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濤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就全面深化改革進行了總體部署,其中“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建立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的改革要求,成為了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原動力。2014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預算法》,要求“各級政府財政部門應當按年度編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報告政府整體財務狀況、運行情況和財政中長期可持續性”。現行的政府會計標準體系一般是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不能完全、準確反映政府部門的資產負債情況、單位運行成本等,且據此無法編制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
隨著國家層面相關政策的頒布,2015年以來,財政部相繼出臺了《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存貨、投資、固定資產等6項政府會計具體準則以及固定資產準則應用指南。2017年,為進一步夯實部門和單位編制權責發生制財務報告和全面反映運行成本并同時反映預算執行情況,政府會計進行改革,取消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行業會計制度,形成統一的“政府會計準則+政府會計制度”體系。
現頒布的政府會計制度與原制度的主要區別,一是重構政府會計核算模式,以“政府會計準則+制度”模式,構建了“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適度分離并相互銜接”的會計核算模式,通過雙基礎、雙要素、雙分錄等措施,建立財務/預算雙體系;二是統一政府單位會計制度,以政府會計理論為基礎,設計政府會計改革方案,注重改革整體性與協調性,一統以往“互相割裂”的行政、事業(含行業)、基建三大政府單位會計制度體系,在會計業務實際處理過程中,對同類業務盡可能作出同樣的處理方式;三是強化財務會計作用,在財務會計核算過程中,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著力強化財務會計功能,為科學編制權責發生制政府財務報告、準確反映單位財務狀況和運行成本打下堅實基礎;四是完善會計報表體系,調整報表格式與體系,規范報表附注,為編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奠定基礎。
《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是與本級政府財政部門直接或者間接發生預算撥款關系的國家機關、軍隊、政黨組織、社會團體、事業單位和其他單位處理會計業務的基本原則,分別對會計核算基本要求、政府會計信息質量、政府預算會計要素、政府財務會計要素以及政府決算報告和財務報告等方面進行了充分闡述。
深入學習《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按照總說明的有關要求了解財務會計(要素)科目、預算會計(要素)科目的設置原則,財務報表的編制要求;認真學習會計科目的名稱和編號、會計科目使用說明、報表格式和報表編制說明等內容,針對具體會計業務時,做到準確掌握、熟練應用。
1.財務部門認真梳理“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應收股利”、“在途物品”等科目數據,將2018年12月31日前未入賬的相關業務按照新制度記入新賬;認真做好“受托代理資產”、“受托代理負債”等數據的分析、核對工作;做好“應付質量保證金”、“長期借款”等科目數據的分析處理工作,按照到期時間進行細化。
2.資產管理部門應結合2016年清查固定資產結果,認真核實相關固定資產情況,保證賬實相符。同時,要求資產部門加強與財務部門的溝通,做到資產卡片分類匯總賬與財務分類科目匯總數保持一致。組織人員加強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按照有關固定資產折舊說明、政府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計算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金額。
3.認真對比新舊會計制度科目,做好年末有關科目余額的統計工作。
根據財政部印發的《〈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與〈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有關銜接問題的處理規定》,深入學習事業單位新舊會計制度轉賬、登記新賬科目對照表,分析整理《事業單位原會計科目余額明細表一》和《事業單位原會計科目余額明細表二》,按照新制度編制2019年1月1日資產負債表的“年初余額”、2019年凈資產各項目的“上年年末余額”以及2019年預算結轉結余的“年初預算結轉結余”和財政撥款預算收支表的“年初財政撥款結轉結余”等數據。
按照政府財務報告的有關填報要求,建議高校在設置“事業收入”、“其他收入”科目時,對涉及“本部門內部單位”、“同級政府其他單位”、“本部門以外非同級政府單位”和“其他單位”往來數據進行細分,并明確相關細化科目的核算范圍,以便于在編報政府財務報告時進行分類填報,確保系統“對賬查詢”中相關往來單位數據的平衡。
根據《政府會計制度》有關內容、要求,結合本單位工作實際,制定調整和更新財務信息系統的時間表,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積極開展會計核算工作,確保相關會計信息符合政府會計準則及《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同時,做好相關業務數據的測試工作:一是測試網報數據的導入憑證處理是否正確;二是測試應收款、暫付款憑證處理是否正確;三是測試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憑證處理是否正確;四是測試財政專項資金憑證處理是否正確;五是測試各學院、各行政單位、各科研機構等部門憑證處理是否正確;六是測試財務會計數據平衡、預算會計數據平衡、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數據之間平衡;七是測試數據導出、生成報表的準確性。
高校實施政府會計制度是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國家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以及新《預算法》和“全面加強內涵建設”,促進實施“績效管理”,推動高校跨越式發展、“雙一流”建設的必然要求。同時,為各級政府財政部門編制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和各部門、各單位編制財務報告及進行成本核算奠定堅實的會計核算基礎,將全面反映高校預算執行和財務狀況,提高財務透明度,也為高等學校加強財務管理、優化資源配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