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偉娟
鞋服產業是我國非常重要的產業之一,但自2010年以來產業整體出現了較為嚴重的衰退,加之近年來一直困擾鞋服產業的高庫存危機,使得傳統鞋服產業發展困難重重,如何利用“互聯網+”實現產業升級,改造傳統鞋服產業供應鏈,實現供應鏈創新成為當下非常重要的一大課題。
國內關于鞋服產業供應鏈最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供應鏈現狀研究、轉型升級研究兩大方面。楊明斐等總結兩種典型管理模式:引導型模式、適應型模式,指出鞋服企業應根據產品的特點、消費者需求等情況,選擇供應鏈管理模式。楊志杰分析鞋服產業傳統期貨模式導致鞋服企業的“高庫存”和“高缺貨”,提出供應鏈轉型嘗試、轉型中預期的問題及解決途徑。戴皎云以服裝供應鏈為例,提出包括整合供應商、變革渠道和提速物流等優化途徑;傅超慧等認為通過推進跨境電商發展,有利于整合供應鏈,完善鞋服產業的生產要素供用。此外,我國學者還從鞋服產業供應鏈產業集群、鞋服供應鏈物流、鞋服企業去庫存等方面嘗試提出解決現有供應鏈困境的各種途徑。
目前鞋服供應鏈轉型升級研究大部分文獻都建立在借鑒國際先進企業做法的基礎上,未能有基于本土企業自身供應鏈創新研究。與此同時,對于管理會計在供應鏈構建、供應鏈發展和轉型中運用,我國學者已有較好的研究基礎,但目前并沒有把管理會計理論運用到具體的鞋服產業供應鏈轉型發展的相關研究。
1.垂直整合型供應鏈。在該結構下,由同一家企業控制鞋服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的各個環節。這類企業通常是整條供應鏈協調者,他們擁有自己的鞋服制造廠,部分企業還擁有自己的原材料生產廠甚至種植基地。他們必須安排供應鏈中所有的相關活動,例如物流、庫存等。
2.傳統采購型供應鏈。在該供應鏈結構下,零售商從鞋服生產商采購產品進行銷售。與垂直供應鏈的區別是零售商、生產商是彼此獨立的組織。零售商通常有自己的品牌和設計隊伍,他們將生產外包給生產商,要求生產商按照自己的設計生產產品。
3.第三方協調型供應鏈。在該供應鏈結構下,鞋服貿易企業擔任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的協調者角色,向鞋服零售商提供最終產品。鞋服貿易企業沒有自己的生產工廠,他們幫助零售商選擇供應商,并且管理包括質量在內的整個生產過程,甚至還包括設計服裝,他們的核心能力就是他們強大的供應網絡和良好的協調能力。
1.以最終消費者為中心。在現代經濟環境下,隨著消費者的需求日益多樣化,服裝企業在制定產品決策時,必須首先考慮消費者需求,以盡可能兼顧企業效益和消費者滿意度。
2.結構復雜化。網聯網技術日益滲透下,“虛擬企業”、線上線下結合企業模式的出現,使得傳統的鞋服產業供應鏈越來越復雜,鞋服產業供應鏈上的節點企業可能來自其他行業,供應鏈結構及其管理變得更加多樣化而復雜。
3.不穩定性。供應鏈、制造商、分銷商之間沒有相對穩定的合作或者聯盟關系,供應鏈各個企業之間隨時都在考察對方,如果有一方不適應此條供應鏈,隨時有可能被替換。
4.長鞭效應。鞋服企業組織模式對于計劃、控制、管理生產線非常有效,其缺點是缺乏靈活性。由于上下游企業信息傳遞過程中的曲解來自銷售終端的訂貨需求信息,導致訂貨需求逐級放大從而導致生產計劃與市場需求不匹配,從而致使整個供應鏈的運作績效低下。
1.產能總量相對過剩。這是近年來鞋服企業盲目擴張的后果,特別是一些大企業不計供應鏈的有效需求,盲目向上游發展,使得短時間內產能大幅增加,打破原有的平衡。大量中小鞋服企業為了迎合市場需求,不斷推出新品,導致行業總體供過于求。
2.大多數節點企業處于微笑曲線的中間,創利能力相對較弱。我國鞋服企業大多處于供應鏈的中游加工制造環節,附加價值是整個供應鏈條上最低的環節。當前的供應鏈由最終客戶控制,貫穿商品設計到原材料供應、生產、銷售全過程,以及通過中間過程運輸、倉儲,把產品送到最終用戶手中。
3.普遍的去庫存壓力巨大。一方面是供應鏈本身運作不暢所導致,另一方面也跟庫存管理落后有直接關系。由于缺乏現代化的庫存管理系統,庫存管理責任不清,庫存盤點不及時,導致庫存積壓,庫存成本上升,影響了服裝企業的發展。
4.產業鏈的對接和協作仍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目前,我國鞋服產業上下游企業并購、供應鏈整合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出現了較多商業模式創新的嘗試,但是從整體上看,仍存在以跟隨模仿為主、供應鏈系統跨界不足,大多數企業至今沿用傳統的信息交換方式,復雜的人際關系和不規范的交易仍然不可避免地影響著供應鏈的商業價值鏈,致使我國鞋服產業供應鏈的整體優勢遠遠沒有發揮出來。
管理會計作為一種管理活動,通過利用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有機融合財務與業務活動,在組織內部和組織間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其作用概括為事前規劃、事中控制,事后評價三方面。供應鏈平臺上的管理會計其作用也包括這三方面。區別傳統管理會計,其對象擴展到上游供應商、下游經銷商及其他關聯企業在內的整條供應鏈上的利益共同體,管理會計不僅僅要考慮企業內部成本,還更需要根據供應鏈管理的特性將交易成本納入重點關注。
1.鞋服供應鏈節點企業的選擇。如何有效地選擇合適的原材料供應商、經銷商等重要的節點企業,影響著供應鏈運作的效率和效果。鞋服企業應從自身的競爭優勢出發,自發自主地在供應鏈條上尋找合適的能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的伙伴。上下游企業之間改變原來單純的買賣關系,更加注重技術、創意等其他更加深入的合作。
2.鞋服產業的全生命周期規劃。從供應鏈角度出發,成本核算應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在鞋服產業供應整合之前做成本規劃,在產品的設計研發階段就產品設計、生產、銷售、使用、棄置等全生命周期各個階段的所發生的成本進行分析與預測,實現成本的事先規劃和精益管理,從而保證整個供應鏈成本的競爭優勢。全生命周期成本規劃應由鞋服產業供應鏈節點企業共同參與,由供應鏈核心企業來主導這一過程。由供應鏈成員企業在產品設計階段共同設計產品功能,共同對比成本進行規劃,對供應鏈產品的成本進行共同塑造。
鞋服供應鏈各個節點企業是彼此獨立的個體,要實現對各個節點企業的控制,除了利益共享之外,非常重要的是通過成本的傳導實現控制。目標成本法作為重要的管理會計工具,可以在供應鏈成本傳導中發揮成本控制的作用。通過上一階段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規劃確定目標成本,該目標成本法將多個聯系在一起共同制造、分銷和零售產品的節點企業,通過產品供應鏈的節點成本進行連接,形成供應鏈終端的產品成本。供應鏈成本的分配將市場壓力通過目標市場價格轉化為成本控制的壓力,節點企業面對的節點成本如零部件成本,即上游供應商的目標市場價格,會隨著供應鏈傳遞至原材料供應商。
1.協同性評價。鞋服供應鏈節點企業之間通過一種共生于供應鏈的緊密伙伴關系,以對抗市場分工的不確定性,并盡可能減少單一企業內分工的高代理成本,缺點是需要承擔關系型租金。因此協同性對供應鏈的績效有著非常關鍵的影響作用。那么如何評價協同性呢?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考慮:其一,從客戶的角度出發,評價上、下游企業的協調性能否有效地對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做出響應;其二,從節點企業間合作關系的密切程度來衡量企業間的合作水平,雙方溝通的效率和效果。
2.整體績效評價。從管理會計角度出發對供應鏈整體績效評價,可以考慮平衡計分卡這一績效評價工具。平衡計分卡可以從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維度對鞋服供應鏈進行總體評價。它通過將鞋服供應鏈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結合,財務目標和非財務目標結合,內部績效和外部績效結合,較為客觀、準確、全面地對供應鏈進行評價?;诠溈冃гu價的平衡計分卡體系,其學習與成長維度應考慮供應鏈創新性,對品牌、產品設計研發、人才培養的投入等具體指標;其內部流程維度需要考慮供應鏈節點企業間合作評價、供應鏈協調性、質量管理等方面的具體內容;其客戶維度應該至少有鞋服產業最終顧客的滿意度和中間產品顧客的滿意度,供應鏈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是客戶管理管理,供應鏈要獲得可持續健康發展的財務成果,需要以取悅客戶的產品和服務做后盾;其財務維度的評價,應概括整個供應鏈的財務指標,例如反映供應鏈整體的資本收益、運營情況、償債能力和成長性等具體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