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新修訂的9號會計準則關于離退休后職工薪酬的核算除了原先的設定提存計劃,新增了設定受益計劃,設定受益計劃是企業職工離職后福利計劃的另一種類型,主要指企業承諾在職工退休時一次或分期支付一定金額的養老金,只要職工退休時企業有能力履行支付義務,企業是否按時提取養老金以及提取多少都由企業自行決定[1]。由于設定受益計劃是新引進的,其核算方面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比如,如何確定其當期成本、費用等。本文將以修訂準則中引入的設定受益計劃為基礎,結合企業實際,利用Excel建立設定受益計劃下職工薪酬核算模型,為企業核算職工薪酬提供理論依據和實際參考。
此次模型主要是以職工離職后福利為案例,來構建離職后福利設定受益計劃下的福利現值計算模型。當企業采用設定受益計劃時,無論職工壽命的長短,每年都可能拿到固定的福利,但企業卻不是固定支付的金額,企業支付的金額會隨著職工的壽命長短(精算風險)及收益率(投資風險)的變化而變化,設定受益計劃下職工沒有任何風險,全部風險均由企業承擔。本文選用不同的收益率來進行計算。模型的建立主要用到了以下函數:索引取值函數INDEX(單元格區域或數組常量,行序號,列序號),主要目的是使用索引從單元格區域或數組中選取值;邏輯條件函數if(條件,條件為真返回值,條件為假返回值),如果條件為真時返回第二個參數值,如果為假時,返回第三個參數值;其他價值函數PV、RATE、PPMT、IPMT、PMT等,在期數、年金、折現率(投資收益率、利率)、每期付款額、初始值、終值這五個因素中,只要知道其中三個因素,就可利用相關函數求出其它二個因素的值。
新準則下職工薪酬的改變給會計核算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離職后的職工福利是其中最為突出的一部分,在設定受益計劃下職工的養老保險是企業職工薪酬核算的一個大塊頭,若企業能夠對職工進行一定的補充養老保險,那么對職工而言,在企業工作,以后退休也就有更好的生活保障,在設定受益計劃下,根據所領用的保險期及投資收益率的不同,所要確認的費用也不同[2]。下面分兩種方法來進行設定受益計劃下職工薪酬的模型構建,一種是企業的年金計算法,另一種是累計福利單位計算法:
案例一:Q公司與50歲的李某簽訂協議,若李某在Q公司工作到60歲(退休),Q公司在李某退休后每年支付李某5萬元,現李某的工資為8萬元一年。請計算Q公司每年年末確認的費用是多少?(假設投資收益率為5%)
① 若李某只活了60歲
② 若李某活了70歲
③ 若李某活了80歲
④ 以上條件都不變,假設投資收益率為8%
⑤ 假設投資收益率為10%
1.模型構建
第一步:建立數據表

表1 基本數據表
第二步:設離職后福利模型,計算每期企業確認的費用

表2 離職后福利模型
其建立公式與步驟如下所示:
(1)在表1的基礎上建立表2
(2)利用Excel表格的功能,添加兩個控鍵,分別放入壽命和投資收益率中。
(3)計算離職后職工福利的總額、現值、每年確認的費用
利用INDEX函數,支付年限跟著李某的壽命變動而變動
利用IF函數,計算出投資收益率的變化值
總額D14=C3*D12(總額=每年支付金額 * 支付年限)
現值D15=PV(D11,D12,-D13)
每年確認的費用D16=PPMT(B3,1,E3,-D15) (由于李某只活到60歲的話,那么Q公司是不要支付李某的養老金的,故其當期確認的費用為“0”)
2.模型分析
(1)收益率不變,壽命期變動
若投資收益率為5%,李某只活了60歲,現值為0,則其沒有享受離職后福利,故不用作分錄。若李某活了70歲(如表2),則Q公司每年確認的費用為30,695.66元,故分錄如下:
借:管理費用——離職后福利 30,695.66
貸:應付職工薪酬——離職后福利——設定受益計劃 30,695.66
若李某活了80歲,則Q公司每年確認的費用為49,540.14元,故分錄如下:
借:管理費用——離職后福利 49,540.14
貸:應付職工薪酬——離職后福利——設定受益計劃49,540.14
職工的壽命只有60歲的時候,企業不需要承擔任何費用,而職工壽命是70歲的時候,企業每年承擔30,695.66元的費用,職工壽命為80歲的時候,企業每年承擔49,540.14元的費用,可見若按設定受益計劃核算,在固定的利率下,職工的壽命越長,對企業來說就付出的資金就越多,所承受的壓力就越大。
(2)壽命期不變,收益率變動
若李某活了70歲,投資收益率為5%
Q公司每年確認的費用為30,695.66元,故分錄如下:
借:管理費用——離職后福利 30,695.66
貸:應付職工薪酬——離職后福利——設定受益計劃 30,695.66
如果投資收益率為8%時
則Q公司每年確認的費用為26,674.11元,故分錄如下:
借:管理費用——離職后福利 26,674.11
貸:應付職工薪酬——離職后福利——設定受益計劃 26,674.11
如果投資收益率為10%時
則Q公司每年確認的費用為24,426.06元,故分錄如下:
借:管理費用——離職后福利 24,426.06
貸:應付職工薪酬——離職后福利——設定受益計劃 24,426.06
假設職工的壽命是70歲的時候,根據收益率的不同,企業每年確認的費用也不同。若收益率為5%的時候,企業每年應承擔的費用是30,695.66元;若收益率為8%時,企業每年應承擔的費用是26,674.11元;若收益率為10%時,企業每年應承擔的費用是24,426.06元。由此可見,職工的壽命不變,收益率越高,企業所承擔的費用就越少,對企業來說,所承受的壓力也就越小。
(3)壽命期和收益率同時變動
若李某的壽命為70歲,收益率為5%,則Q公司每年應確認的費用為30,695.66元(分錄同上一樣,故不進行說明);若李某的壽命為80歲,收益率為8%時,則Q公司每年確認的費用為39,029.38元;若李某的壽命為70歲,收益率為10%時,則Q公司每年確認的費用為24,426.06元;
綜上所述,在設定受益計劃下,年金計算法下,離職后福利受職工的壽命及投資收益率的影響,職工的壽命越長,企業所承擔的費用就越大,承受的壓力也就越大,相反越小;投資收益率越高,企業所承擔的費用就起小,承受的壓力也就越小,相反越大。
案例二:Q公司與李某簽訂勞動合同,約定在李某離職時Q公司支付一筆福利給李某,根據李某的工作年限長短,按照李某離職時的最終薪酬的1%支付一筆離職后福利,比如李某工作一年,取得的離職福利是最終薪水*1%*1,李某工作兩年,那么離職福利是最終薪水*1%*2,以此類推(假設李某的薪酬增漲率為5%(得利))。現李某的薪酬為20,000元。使用折現率為10%,若李某在第5年末離開企業,用累計福利單位法確認Q公司當期的服務成本。(保留兩位小數點)
① 如果工資增長率為10%
② 如果折現率為8%
(1)模型建立
第一步:建立數據表第二步:建立累計福利單位法模型

表3 基本數據表

表4 累計福利單位法模型
其建立步驟與公式如下:
1) 在表3的基礎上建立表4
2) 做控鍵、利用Excel中的IF函數計算出表中的工資增漲率和折現率
3)計算出第五年年末的工資總額
第三步:編制福利攤銷表

表5 福利攤銷表
其建立步驟與公式如下:
1. 在前表的基礎上建立表5
2. 利用INDEX函數,計算出利率
3.計算離職后的以前年度福利、當年年度福利、期初義務(以前年度的福利的現值)、服務成本(當年的福利的現值)、期末義務(當年和以前年度的福利的現值)
當年福利B25=$E$17*1%(最終薪酬的1%)
期初義務=(以前年度福利/(1+折現率)^N)
利息=期初義務*折現率
當期服務成本(當年福利/(1+折現率)^(N-1))
期末義務=(期初義務+利息+當期服務成本)(當年和以前年度的福利的現值)
(2)模型分析
1)折現率不變(10%),工資的增長率變動
當增長率為5%時,賬務處理如下:
第一年年末:
借:管理費用——離職后福利 166.04
貸:應付職工薪酬——離職后福利——設定受益計劃 166.04
第二年年末:
借:管理費用——離職后福利 182.65
財務費用——利息 16.6
貸:應付職工薪酬——離職后福利——設定受益計劃 199.25
第三年年末:
借:管理費用——離職后福利 200.91
財務費用——利息 36.53
貸:應付職工薪酬——離職后福利——設定受益計劃 237.44
第四年年末:
借:管理費用——離職后福利 221.00
財務費用——利息 60.27
貸:應付職工薪酬——離職后福利——設定受益計劃 281.27
第五年年末:
借:管理費用——離職后福利 243.10
財務費用——利息 88.40
貸:應付職工薪酬——離職后福利——設定受益計劃331.50
可見如果折現率為10%,李某工資的增長率為5%,那么Q公司一共要承擔1,215.51元,按直線法,第1年要確認的243.1元要到五年后才支付,那么五年后折現到現在,第一年要支付166.04元,第二年還要加上一個10%(復利)的利息為182.65元,以此類推,第五年要確認的福利剛好為243.10元。
當增長率為10%時,其計算結果如表6:

表6 福利攤銷表
賬務處理如下:
第一年年末:
借:管理費用——離職后福利 200
貸:應付職工薪酬——離職后福利——設定受益計劃 200
第二年年末:
借:管理費用——離職后福利 220
財務費用——利息 20
貸:應付職工薪酬——離職后福利——設定受益計劃 240
第三年年末:
借:管理費用——離職后福利 242
財務費用——利息 44
貸:應付職工薪酬——離職后福利——設定受益計劃 286
第四年年末:
借:管理費用——離職后福利 266.20
財務費用——利息 72.60
貸:應付職工薪酬——離職后福利——設定受益計劃 338.80
第五年年末:
借:管理費用——離職后福利 292.82
財務費用——利息 106.48
貸:應付職工薪酬——離職后福利——設定受益計劃 398.30
可見如果折現率為10%,李某工資的增長率也為10%,假設李某同樣為公司工作5年,那么Q公司一共要承擔離職后福利明顯高于工資增長率為5%的1,215.51元,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按累計福利單位法來計算職工離職后福利的話,職工的工資增長率越高,企業所承擔的越用就越大。
2)工資的增長率不變(10%),折現率變動
當折現率為10%時,工資的增長率也為10%時:其賬務處理同上(表6)是一樣的,故在此不再進行討論。
當折現率為10%時,工資的增長率為8%時,其計算結果如下表(表7):

表7 福利攤銷表
賬務處理如下:
第一年年末:
借:管理費用——離職后福利 215.23
貸:應付職工薪酬———離職后福利——設定受益計劃 215.23
第二年年末:
借:管理費用——離職后福利 232.45
財務費用——利息 17.22
貸:應付職工薪酬——離職后福利——設定受益計劃 249.67
第三年年末:
借:管理費用——離職后福利 251.05
財務費用——利息 37.19
貸:應付職工薪酬——離職后福利——設定受益計劃 288.24
第四年年末:
借:管理費用——離職后福利 271.13
財務費用——利息 60.25
貸:應付職工薪酬——離職后福利——設定受益計劃 331.38
第五年年末:
借:管理費用——離職后福利 292.82
財務費用——利息 86.76
貸:應付職工薪酬——離職后福利——設定受益計劃 379.58
可以看出,如果李某的工資增長率為10%不變,折現率為8%的話,那么Q公司所承擔利息就相對于折現率為10%就少一些,其每年所承擔的費用也相對比折現率10%的要小,可見折現率對企業計算離職后的福利有著重大的影響,所以企業所選擇的折現率一定要是公允的。
3)工資增長率和折現率同時變化
李某的工資增長率為5%,折現率為10%的時候(其賬務處理同上,故不進行說明),Q公司支付給職工離職后福利的總額為1215.51元,其中所支付的利息總額為201.8元(16.6元、36.53元、60.27元、88.4元的合計數);若李某的工資增長率為10%,折現率為8%的時候,Q公司支付給李某的離職后的福利總額為1,464.10元,其中支付的利息總額為201.42元(17.22元、37.19元、60.25元、86.76元的合計數)。
綜上所述,在設定受益計劃下,累計福利單位法下,離職后福利受基數即職工最終工資和折現率的影響,如果職工最終薪酬越高,那么企業所承擔的費用也就越高,相反越低,若折現率越高,那么企業所承擔的費用就越高,相反越低。
利用Excel中的函數對職工薪酬的內容進行核算,把新準則中的設定受益計劃下職工薪酬的核算進行模型構建,為會計處理做出提供簡便的方法,減輕會計人員的工作量,用以上模型進行職工薪酬的計算時,由于函數運算結果(目標數據)和源數據區域建立了自動鏈接關系,當源數據變更時,目標數據將根據輸入的公式函數自動重新計算得出新的結果,所以會計人員在每增加一筆離職后福利時,只需在基本數據表中(表1)輸入基本數據,下面的模型就會自動求出應計入現值及當期確認費用的金額。按預計累計福利單位法來計算也是一樣,把新的條件輸入在數據表(表3)中,下面的模型就會自動求出以前年度、當年和福利及期初義務和期末義務、當期的服務成本等,然后根據表中的計算結果直接進行賬務處理即可。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與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設定受益計劃在企業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我們通過對設定受益計劃下職工薪酬的核算及模型構建,對新準則下的職工薪酬,特別是離職后福利年金下和預期累計福利單位法進行了模型的構建,簡化了新準則下職工薪酬核算的程序,同時也減輕了會計人員對設定受益計劃下職工薪酬的核算工作量。
(湖南財政經濟學院,湖南長沙410205;中國人民銀行邵陽市中心支行,湖南邵陽4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