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梅
音樂是美好的,孩子們都喜歡上音樂課,尤其喜歡上音樂公開課,在公開課上,老師們竭盡所能的吹拉彈唱,課堂上非常的熱鬧。可是我們都知道要準備一節公開課是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完成。平時的課上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多媒體資料,而孩子們最多的上的還是常態下的音樂課,所以我們每一位音樂老師最重要的就是把我們每一節常態課上好,上好常態課更能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根據我們《音樂課程標準》的一些理念和我平時教學中的一些經驗,我總結了以下幾方面,音樂常態課中應該引用的一些策略吧:
在日常的音樂教學中,每節課都要抽出十分鐘進行技能技巧訓練;像發聲練習啊、節奏練習、聽音練習等,唱好一首歌曲的前提是要做好發聲練習。節奏訓練在音樂課中也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一、語言節奏練習。二、聲勢練習。三、多聲部的節奏練習。四、輪說節奏練習。只要每節課都抽十分鐘做做練習,日久天長,學生的基本技能一定會提高。
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新課的導入是多種多樣的:
1.復習導入法:通過復習舊的知識,讓學生輕松理解新知識,比如:學生已掌握了四二拍的含義,每小節兩拍,以四分音符為一拍,在此基礎上,通過復習四二拍的含義移到學生理解、掌握四三拍、和四四拍的含義并且找出它們的聯系。
2.故事導入法:用講故事的方法進行導入,這個方法適合低年級學生,因為小孩子都愛聽故事,如果用這個的形式導入,會讓學生印象深刻。
3.謎語導入法:猜謎語是學生最喜歡的導入形式,可以根據歌曲的內容設計,如:歌曲《小青蛙找家》也可以設計謎語:一位游泳家,說話呱呱呱,小時有尾沒有腳,大時有腳沒有尾。這樣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會激發學生積極發言的,從而更好地參與。
4.演示導入法;教師可以選擇有立意的多媒體手段,導入課題或是由教師直接進行范唱、范奏,如果我們老師能演唱一首優美的歌曲,或是演奏一段好聽的樂曲,這樣一來學生會對你有無比的崇拜,從而喜歡你,更會喜歡上你的課。
5.隨機導入法:根據本地區的風俗習慣、環境等情況進行導入,例如:講歌曲《幸福的花兒開心上》這是一首新疆地區的少數民族歌曲,老師可以配上視頻和豐富的畫面讓學生了解柯爾克孜民族的的民俗風情,還可以結合我們的地區情況,我們也是少數民族地區,可以再講講蒙古族的風土人情,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6.節奏導入法:節奏是音樂的靈魂,舒展寬松的節奏可以表達寧靜平穩的心情,而密集緊湊的節奏可以表達激動的心情。
音樂教學的講授策略:
在教學中,教師能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精力,讓學生學會最多的知識。因為他是因人、因時、因地、因條件而成的,從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對我們教師水平的一種全面、綜合性的考查。他需要我們教師對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靈活掌握。比如說在教學生唱好頓音記號,就用一個乒乓球在桌上拋幾下,讓他們細心體會乒乓球落下的聲音是什么樣地,學生心里有了答案了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彈性”,學生再唱就不難了,又如在教唱《郊游》這首歌時,讓學生體驗那種高興、喜悅的心情,想一想自己和同學們一起出去郊游的情景,再配上春天美景的畫面,學生唱起來感情就不同了。所以說我們的教學方法千變萬化,但一刻也不能脫離《音樂課程標準》,一刻也不能脫離教材,許多教學方法都是從教材中挖掘出來的,但教學還是要以學生為中心,教材只是學材的一部分,不能刻板使用。
1.統籌安排,注意整體性
一節課,首先應當是一個整體,各個教學環節之間不能使割裂的,應該是彼此聯系的,不論它是單一課還是綜合課,我們都要學會尋找他們的紐帶,為他們支起一個框架,使他們連為一體。
2.脈絡清晰,體現層次
每上一節課,教師要有清晰的思路,合理安排教學活動,使他們如階梯般層層遞進,從而使學生對本課的知識點達到感知,認識,理解,運用的過程。遵照學生對音樂知識掌握的興趣和能力,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統籌安排、合理組織、科學、系統的進行教學活動,具體的說,結合每一課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展開教學。
3.靈活多樣,具有動態性
音樂教學如果缺少動態性,學生是絕對學不好的,只有在動態的變化過程中,學生才能最好地感受、理解相關的知識點,才能使新學的知識、技能的以鞏固。另一方面,在這種動態性的教學過程中,時常變換教學手段,對學生來說將更有吸引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4.講究藝術,注意審美性
音樂本身就是藝術,音樂教學要突出審美性,要牢牢地把學生吸引住,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各種藝術手法幫助學生去理解音樂,比如:教師聲情并茂的范唱、或者是范奏,或者是一段優美的舞蹈,配上相應的畫面欣賞音樂,還可以和著音樂富有感染力的朗誦,這些都可以使我們的音樂課美起來。
總之,在教學中,音樂教師一定要多學習、多思考、多實踐、多反思、多創新、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編創出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設計,來提高教學效率,只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我們的音樂課才會生動、有效果,課堂才會越來越精彩。
(作者單位:呼和浩特市回民區教育局教科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