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昊炬
今年,工信部信息中心已正式發布《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白皮書》,正式宣告區塊鏈產業從上游的硬件制造、平臺服務安全服務到下游的產業技術應用服務和保障產業發展的行業投融資、媒體、人才服務等各領域公司已經基本完備。2018年6月13日,由北京中企匯智教育科技研究院、鏈上資本、新加坡KnowHowChain國際基金會聯合舉辦的“區塊鏈+教育”投資私享會在北京798藝術區舉行。英諾基金、老鷹基金、鏈上資本、松禾資本、天瑞資本、恒興資本等80多家知名機構參與會交流,就區塊鏈投資與古典投資的異同做出探討,共同交流“區塊鏈+教育”的區塊鏈解決方案、知識資產確權與投資、腦海鏈項目進展發布等專題。
1988-1998年,是從移動通訊模擬到數字信號時代,個人電腦逐步出現和普及,成就了摩托羅拉、諾基亞、微軟、因特爾等科技公司;1998-2008年則是個人電腦和互聯網崛起、泡沫、崩盤到騰飛的互聯網1.0時代,雅虎、eBay、亞馬遜、谷歌、百度等互聯網服務企業應運而生;2008-2018年,互聯網時代跨入移動終端,Facebook、蘋果、阿里巴巴、騰訊等移動化互聯網公司脫穎而出。未來的十年,科技大浪潮或將進入區塊鏈時代,一個集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為一體的價值互聯網3.0時代。
區塊鏈的主要技術,分為基礎層和應用層。在基礎層,主要有以下四個部分:一是公鏈建設。其中代表有去中心化應用平臺ETH、商用級區塊鏈OS、學術研究為導向的開發平臺Cardano、無限擴容的區塊鏈虛擬機Dfinity、可拓展的智能合約Aeternity等一系列底層公鏈建設平臺。二是企業聯盟。其中比較突出的有區塊鏈技術開元聯盟HyperLedger超級賬本、金融領域的區塊鏈技術聯盟R3、區塊鏈技術開源聯盟的EEA企業以太坊聯盟、中國分布式總賬基礎協議聯盟的ChinaLedger聯盟等。三是底層基礎設施建設。有側重于比特幣上的智能合約側鏈RSK、跨鏈協議的Polkadot、去中心化交易協議的OX、海量實時支付協議的LN閃電網絡、超媒體分布式存儲的IPFS等。四是數字貨幣。其代表有數字貨幣領域的黃金BTC、匿名數字貨幣Zcash、算法和共識創新的數字貨幣Decred等底層激勵機制。
在應用層,可以使用的行業更是數不勝數:例如,主打身份認證的個人數字身份安全管家的Cibic,去中心化的社交通訊平臺Status,物聯網賬本IOTA,可再生能源P2P交易網絡Power Ledger,基于以太坊的VR游戲交易平臺Decentraland,區塊鏈商品、信息平臺和供應鏈溯源的Vechain唯鏈,區塊鏈預測平臺Wicc,基于區塊鏈的內容生產領域平臺的社交媒體Yoyow,文化產業IP確權和交易的去中心化生態平臺INK,電子商務市場標準化的區塊鏈底層平臺CyberMiles,注意力經濟和首席增長官的Merculet,去中心化的流媒體網絡Theta,去中心化的AI驅動的可信數據聯盟DATA,全球去中心化的AI網絡SingularityNET,分布式銀行DCC,全球不動產區塊鏈云平臺I-House Token,去中心化、全球化的體育產業鏈All Sports等各類行業應用場景。
鏈上資本創始人喬之東在會上表示,現在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才剛剛起步,公鏈層面的技術都是開源,需要更多的技術人才去完善。主要有以下幾點困難:一是效率低。交易速度慢(TPS),比特幣網絡,以太坊網絡能夠處理交易的次數,比中心化的機構差距太大。二是能耗問題。區塊的生成需要礦工進行無數無意義的計算,2020年比特幣耗電量將會與目前全球用電量持平。三是調不了Bug。比如像以太坊的網絡,一旦所有的代碼寫好,智能合約發布之后,所有的節點都同步,出現問題修改不了。四是隱私保護。每一筆賬目都公開可查,有不少人可能都持有比特幣或者以太坊,只要別人知道你的錢包地址,相當于是銀行賬號,就可以在以太坊或者比特幣的網絡上面查到余額是多少。五是博弈問題。去中心化、自治化對體制和監管形成了挑戰,監管部門法律法規滯后。六是區塊鏈發展迅速,人才整體不足。
區塊鏈技術并不是偶然發生的,它是由互聯網發展,社會數據信息逐步豐富,社會行業痛點不斷被發現而集中產生激化的必然產物。首先是在金融服務行業中,大部分問題可以由區塊鏈技術介入和進行升級,例如支付、交易清結算、貿易金融、數字貨幣、股權、私募、金融衍生品、征信、中小微貸款等問題。其次在醫療健康行業,醫患糾紛、線上的數字病理溯源、醫生背景的真實問題、隱私保護等,區塊鏈技術具有天然的優勢,可以解決兩個陌生人互相合作的信任問題,減少摩擦成本。另外,尤其是在IP版權、教育行業,專利權、著作權、商標保護、軟件、游戲、音頻、視頻、書籍許可證、藝術品證明等,需要通過產品溯源、認證、產品防偽、網絡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式保證這些非物質文化的權益和制作人的收益。
工信部2018年頒布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中指出“區塊鏈系統的透明化、數據不可篡改等特征,完全適用于學生征信管理、升學就業、學術、資質證明、產學合作等方面,對教育就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而區塊鏈技術的“真實性、去中心化和可追溯性”三大特點,直擊教育培訓行業的抄襲、盜版、惡意競爭、監管困難等痛點。常說“知識就是力量”,如果知識生產者可以獲得產權收入,并且實現實時分賬,或者說,讓知識生產者“名利雙收”,從經濟角度看,將會激發知識創造的積極性,對知識的傳播和傳承,乃至人類教育的發展進程都具有重大意義。這是促進“區塊鏈+教育”發展的動力,也是教育培訓產業創新轉型的必然趨勢。
教育行業+區塊鏈是一個切合區塊鏈技術層面的應用行業,能夠很好的解決教育行業知識版權確權和知識產權流通的痛點,會讓真正的知識教育的創作者和布道者獲得該有的尊重和利益,有利于行業的發展。
“區塊鏈+教育”是價值互聯網時代,教育培訓產業創新與突破之道。作為該領域的先行者,新加坡腦海鏈(KnowHowChain)國際基金會由英諾資本、獵鷹資本、麟璽資本、合力資本等多家基金聯合發起,旨在支持全球領先的KnowHowChain教育區塊鏈服務平臺,打造知識資產價值網絡。它基于獨創的知識聲望共識機制,以分布式技術構建可信任的知識資產網絡,實現知識資產的確權和定價,打造知識生產者、傳播者、消費者、投資者、服務者協同工作系統和社群經濟生態,開啟大眾知識資產投資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