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美麗 汪友菊
(衢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衢州 324000)
衢州地處浙江省西部、浙江母親河錢塘江的源頭,至今已有6000 多年的文明史和1800 多年建城史,是圣人孔子嫡系后裔的世居地。 公元1129 年初(宋建炎三年),孔子第48 世嫡孫、衍圣公孔端友奉詔南遷,率族人隨宋高宗南下,史稱“大宗南渡”。 800 多年來,孔氏南宗族人或著書立說, 或傳道授業, 南孔文化逐步形成、發展和興盛。
作為南孔文化的發源地, 衢州孔氏南宗家廟是全國僅有的兩座孔氏家廟之一,“南孔文化”逐漸成為衢州最具識別度的標志。“南孔圣地、衢州有禮”八個字,高度濃縮了衢州這座城市獨特的文化元素和氣質。
當前,衢州正在推進南孔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打響“南孔圣地、衢州有禮”城市品牌,建設“一座最有禮的城市”。 衢州的旅游外宣文本也以此為重點突破視角。
文化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 是人類創造活動形成的產物,但迄今為止,“文化”一詞并沒有令人完全滿意的定義。 所謂的文化, 是包含一個地區的道德、法律、習俗、知識的一切行為和習慣的整體。 翻譯作為一種文化向另外一種文化傳播的途徑之一, 文化因素必然涵蓋翻譯所關注的范疇和次范疇。[1]旅游宣傳資料的翻譯更是如此。
旅游宣傳資料翻譯的最終目的是讓目的語國家人群了解和理解原文化內容, 宣傳本土旅游的。 如何在翻譯中實現對原文化的思維方式、 價值觀念、 審美觀念的準確傳達, 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了解和互通,是旅游外宣翻譯中的重要問題。 在跨文化翻譯中, 必須關注受眾對譯本的理解和接受度,如果“傳而不通”,就失去了翻譯的和傳播的意義。[2]
20 世紀70 年代, 德國翻譯學者提出了目的論的翻譯理論,它打破“等值”的翻譯觀,強調翻譯從功能和目的出發,根據具體的翻譯目的要求采取相應的翻譯策略和方法。目的論的代表學者,德國翻譯理論家瑟琳娜·賴斯認為,翻譯是人的有目的性的活動。 翻譯是以閱讀者為對象,以傳播源語內容和文化為目的的活動。 翻譯目的論原則是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和忠實原則,其中的首要原則是目的原則。它將翻譯視為一種帶有目的的交際活動,翻譯按照譯語接受者期待的方式發生作用,實現譯文的預期目的和交際作用,翻譯活動的目的決定整個翻譯過程,即“結果決定方法”。[3]
旅游宣傳資料是復合性文本,屬于信息文本、表情文本和祈使文本, 兼具信息功能、 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 旅游宣傳文本在跨文化方面的交際特點非常突出, 譯文要精確傳達原文本所蘊含的旅游信息, 歷史淵源、地域風俗、思維習慣,促進旅游者對旅游地文化的了解和旅游動機。 目的派理論在可以較好地實現這一功能。
2018 年8 月,衢州市政府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向社會發布“南孔圣地、衢州有禮”的城市品牌,將衢州最具特色、 最富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與衢州的歷史、現在和未來相結合,轉換成“打造‘一座最有禮的城市’”這一鮮明亮麗的文化符號, 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展示“衢州印象”。 同時發布的還有“南孔圣地、衢州有禮”城市品牌標識、吉祥物、城市卡通形象各一件,分別是作揖禮、快樂小鹿、南孔爺爺。
因此,在衢州的各旅游景點,除了各旅游景點介紹之外,必定有“南孔圣地、衢州有禮”,“一座最有禮的城市”、作揖禮、快樂小鹿、南孔爺爺等標志,對于一名外國旅游者來說, 這會激起他們的好奇心, 并且非常想了解這些標志的翻譯及其內涵。
基于目的派理論的翻譯策略, 要將這些標志精確地翻譯, 使旅游者了解基本內涵, 從而了解和接受中國文化, 并傳播中國文化, 理解標志背后蘊含的文化背景是關鍵。
衢州,作為孔子嫡系后裔的世居地,已經成了孔氏南宗的代表, 因此被稱為南孔圣地。 如何將南孔圣地的內涵翻譯出來需要分別考慮兩個詞 “南孔” 和 “圣地”:(1)山東曲阜是孔氏文化的發源地,衢州是南宗孔子的文化圣地。(2)孔子文化是儒學文化的代表,圣地一詞有別于西方宗教文化中的“神圣”一詞,不可混淆宗教理念。 因此,“南孔”要出現southern 一詞,在之前的很多翻譯中僅僅出現Confucius Temple 是欠妥的,“神圣” 一詞的翻譯不能想當然的認為是 holly、heavenly、blessed、sacred、divine 等 容 易 讓 人 聯 想 到 西 方教派的詞語。所以,對“南孔圣地”一詞的翻譯建議為:The home of southern Confucianism。
“南孔爺爺”是結合現代設計理念推出的Q 版卡通孔子,于2016 年面世,現已成為衢州南孔文化的形象代言,得到社會廣泛認可。 “南孔爺爺”的形象代表著他的儒學思想博大精深積極向學的精神。 在此翻譯中, 倒不用細究是南方還是北方的孔子, 因為孔子世上獨一無二。 所以,Grandpa Confucius 本是一個合適的提法, 不巧此語已被注冊。 為了比較貼切地反映儒學精神,Grandpa Confucianism 比較合適。
“衢州有禮”,是衢州獨特的城市精神和價值主張。“禮”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特色。 禮者,人道之極也。 在南孔文化、千年儒風的沐浴下,衢州民風淳樸、社會和諧。“衢州有禮”彌漫在空氣中、浸透在靈魂里、體現在細微處。 衢州的禮是自然之禮、人文之禮、之禮之禮,代表著人與環境、社會及衢州營商環境和基層治理的有機結合。
禮 一 詞 在 詞 典 中 可 以 有Ceremony、rite、ritual、ethics、norm of conduct、courtesy、etiquette、manners、gift、present 等表達,僅從字面意思看,Ceremony、rite、ritual、gift、present等不表示禮義及儒學之禮內涵的意義的詞明顯不合原意, 而ethics、norm of conduct、etiquette、manners 兩 詞 僅為道德、禮節之意,無褒義色彩,自然也體現不出“衢州有禮” 的內涵。 courtesy 相對來說比較符合, 另外,venture 一詞也是不錯的選擇。
因此,“衢州有禮”,“一座最有禮的城市” 等標語可譯為“Quzhou, a city of courtesy/venture”。“南孔圣地,衢州有禮”則可譯為“The home of southern Confucius, a city of courtesy/venture”.
自古以來,鹿是祥瑞的象征。 鹿所代表的品德,與孔子所推崇的儒家思想“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傳統優秀品德一致。快樂小鹿青春活力、朝氣蓬勃,體現衢州人民美好幸福的生活狀態。 世界上,鹿的品種多達52 種,Deer 一詞是大多數動物的總稱,而且朗朗上口,符合卡通人物形象。 因此,快樂小鹿可以為happy deer.
以南孔儒家文化為核心的傳統文化是衢州的“根”和“魂”,延續了中華文脈。在衢州旅游的外宣主題上,儒學文化和衢州有禮是重要的名片。 目的論的翻譯策略為了有效地讓目的語國家旅游者了解衢州文化,喜歡衢州文化,從而傳播衢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