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高為 喻德寶
第三方評估作為一種必要而有效的外部制衡機制,彌補了傳統的政府自我評估的缺陷,在促進建設服務型政府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確保了評估標準與評估結果的公正性。
下面,以武漢市江岸區義務教育現代化學校創建與評估為例,談談江岸區在引入第三方評估方面的實踐和反思。
2017年,江岸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通過公開招標,率先在武漢市引入第三方教育督導評估機構,對全區15所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建設進行指導與評估。第三方公司專業團隊通過解讀《武漢市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指標體系》(以下簡稱《指標體系》)、編制現代化學校建設指南、聚焦四個建設專題、全程跟蹤指導等措施,科學引導15所學校基于校情進行現代化學校創建。15所學校均以高水平通過武漢市評估驗收,創建了武漢教育管、辦、評分離的江岸樣板。
1.明確需求,有的放矢
督導室深入、詳盡地與第三方溝通需求,是引入第三方評估成功的關鍵。為此,我們與第三方核心團隊圍繞專家成員的專業構成、下校指導次數及任務、任務完成時間節點、評估手段的使用、數據采集方式、報告文本格式、工作預期效果、評估過程中產品的產權歸屬、專家的生活服務等進行溝通。如在數據采集方式和報告文本格式方面,督導室要求第三方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大量采集數據,依據對海量數據的分析形成評估報告。
通過3次反復溝通與磋商,督導室與第三方最終確定了需求的每一項具體內容并以合同的形式固定下來,成為第三方評估服務的指南。
2.解讀指標,對標創建
在江岸區2017年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建設第一次調度會上,15所參建學校提出了一些共性問題,如怎樣才是達到了現代化水平、如何集大家智慧,共同探索現代化之路等。針對學校的需求,督導室與第三方商定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解讀《指標體系》。第三方專家團隊結合江岸教育“質量優、特色新、品位高、現代化”的目標,以略高于武漢市的標準解讀《指標體系》,細化《指標體系》中的文件依據、評估方式、觀測點等。同時,由第三方直接對學校進行《指標體系》解讀的培訓,使之具有更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對市級指標的解讀既是《指標體系》的區本化、具體化,也是減輕學校創建負擔、避免學校走彎路、更加直觀地對標創建的創新之舉,大大提升了創建的效率,受到學校的一致好評。
3.聚焦重點,提升軟件
現代化學校建設離不開硬件的升級提檔,為避免學校走入“硬件為王”的誤區,督導室與第三方商定的第二個任務是:聚焦四個專題,著力提升學校辦學軟實力。四個專題分別是:現代學校治理、現代育人模式、現代課堂教學、現代課程體系。
現代學校治理體系的重點是指導學校完善以學校章程為核心,包括教師申訴制度、學生申訴制度等在內的學校制度體系,完善以校務委員會、家長委員會、教代會為核心的學校民主管理機制。現代育人模式的重點是指導學校提升辦學理念,包括學校“一訓三風兩目標(校訓,校風、教風、學風,辦學目標、培養目標)”的確定。現代課堂教學主要是指導學校建設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貫徹以生為本的理念,做到學科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現代課程體系主要是指導學校開發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需求。
聚焦四個專題的義務教育現代化建設,使創建重心回歸提升學校的軟實力,推動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4.分干包保,確保均衡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江岸區2017年進行現代化建設的15所學校的起點、現狀各不相同,如何在相同時段內讓每一所學校都達到現代化學校的標準?如何幫助學校進一步凸顯學校辦學特色?督導室與第三方商定的第三個任務就是:分干包保,確保優質均衡。第三方向每所學校派1-2名督學駐校指導,幫助學校充分挖掘學校潛力、梳理辦學特色,協助學校解決創建過程中的難題。如督學結合澳門路小學實際,深度挖掘學校科技創新教育,打造學校特色;有一所中學在第一輪視導中問題比較多,第三方與督導辦商議后,增加了視導次數和專家人數,直到學校各項創建工作達標。每一位參與學校包保的督學在整個現代化學校創建期間既是指導評估的專家,也是學校的“責任督學”,隨時接受學校的咨詢,并下校進行指導,直到學校達到現代化學校評估的標準。
分干包保制度讓第三方的指導更深入、更具體、更及時、更有效,特別是加大對相對薄弱學校的幫扶,助推了學校的快速發展。
5.階段反饋,助力決策
階段反饋是過程監控中的重要一環,通過反饋,一方面促進第三方評估公司的梳理與反思,另一方面推進督導室工作和學校創建工作的開展。
第三方在完成第一次視導(主要就各校現代化建設項目進行評估分析)和第二次視導(主要圍繞現代化學校建設的軟件特別是“四個專題”進行)后,分別提交視導報告,列出問題清單,為部分硬件條件較差的學校鼓與呼,如為新村小學、育才小學、育才二小、花橋小學爭取追加建設經費;為育才實驗小學爭取師資支持等。對問題比較大的學校,督導辦匯報第三方視導結果,教育局黨委約談學校校長,多方合力推動創建工作。
市級評估驗收后,督導室組織所有已參評學校、教育局各科室負責人、第三方專家團隊,就2017年現代化學校建設中的成績和問題進行反思總結,并就學校現代化發展進行研討。促使督導室調整和改進2018年現代化建設與評估中的問題,如“本區督學參與”“數據采集方式”等。
引入第三方評估的成功實施,激發了學校和社會機構的活力,取了顯著成效,但我們同時也看到了存在的問題,提升的空間仍然很大。如數據廣泛性有待提高、本區督學參與度不夠、評估工具相對落后、第三方服務意識有待提高等。今后,我們將繼續深入研究,探索引入第三方評估的最優路徑,使其在教育中扮演好“評”的角色,從而更好地為學校健康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