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
十九大報告提出,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現在距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越來越近,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任務還十分艱巨,脫貧要防止假脫貧和數字脫貧,不能停留在指標上,滿足于摘帽子,一個地區的貧困不僅受自然條件和社會因素制約,還與地區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等相關,怎樣培養新型技術學習型職業農民,激發出干部群眾脫貧致富,奔向小康生活的動力是當前值得深思的一個課題。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現代農業關系到整個國家國民經濟穩定的發展,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時代下我們圖書館人能夠為農村脫貧做些什么,是當代圖書館人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發展未來農業生產,要支持農民走集約化、規?;洜I,用先進的技術去發展農業生產,增加農作物的產量,對一線農民來說,好的糧食品種能夠提高糧農的收入效益,普通大米一斤2元左右,好品種的大米一斤十多元,以前想吃好米要從國外進口,現在農民自己種的好品種大米更好吃、產量更高、更有營養,培養新型技術型農民,是現在農民脫貧致富的關鍵?,F在農村很多年輕人外出務工,留守在農村的婦女兒童和老人從事農業生產也是力不從心,很難利用新技術,生產效率低弱,現代的農業生產要培養技術型農民,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作為新時代下的圖書館人可以開展三農圖書送到家活動,以“感受科學,健康生活”為主題,設置科學探秘、農技體驗、健康知識、法制故事、安全普及等主題展區,利用手提電腦提供電子版農技圖書資料查閱,教會農民用手機查閱相關技術資料,圖文聲像并茂融科技性、體驗性和趣味性于一體,根據圖書館自身情況向農民開放部分農技和百科電子圖書,讓農民零距離學習科普知識,體驗、感悟、探索科學奧秘,享受不出門就可以查閱科技知識的快速和及時的數字圖書館使用體驗,感受信息時代電子圖書館所帶來的便利和快樂,解決一部分農民的知識欠缺和貧乏,激發他們對科技知識的興趣,讓農民熱愛科學,科技改變人生,用科學知識的魅力鼓勵農民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擯棄不文明的落后愚昧的言行,創建社會主義小康新農村。
建設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一些農民由于自身條件的局限,其科學、技術、知識、信息的獲得長期落后,還停留在農耕的初始階段,他們的知識來自于原始的積累,依靠長期積累的生活經驗和技藝主導生活和生產過程,有些經過實際檢驗是科學正確的經驗,一部分早已經落后于時代的發展,其理論和技術科學的匱乏局限了他們在生產發展中與現代社會的融合,改變一個人,首先要改變他的知識結構,改變他的思想、繼而指導他們行動起來,改變自身的狀態,進而改變生活,在高職院校,每年畢業生離校時,都有外地學生因為不方便攜帶自身書籍而丟棄部分書籍的情況,我們圖書館人可以在畢業生離校前,組織圖書捐贈活動,抽選部分適合農民閱讀的書籍用于補充送書下鄉活動,同時抽調專業強、素質好,能夠專兼結合的館員和其它專業農學、醫學老師配合送書下鄉,參與到培訓農民農技,免費為農民診療送衛生、送知識到手中的活動中去。挑選覆蓋廣、用得上、科技新、能致富的書籍,針對農民不同的要求設置相應的圖書展區,包括農村實用致富技術、農民創業理論與實踐、農村基本醫療與衛生等圖書展區,方便農民自行取閱,可以和中小學校實行資源共享,留下部分圖書在農村,給后續需要持續閱讀的孩子和農民讀者提供持續性服務。
隨著三農問題的提出,到2020年,全面脫貧,步入小康社會,幫助農民的發展,把最新、最適合他們的現代科學理論和知識技能及時送達他們手中,為農村貧困人口小康生活的早日實現而努力,是我們當代圖書館人應該參與的一項重要社會工作,現代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科學、技術和創新優良農作物品種日新月異,現代科學技術在生產實踐中主導作用日益加強,科技就是生產力,科技在農業經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時代的農民不僅要保留長期積累的原始經驗和技能,能否獲得最新、最適合的科技、品種和生活信息成為決定他們跟上時代的重要一環,種橘子還要賣橘子,需要信息了解缺口,決定來年農業的發展方向,這些科學知識(信息)的獲得會逐漸或快速地影響和改變他們的生產和生活,幫助他們更快步入小康,新時代下我們圖書館人將和農民朋友們一起為農村貧困人口早日脫貧步入小康生活一起努力,共創美好明天。
(作者單位:554300貴州省銅仁市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