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彥

摘要:基于持續改進理論,本文結合某大型綜合性醫院的發展經驗,探討如何建立有效的預算考核體系。通過對公立醫院預算績效考核的改進,提高預算運行效率以及調動預算主管部門積極性。
關鍵詞:公立醫院 預算績效考核 精細化管理
(一)醫院財務制度
2012年頒布的《醫院財務制度》提出 “醫院要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建立健全預算管理制度,包括預算編制、審批、執行、調整、決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首次明確了公立醫院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規定。
(二)預算法
2014年新修訂的績效評價理念貫穿在預算編制、執行、結果檢驗與應用中, 各級人大要提出提高預算績效的意見和建議。
(三)公立醫院績效評價意見
2015年12月《關于加強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評價的指導意見》(國衛人發【2015】94號)及相關配套細則頒布,明確公立醫院績效評價指標包括社會效益指標、醫療服務提供指標、綜合管理指標和可持續發展指標。其中,細化了“預算執行率”作為具體考核指標,主要要求包括:
(1)收入預算執行率≥95%;
(2)支出預算執行率≥95%;
(3)收入預算執行率=本期實際收入總額/(本期預算收入總額±預算收入調整額)×100%;
(4)支出預算執行率=本期實際支出總額/(本期預算支出總額±預算支出調整額)×100%。
公立醫院通過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為醫療行業建立和健全醫療服務價格體系、引入科學的成本控制機制提供了科學依據。
某醫院,自2003年開始實施全面預算。隨著預算管理工作的逐步推進,對預算績效考核評價也隨之發展。
(一)以預算覆蓋率為考核指標的階段
全面預算管理剛剛起步,作為管理手段剛融入醫院日常運營中,因此全院職工對預算的作用和意義了解不深,只是知道最基本的原則“無預算不支出”。
預算管理的初始階段,一般是關注全體職工對預算體系的認知和理解。某醫院的目標是,調動科室參與預算管理的積極性,使預算成為醫院管理文化的一部分,形成“預算管理從日常工作中來、到日常工作中去”的觀念。作為預算管理的普及階段,某醫院只進行最簡單的預算執行評價,評價指標為:支出有預算、經費不超支。
由于對未來工作的尚未形成清晰的計劃和安排,所以編制預算項目時適用范圍不嚴謹、額度比較松弛,所以出現執行科室申請機動預算的需求較大、費用支付時可以對應多個預算項目等情況,造成科室認為預算不夠用但預算項目執行率較低的矛盾。
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某醫院將下一輪預算考核重點從預算項目的全面性調整為預算申報的規范性和準確性。
(二)以預算執行率為考核指標的階段
為了修正第一階段關于預算失真、預算松弛等問題,某醫院修正了單一以“預算覆蓋率”作為考核指標的評價方法,既加強了預算項目執行率和執行內容的控制,也加強了對機動預算的管理和監督。于是,醫院逐步對預算執行進行分析考核。首先,采用了傳統的反饋考核指標——預算支付比例。
預算主管部門為了達到預算執行率接近百分百的理想狀態,某醫院出現以下情況:
1、預算執行的困境
實際執行中,部分項目經過審計審減或者工作計劃調整而沒有使用完畢的額度,有的預算主管部門會視為本部門的機動預算額度,用于支出項目內涵以外的費用。受限于專業化水平,財務部門難以全面發現此類情況,內控監督難以發揮作用。
2、預算編制的困境
預算主管部門慢慢發現,預算項目越細越容易滿足百分百執行率的目標:只要把很明確需要完成的工作多對應的支出項目進行預算單列,一旦完成該工作,執行率就會是百分百。因此,預算項目拆分的越來越細、隨之各部門要求保留本部門機動預算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3、預算執行率內涵的理解
既然預算執行率作為具體考核指標,那么一項工作已實質性開展但尚未到支付階段,應不應該在預算執行率上體現呢?預算主管部門的答案是肯定的。但這與傳統意義上編制現金預算的基礎就有所區別。現金預算是以現金收付為基礎的,但預算主管部門則希望以工作計劃完成作為統計基礎。所以財務部門與預算主管部門對于預算執行率的統計口徑就出現了分歧。
為了解決預算項目編制松散和預算執行率統計口徑的問題,財務部門經過討論研究,修正了預算執行率的考核指標:不再一味強求預算執行率的百分百;要求預算主管部門按全生命周期的方法歸集項目預算;僅對個別預算主管部門予以保留機動預算。
財務部門修正了單一財務業績指標考核,采用了包括業績導向型考核法和真實導向型考核法進行績效考核。對于按項目歸集的專項預算,如房屋大型修繕項目、設備購置項目等,某醫院采用的是業績導向型考核法。由預算主管部門設定業績目標、決定優先事項,配置資金資源;經辦人員按項目計劃進度完成工作,最終使工作目標得以完成。由于專項預算在編制時,能夠明確項目目標、項目內涵甚至工作步驟,因此可以估計預算依據的合理性。而且,專項預算通常由一個部門把控項目進度、主導完成全過程,所以在預算考核時,仍采用預算執行率作為考核指標。對于按功能歸集到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政費用預算,例如差旅費、版面費等預算,某醫院采用的是非指標導向型考核法。因為這部分雖然有預算主管部門,但實際支出需求散落在各個臨床科室或者職能部門,如果一味追求預算支出完成率,可能引起支出的增長與工作效能不同步。所以對預算主管部門的要求是嚴格按照醫院規章制度及內控規范進行管理,據實支出。
(三)以平衡計分卡為考核指標的階段
基于預算與工作相結合,預算績效除了與財務績效相關以外還和工作績效相關,因此,多維度的預算考核指標是預算主管部門和財務部門都可以共同接受的管理基礎。雖然眾口難調,但該方法可以在發展戰略和預算框架下實現暫時的平衡。這對財務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出現了平衡計分卡的預算績效評價體系。
平衡計分卡的預算考核指標包括財務、患者、內部營運、學習與成長四個維度。目前,結合發展戰略,某醫院的創新能力(學習與成長維度)、患者滿意度及服務量(患者維度)、醫療效率(內部運營維度)、可持續增長能力(財務維度)是相對重要的評價指標。
(一)結合2019年政府會計制度的執行
明年,執行政府會計制度以后,公立醫院上報財政部門預決算將采用預算報表,統一了預算執行口徑和財務系統數據,大大提高了預算編制和執行反饋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也使預算績效考核實現了橫向和縱向的可比性。因此,2018年制度銜接的時候需要對財務系統和預算管理系統進行同步和升級。
(二)考核指標多維度化
除了自身業務需求以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也要求公里醫院應當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加強內部控制,預算管理作為重要的管理抓手,更應該提高其考核的科學性、及時性和有效性。
2018年廣東省將實施分值付費的醫保管理制度,這也會對公立醫院的預算考核指標有所影響:如醫療設備的投入、人力資源的投入、醫療技術的改進與創新、科研技術發展等。
(三)考核指標精度及管理手段的應用
由于預算考核的多維度考核,因此預算管理系統和財務系統之間的數據傳送、反饋的時效性、準確性的要求更高。
預算管理在各個相關的信息系統中應當形成閉環管理。能直接提取報銷系統的數據,通過比對執行數與已批復的預算編制數,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且云平臺的APP 能實現預算進度的查詢與跟進,能幫助信息使用者決策。預算考核階段,云平臺能根據生成的各類預算分析報表,對各部門實施預算考核。
隨著2019年公立醫院正式實施政府會計制度,大部分醫院的財務系統都需要更新或者重新構建,財務部門應當籍此機遇,深入推行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結合自身特點、采用PDCA循環理念繼續探尋屬于自身的予以預算績效管理方法。
[1]王東.公立醫院預算績效管理研究[J].經貿實踐,2018(04):21-22.
[2]鄭大喜.公立醫院財政預算項目績效管理制度設計、實施與研究進展[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4,7(11):54-58.
[3]李福忠,王朝娟,田森.公立醫院預算考核方案探索案例[J].會計之友,2017(13):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