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義
【摘 要】 陶行知說得好:“運用朋友的關系,彼此自由交換學識,要比擺架子好得多,你要了解學生的問題,體諒學生的困難,處處都顯示出你愿意幫助學生求學而沒有一絲一毫的不耐煩。”因此教師要走向?qū)W生,了解學生,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與學生進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才能從中獲取信息,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幫助學生解疑答惑;學生則能從老師的傾聽中感覺到自尊、樹立了信心、增加親切感。
【關鍵詞】 走向?qū)W生;答疑解惑;情感共鳴
陶行知說得好:“運用朋友的關系,彼此自由交換學識,要比擺架子好得多,你要了解學生的問題,體諒學生的困難,處處都顯示出你愿意幫助學生求學而沒有一絲一毫的不耐煩。”因此教師要走向?qū)W生,了解學生,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與學生進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才能從中獲取信息,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幫助學生解疑答惑;學生則能從老師的傾聽中感覺到自尊、樹立了信心、增加親切感。
一、學會傾聽,讓你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
不要以為我們整天對著學生就會很了解他們,其實這僅僅是表面,要想更深入地了解他們,還得多傾聽他們的內(nèi)心話。走進學生的生活,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贏得學生的信任,使學生愿意為教師打開心扉,這是教師傾聽學生心聲的必要條件。班主任可以利用家訪,座談,作業(yè)批語等方式與學生交談,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拉家常等形式接近學生,走進學生的生活,走進學生的心靈。當師生之間成為一種平等、和諧的關系時,學生就會愿意與老師交流,老師也會及時傾聽到學生的心聲。
二、學會傾聽,讓你更易成為學生的朋友
有位作家這樣說:“有的人會走過美麗而視若無睹,有的人會走過痛苦而漠然處之。而真正的仁人、哲人、詩人,才會用自己的心靈去體察、去感受,去分辨自己所聽到的聲音中不同的靈魂的震顫。”現(xiàn)代教育是合作的藝術,不是教師單方面的表演。要達到教育的理想目標,班主任必須學會傾聽,不僅要做一個忠實的聽眾,更要做一個仁者,擁有寬廣的胸襟,撒播愛的種子;做一個詩人,傾聽花開的聲音,走進學生的心田;做一個哲人,指引理性的思考,將學生引向至真、至善、至美。唯有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學生方可敞開心扉,交心談心。
三、學會傾聽,讓你能更好地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一個具有傾聽意識和習慣的班主任,往往能從學生聲音中傾聽出學生的某種思想和觀念的萌芽,并能做出恰當?shù)脑u價和引導,尤其是一些消極的甚至是錯誤的思想或觀念,更需要班主任及時做出指導和糾正。班主任通過傾聽學生的真實想法,去了解并給以正確的引導。而當學生被教師傾聽并被認可或得到指導時,學生就會經(jīng)常主動地向班主任敞開心靈的大門,與班主任進行思想上的交流,師生之間也就會更易溝通。正因為你平時能傾聽學生的訴說,讓學生信任你,你才能更易地走近學生的心靈,更好地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不易使學生有抵觸情緒。
做一個真正的傾聽者,需要愛心和耐心。擁有愛心,使教師不會拒絕學生的求助、呼喊。請記住,請耐心等待一會,花兒就要開了。這個時候,你再聞聞花香,這樣的等待都是值得的;擁有耐心,使教師不會因一時難以聽到學生真實的想法而沮喪放棄,持之以恒的忠誠必將換來學生真心的回報。傾聽的實質(zhì)是放下教師的架子,用溫暖的笑臉去面對學生,加強彼此的溝通和交流。對教師與學生這兩個特殊的群體而言,心與心的對話必然由真誠的傾聽開始。請記住,請耐心等待,花兒就要開了。這個時候,你再聞聞花香,這樣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參考文獻】
[1] 范瑋. 用愛心構建與學生溝通的橋梁[J]. 學校教育研究,2018(2).
[2] 劉庫. 淺談與學生溝通的藝術[J]. 中國西部,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