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愛民 肖曉凌
所謂的信息披露即指的是公司將可能對投資人決策產生影響的會計信息通過報告的形式對外公布,其質量水平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對外公示的內容是不是客觀、全面、翔實。在改革開放政策持續推進、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各公司所面臨的競爭日益加劇,上市企業需要不斷提高信息披露水平,更好地迎接各種挑戰,會計信息不僅能夠體現公司財務情況、公司運營情況,還能夠預示公司的未來發展方向。信息使用者迫切希望能夠獲得準確、全面、及時的會計信息,但是縱觀現狀,現在雖然很多上市企業按照要求在規定時間內發布了財務報告,不過其發布的內容卻存在很多問題,其具體介紹如下:
1.披露信息不全面,會計報告不合乎標準和規范
上市企業在日常經營過程中勢必會形成大量的經營數據,不過大部分上市企業為了維護其切身利益并不會將所有的信息對外公布,而是別有用心地只公布對自身有益的“正面”信息,這種行為不單單妨礙了投資人的知情權,極大地侵害了其正當權益,并且不利于維持社會安定和諧,從長遠來看,亦不利于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除此之外,還需要看到上市公司對外披露的財務報告缺乏統一性和標準性,而這即為他們暗箱操作提供了便利條件,不僅不利于提高信息披露質量,還容易引發信息捏造等一系列違法行為,不益于推動市場有序發展。
2.上司公司信息披露法律制度不完善
信息披露制度的形成源于市場經濟的高度發展,可以說它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這對上市企業來講絕對是一個利好制度,實施此制度既能夠有效保障投資人的正當權益,還能夠幫助企業創建健康積極的外在形象,有益于推動企業穩步健康持續發展。不過因現行法律體系還不是很完善,為部分上市企業鉆法律空子提供了可趁之機,即他們會利用法律體系中所存在的不足或者缺陷針對性公布信息,使得對外公布的信息不全面,嚴重損害了投資人的正當權益,同時也無益于信息披露工作正常有序地進行。前文已經提及,信息披露制度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高度的產物,它會因市場變化而呈現出相應變化,所以信息披露法律制度需要結合實際發展情況不斷修訂和完善,否則無法全面發揮其保障作用。
3.審計工作流于形式
中國有句話叫:“無規矩不成方圓”,信息披露亦是如此,若缺乏嚴格的監管,就無法及時發現其中所存在的問題,更別提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處理了。審計是監管信息披露的有效方法,它能夠較全面準確地掌握信息披露的詳細流程,往往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有利于提高信息披露質量。但是現在審計工作并未彰顯其自身作用,現實中所開展的審計工作都只是徒有形式罷了,根本未盡到其基本的監管職責,導致信息披露就像是一匹脫韁之馬無人管控地自由發揮,無法取得預期效果。
4.上司公司內部治理結構混亂
上市企業沒有針對信息披露創建一套完善合理的內部監督機制,如果對于上市企業在信息披露過程中所存在的不當行為甚至是違法行為,監督部門未及時發現或者在利益的誘惑下選擇低頭,那么就無法促進信息披露工作正常進行,即便是進行了此項工作,也喪失其內在意義。
對于上市企業在信息披露方面所存在問題,不單單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妥善處理,還需要從根源上入手,重視并強化對上市企業進行全面監管,以此督促各企業自覺按照相關要求對外公示信息。需要注意一點,監管信息披露是一件難度較大且極其復雜的事情,其主要原因在于信息披露是一項涉及內容較多且對專業要求比較高的工作,一般來講,唯有專業能力出眾的人才能夠勝任信息披露監管工作,注冊會計師則是理想選擇。
注冊會計師往往精通經濟知識,全面深入地掌握金融會計制度,熟知信息披露的詳細流程,所以他們是有能力勝任信息披露監管工作的。與此同時,需要重視對注冊會計師的培訓,促其擁有過硬專業技能的前提下進一步提升其個人素養,真正肩負起其監管重任。本文認為,注冊會計師在監管信息披露時一定要做到下述三點:
第一,要善于把握細節。在開展監管工作時,一定要注意對細節的推敲,信息披露是一項涉及內容較多且較細的工作,唯有不放過每一個細節,才能夠發現問題,履行好其監管職能。
第二,需要深入研究市場數據。要想準確判斷一上市企業有沒有捏造信息或者存在徇私舞弊行為,那么就需要深入地研究每一個市場數據,同時要較為全面地掌握公司生產、運營以及營銷等各相關情況,唯有獲取完善準確的市場數據,才能夠得出客觀、有效的結論,以此來判斷上市企業是否涉嫌捏造信息,若所掌握的市場數據不全面、不完整,則無法獲得有效結論,不利于監管工作的順利開展。
第三,需要重視對個人職業素養的提升。相對于普通會計或者財務工作者來講,注冊會計師無論是從業務技能方面來講,還是從專業素養方面來講均更高一些,在開展監管工作的過程中不容許出現專業錯誤。但是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素養整體不是很高,有相當一部分注冊會計師即使發現了上市企業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信息造假等一系列問題,亦沒有勇氣或者在利益的誘惑下選擇低頭,所以當前亟待提升注冊會計師的道德素養。
1.明確信息披露內容范圍,確定標準規范的會計報告。現在許多上市企業為了更好地維護自身利益而不希望將對其不益的信息進行對外公布,對外公示的信息通常缺乏較強的參考價值,而這不單單侵害了投資人的正當權益,亦無益于促其穩步持續發展。在實務操作中,作為會計信息的首個掌握者,上市企業為了應付行業規定或者維護自身利益而主動對外公布有利于其發展的“正面”信息,有意地隱瞞對其發展不利的“負面”信息。所以需要明確上市企業的信息披露內容,不管是“正面”信息還是“負面”信息均需要客觀翔實地對外公布,保證投資人的知情權,同時企業也要從中汲取教訓、明確問題,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從而推動自身長遠健康發展。若有意隱瞞對其發展不利的“負面”信息,不僅會侵害投資人的正當權益,亦不利于企業及時發現問題,從長遠來看,不利于促進企業穩步持續發展。與此同時,還需要確定標準規范的會計報告,要求各上市企業嚴格按照范本對外公布信息。
2.健全并優化上市企業信息披露法律機制。相關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為上市企業在信息披露方面“偷奸耍滑”提供了可趁之機,現在大部分上市企業利用法律之漏洞,不按照要求披露信息,即便確實發現了企業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問題,也給出了有力的證據,不過因法律不完善,導致無法給予其相應的懲處。所以需要結合發展現狀健全并優化上市企業信息披露法律機制,強化對信息披露行為的有效規范,明確其中所存在的漏洞或者缺陷,只有這樣才不會給不法商人留下可趁之機,促使各上市企業嚴格按照要求披露信息。
3.積極培養注冊會計師,促進審計建設。嚴格來講,上市企業信息披露工作是一項較為復雜的事務,專業能力薄弱的人往往無法出色順利地完成此工作。所以,負責監管信息披露事宜的人要擁有更強的專業能力,但是當前許多監管者的職業素養還不是很強,業務技能水平不過硬,這樣不僅不會起到良好的監督作用,亦會導致人資浪費。所以需要重視并強化對監管者職業素養的提升,聘請專業技能過硬、素質普遍較高的注冊會計師負責監管事宜,確保上市企業根據要求做好信息披露工作,而這樣亦能夠推進審計建設。
4.梳理并優化上市企業治理結構體系。治理結構是否完善合理將會直接關系到信息披露質量,唯有形成了科學有效的治理結構體系,才能夠從根源上徹底處理好信息披露問題。不過深入調查可知,現在我國很多企業的治理機制都不完善,其具體表現為審計委員會未充分履行職能,開展的工作徒有形式;企業創建的激勵機制不奏效等。基于以上問題,本文認為可通過下述五點健全并優化企業治理結構體系:一是投資人要重視并強化對信息披露的關注與監管;二是審計委員會需要增強責任意識,重視并強化對信息披露的關注與監管;三是健全董事制度;四是優化監事會制度,促其監察職能得到充分履行;五是健全并優化高層激勵機制。
作為市場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上市企業發展的好壞會對國民經濟產生重要影響,同時也和廣大民眾的個人利益之間存在密切聯系。上市企業按照法律法規、行業慣例積極對外披露信息能夠有效維護投資人的正當權益,增強其投資信心,亦能夠促進自身穩步健康持續發展。但是現在很多上市企業都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行業慣例積極披露信息,其問題主要表現為四點:一是信息披露不完整,所提交的會計報告不規范;二是上市企業信息披露法律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優化;三是審計工作未充分發揮作用,只是走過場;四是上市企業治理結構不合理,未針對信息披露創建一套完善有效的內部監督機制,監督部門沒有積極擔負起監管職責,面對問題一味地保持沉默。對此,本文認為可通過下述四項措施予以糾正:一是確定標準規范的會計報告;二是健全并優化上市企業信息披露法律機制;三是積極培養注冊會計師,促進審計建設;四是梳理并優化上市企業治理結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