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忠民
1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的重要意義
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國的生態環境建設,維護生態系統安全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加強林業的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是基礎。同時也是實現“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這項基本策略的根本途徑。另外,做好林業病蟲害的無公害防治更能積極地傳播科學先進的林業治理理念,培育出健康的森林,實現現代林業發展的重要措施。落實林業病蟲害的無公害防治工作,也是保障相關農業用戶經濟水平,維護農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保障,是推動我國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2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的防治方法
2.1加強林業病蟲害防治設計
2.1.1播種設計
在進行林業樹種播種之前,要先對種子的質量進行篩選,保留飽滿、優質的種子,剔除生命力不強出現霉變、籽粒不飽滿的種子,從而保證種子的生命力,提高成活率的同時加強抗病性。播種之前對種子進行相應的消毒處理,減少病害對種子的侵染。同時還要注意苗圃內的殺菌、殺蟲工作,減少苗圃內的病蟲害生存空間,從而實現控制病蟲害的作用。
2.1.2苗圃選擇
在播種前還要對苗圃用地進行篩選,一定不要選用濕度大、地勢低、黏土比例重的地塊,如果在這種地塊進行樹苗培養,會增加苗枯病的發病幾率。為了更好的防治病蟲害,還可以在苗圃的附近種植低抗蟲性的植物,誘導害蟲并消除,減少藥物的使用,保護苗圃的生態環境。
2.2生物治理方法
完成林業病蟲害的無公害防治,主要是通過生物手段進行的。其主要方法是利用生物對蟲害的天敵習性,以生物手段消滅蟲害,起到無公害防治效果的方法。但由于我國的氣候條件多樣,環境類型豐富,在使用生物防治時,要充分考慮當地的客觀條件,利用當地的生物鏈關系進行防治,實現無公害防治的效果。使用生物防治時需要注意,避免引進物種對當地的生物鏈產生毀滅性迫害。
2.2.1微生物防治法
微生物防治法,是針對相應的蟲害,利用微生物侵入蟲害的體內,破壞其生理結構,最終誘使其宿主死亡,以此達到防治蟲害的方法。所以,在防治部分害蟲時,可選用對其極為致命的病毒、真菌等各種微生物對其起到防控的效果。如,在毛松蟲、天牛產生林業危害的地區,使用白僵真菌對其幼蟲進行感染,可以效果顯著的控制器生長進程,最終殺死害蟲,實現林業蟲害的無公害防治。
2.2.2昆蟲防治法
所有生物在自然食物鏈關系內。在林業管理中造成危害的昆蟲也有他的天敵,昆蟲會對比自己生命等級低的昆蟲進行捕食。在我們林業病蟲無公害防治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昆蟲的這點天性,引進當地蟲害的天敵在其繁殖后進行捕食,從而實現防治的效果。而在這一過程中,要求我們林業管理人員對蟲害天敵進行充分研究,降低對整個林業系統造成的生物危害的風險的同時,也要對引進數量嚴格控制,盡量保證生態系統平衡性。
2.2.3鳥類防治法
鳥類是害蟲的天敵,如喜鵲、啄木鳥都以林間害蟲為食,保護林木資源。據統計,一只成年的啄木鳥,夏季每天可以捕捉害蟲達200只,即便是幼鳥一天也可以消滅30只左右。所以,利用鳥類對蟲害進行控制,不僅可以實現林業病蟲害的生物學防治,還可以節省人力、財力,具有很高的經濟學價值。在引入鳥類時,要注意生物的多樣性和平衡性,在加強林業防害的同時,還可以對鳥類進行保護。
2.2.4生物農藥的使用
生物農藥是一種先進的技術手段,以其自身的低殘留、特異性等特質,在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常見的生物農藥有苦煙乳油、除蟲脲、苯氧威、阿維菌素、苦參堿等各種仿生類的制劑。隨著科技水平的發展與生產效率的提升,生物農藥在生產工藝上也在不斷發展,其在林業病蟲害的無公害防治上也必然會得到廣泛的應用。
2.3加強物理性防治
2.3.1機械捕殺
鼠害也是造成林業危害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有效的進行控制,通過捕鼠夾等設備,控制其種群數量,是實現防控的有效手段。運用機械深翻,除掉藏匿在土層中的害蟲繭蛹,從而實現防控蟲害的效果。在深翻操作中一定要嚴格注意操作位置,避免人為造成林木的根系損傷,帶來不必要的負面效果。
2.3.2阻隔消滅
利用設備裝置,在林間設置阻隔帶。將大面積蟲害的地區隔離起來,用毒性殺蟲噴劑將其撲殺,使成蟲無法遷徙、繁殖,把蟲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進行處理,減少蟲害影響范圍,降低毒性藥劑對林木的影響。另外,以榆樹種植區域為例,在榆樹的樹干上捆綁上塑料布條,可以非常有效的控制天牛在其樹干上進行繁殖,控制天牛危害。同時,在春季,用經過菊醋藥劑浸泡的細繩,綁在樹干上,害蟲的幼蟲經過樹干上爬的過程中,遇到刺激性氣味就會停止行動,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蟲害對樹木造成的危害幾率,從而利用阻隔手段實現了無公害防治。
2.3.3誘殺處理
誘殺是根據昆蟲趨光性等一些生物學特質為前提,引誘蟲害并將其捕殺的防治方法。除了趨光性特質,在實際的應用中,還經常用到人工信息素的方法。該方法主要是在害蟲繁殖期,釋放人工信息素,控制蟲害繁衍數量來達到防治的效果。
(作者單位:164031 黑龍江省通北林業局資源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