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敏
近些年在實際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的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守“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在這一過程中所起到的引導與示范作用不可替代,在發展適度經營規模的基礎之上我們必須實現對多種形式的滿足,并已經實現對顯著成效的獲取,發展速度加快以及規模擴大是其在整體上所呈現主的狀態。相關部門以及工作人員必須提高對上述工作的重視程度,在結合實際的基礎上借助必要的措施與手段促使上述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一、強化引導,扎實推進
1.宣傳發動
因地制宜是《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所提出的明確要求,同時也要注意不斷加大對土地流轉必要性與重要性的宣傳力度,在宣傳過程中我們也可結合實際選擇多種形式與渠道。促使農民逐步轉化傳統的土地關鍵,并在克服小農意識的基礎之上促使群眾疑慮得以順利消除。在提高群眾對土地流轉認識的過程中我們可主要借助集中培訓、進村宣講、外出學習等方式。
2.示范帶動
先進典型在推進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示范帶動作用最為明顯,總結經驗、以點帶面、推動全局都是其在實際工作中所起到的主要作用。現代土地流轉主要分為能人大戶經營模式、農民專業合作社模式、龍頭企業基地模式這三種形式,這不僅對土地規模經營的順利開展有促進作用,同時也可促使現代農業在原有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發展。
二、存在的問題
1.部分農民戀地情結嚴重,影響了規模經營發展
受到部分農民戀地情節的影響規模經營的發展受到較為嚴重的影響,在農業稅全面取消,各項惠農政策的出臺的同時農民的增收空間也在不斷提升,這也是導致其出現不愿意流轉土地的主要原因。
2.規模流轉價格逐年上漲制約規模經營發展。
當前,部分農民有規模經營愿望,但是較高的流轉價格使他們望而卻步。現在土地規模流轉價格都在1000元以上,成本較高。對已經實行規模經營的經營主體來說,考慮到成本因素,擴大經營的意愿不強。另外,受旱情加重、糧食價格偏低等因素影響,不少經營大戶處于虧本狀態,制約了規模經營健康發展。
3.規模經營投入大,農業發展融資難
實行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是一個資金密集投入的過程。規模經營業主不僅需要繳納為數不少的土地租金,還需購買生產資料,同時還需投資修建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投入資金大,資金常常不足。加之農業生產貸款難,并以短期貸款為主,貸款手續復雜且金額少,難以滿足規模生產的需要。
三、建議
1.以土地承包確權登記頒證為契機,指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
以實施流轉合同制和備案制為重點,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規范管理制度,確保流轉規范有序;以完善流轉服務組織和網絡建設為平臺,逐步完善和加強流轉信息提供、法律政策咨詢等服務,優化流轉外部環境。充分考慮流轉雙方合法利益,正確處理好農民的現有利益和長遠利益。
2.搞好對規模經營主體的扶持,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在用地、土地復墾、水利、電力、產品認證、農業開發、資金、技術、信息、稅收等方面,加大優惠政策扶持,切實為他們解決好各類發展難題。對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土地專業合作社做好引導規范提升,督促他們加強規范管理、選準特色產業、提高技術能力,增加運營效益。
不能搞行政瞎指揮,使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與城鎮化進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相適應,與農業科技進步和生產手段改進程度相適應,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提高相適應,讓農民成為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的積極參與者和真正受益者,避免走彎路。
3.加強科技支撐,促進適度規模經營穩步健康發展
加大對規模經營主體的科技文化培訓,培養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經營主體。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科研創新推廣平臺,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進一步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加強鄉鎮農技推廣服務機構建設,完善農技推廣體系,實現基層農技推廣服務全覆蓋。
全面理解、準確把握中央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精神,按照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和走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的要求,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目標,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實現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堅持家庭經營的基礎性地位,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結語:強化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風險防控,保護流轉雙方利益。加強流轉土地的用途管制,嚴禁借土地流轉之名違規從事非農建設。對工商企業長時間、大面積租賃農戶承包地實行規范管理,建立健全資格審查、項目審核、風險保障金制度。定期對租賃土地企業的農業經營能力、土地用途和風險防范能力等開展督導檢查,及時查處糾正違法違規行為。
(作者單位:161400 黑龍江省嫩江縣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