明確
目前,很多高校開設了人文素質教育相關課程,但培養目標不明確,培養方案也存在過分注重對大學生的基本能力的培養,而忽略了素質教育。另外,人文素質教育相關課程學時也比較少,很難實現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真正目的。
(五)大學生缺乏人文底蘊
通過調查,發現很多大學生人文知識欠缺,嚴重缺乏人文底蘊,回答問題的時候,存在表達能力較差的現象;寫作業和論文的時候,存在結構不完整、語句不通順的現象,有的甚至錯字連篇;文學鑒賞的時候,存在品位低、不懂欣賞的現象;聽音樂的時候,存在只聽流行音樂而不懂高雅音樂的現象。
四、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實施對策
(一)深化人文素質教育觀念
高校應深化人文素質教育觀念,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改革力度,營造良好的人文素質教育大環境,利用環境熏陶大學生的人文情操。構建良好的人文素質教育環境的具體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開展人文素質教育講座,通過外聘人文素質教育專家到校講座,來拓寬大學生的人文視野,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知識水平;第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校園人文素質教育氛圍,熏陶和啟迪大學生感悟人文精神;第三,樹立榜樣,利用榜樣的力量,鼓勵大學生自主的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修養。
(二)轉變教師和學生的觀念
應轉變教師和學生重知識輕人文的錯誤觀念,具體措施如下:第一,轉變教師觀念,教師要認識到在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的必要性;第二,教師要不斷進行人文素質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第三,轉變學生觀念,讓學生認識到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性;第四,授人以漁,啟發學生自我教育,引導學生自主進行人文素質的學習,自發的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
(三)明確人文素質教育目標
在開展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之前,首先應明確培養目標,制定重視人文素質教育的培養方案,在課程設置上轉變觀念,加強課程改革,增設人文素質教育課程。
(四)豐富教學方式
進行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應采用豐富的教學方式,具體包括以下幾種方式:第一,可采用課內課外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人文素質教育相關課程的魅力,利用課堂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利用課外活動熏陶大學生的人文情操;第二,采用網絡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網絡的便捷,利用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等網絡多媒體手段豐富人文素質教育;第三,開展大學生校園人文相關的比賽,以賽促學,不斷熏陶大學生的人文情懷。
五、結束語
為了相應政府號召,構建和諧校園,本文進行了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核心內容研究,提出了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實施對策。實踐證明,該策略能夠很好地陶冶大學生的人文情操,使大學生具備良好的精神風貌,提高了大學生的人文欣賞水平,有利于大學生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殳竹青.理工科大學生對人文素質的認知現狀研究——基于扎根理論范式的質性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06):5-10.
[2]張建強.輔導員與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以應用型本科院校為例的思考[J].大學教育,2017(11):111-113.
[3]龍成銀.貴州理工科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現狀與路徑探究——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視角[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06):29-31.
(作者單位:銀川能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