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林
【摘 要】 班級管理充滿智慧,不感情用事,學會利用學生的愧疚心理,制定規則,訓練學生學會自律,都非常重要。
【關鍵詞】 了解情況;做能做的;做想做的
星期三第二節課,坐在電腦前看微課,做上課前的準備。主任走過來,說我班教室衛生沒搞好,校長很生氣,后果很嚴重。
三步并作二步,還沒到教室門前,校長迎面就是一陣機關槍:“你看你看,地面臟兮兮的,到處都是紙,墻壁張帖物也快掉了,該撕的也沒撕;衛生角也不整理,亂堆亂放;……還搞心理咨詢的呢,環境沒搞好,學生怎么學習?”說完,扔下目瞪口呆的我,扭頭就走。
我回過神來,掃了一眼教室,衛生角的掃帚、拖把堆成一團,沒整理好;教室前的“公告欄”幾個字一半剝落,被風一吹,搖搖晃晃;地面嗎?有少許紙屑、泥屑,倒還在我的忍受范圍之內……突然發現,語文老師在講臺前看著我,學生都略顯驚恐地盯著我,像是在等我發飆。我一言不發,扭頭走了。
之所以一言不發,原因有以下幾條:一、這節是語文課,誰的課堂誰作主,我沒必要更沒資格用人家的課處理自己的班務;二、沖動是魔鬼。現在我雖然表面平靜,但情緒難免激動,處理方式難免失之偏頗,對某些學生不公;三、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我還沒弄清楚。雖然校長說了,但我也應該聽聽任課老師的,更應該到學生中去了解下怎么回事;四、校長把我叫到教室門口,劈頭蓋臉批評我一頓,學生都看在眼里,聽在耳里,內心對老師難免有愧疚,心態會失衡。失衡之時,正是改變之時。如果這時我批評他們,那么,他們心態就平衡了:校長批評了你,你批評了我們,扯平了,咱們兩不相欠了。心態平衡了,就很難做出改變。留給學生心態失衡的時間,讓他們去反思、去行動、去改變。
危機即契機,這正是狠抓班風班紀的好機會,我怎么會輕易地讓它從手邊溜走。
第一步,了解情況。下課后,問了下任課教師郭老師,說是教室里學生扔了很多紙折的飛鏢,我說我怎么沒看到呢?說是校長叫學生撿起來了。我又找到生活委員和勞動委員。問了下折、扔紙飛鏢的是誰,都指向了一個名字:羅某。
第二步,做能做的。了解完情況后,立即帶著生活委員和勞動委員到班級衛生角,并召集每天負責衛生角整理的值日,和他們一起商議衛生角規范。下一堂課剛好是我上,課前拿出幾分鐘,說了下校長批評我們班級衛生保持得不好,主要原因是有些同學扔了滿地的紙飛鏢,希望折了、玩了紙飛鏢的同學自己站起來承認錯誤。羅某、蘇某某等幾位學生站了起來,我要求他們寫說明書,寫清楚事情的經過,自己內心的想法,并分析、反思自己的行為。當他們交上說明書后,我還會要求他們為班集體服務。
第三步,做該做的。校長說的對:環境沒搞好,學生怎么學習呢?于是,首先找了班上幾個高大的男學生把教室四周墻壁上陳舊的、殘破的張貼物撕干凈。其次,要求幾個女生組成教室美化小組,對教室重新美化。
第四步,做想做的。雖然我很重視學生的品行教育,但學生還是把我當成“神”,當成權威,我在與不在,他們的表現兩重天,離我要求他們的自律、老師在與不在都一樣的自我管理還相差甚遠。如何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達到自律呢?哦,校團委溫書記不是安排我到學校的“道德講堂”給學生講講道德嗎?嗯,我何不先在班上預演一番呢?就這樣,下周班會,給學生談談“道德的六個發展階段”,通過講解,使學生盡力做到第四階段——我要遵守規則;并盡量向第六階段靠近——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并奉行不悖。
【參考文獻】
[1] 張曉鶴. 班級管理之我見[J]. 小作家選刊,2018(1).
[2] 王雄文. 中學班級管理略談[J]. 新課程研究(下旬),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