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盛尚
“三新”企業一般是指新技術、新經濟、新業態企業,主要包括:電商平臺類企業、分享經濟類企業、創業孵化類企業等,主要集中在與互聯網相關的行業和部門,也就是通過“互聯網+”衍生和發展起來的新興企業組織。為了掌握新技術、新經濟、新業態“三新”企業從業人員的勞動經濟權益現狀,促進“三新”企業健康穩定發展,筆者以河南省鶴壁市為例,通過走訪、座談和發放問卷調查等形式,對該市“三新”企業及從業人員的勞動保障權益狀況進行了深入調查和了解。
近年來,“互聯網+”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網約車、電商微商、網絡訂餐外賣快餐、網約家政服務及依托互聯網發展起來的各類服務業越來越多地走進了百姓的日常生活,較好地滿足了新時代人民群眾衣食住行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技術、新經濟、新業態“三新”企業的蓬勃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豐富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也給許多職工、靈活就業人員增加勞動收入提供了便利。據不完全統計,僅鶴壁市就有出租車網約車公司或組織10余家,外賣快餐店50余家,電商企業30余家,各類兼職專職的從業人員兩千余人。
1.社會保險參保率低。據有關社會組織調查顯示,“三新”企業勞動者中,由于人員流動較快、社會保險參保意識低、企業規避社會責任等原因,有40-50%左右的人沒有繳納社會保險,30-40%左右的人自己繳納社會保險,(部分兼職人員由在職的工作單位繳納),從業人員的醫療、養老狀況令人擔憂。
2.勞動環境較差。在對網絡訂餐、出租車網約車以及快遞從業人員的調查中發現,“三新”企業勞動者中,戶外勞動保護和企業外勞動保護基本處于自發狀態,面臨較長勞動時間、較高勞動強度和更多職業健康風險等問題。勞動安全保護措施的缺位,使得“三新”從業人員戶外勞動安全風險增加。
3.勞動保護制度缺失,使勞動者被迫承擔企業經營風險與自身社會保障責任。像網絡訂餐等新業態企業,一般不無償提供諸如交通設備等勞動工具,需要勞動者自行配備。此類企業往往會通過限時送達、催單、扣款等方式要求勞動者保證服務質量,忽略了勞動安全隱患的防范。勞動者在提供服務時,如果發生諸如外賣餐食損壞、丟失等導致未能成功完成訂單,或勞務需求者對服務結果不滿意等導致報酬被扣除的經營風險均被轉嫁至勞動者。當在配送過程中發生安全責任事故時,對外(受害方)的賠償責任和對內(勞動者自身)的傷害責任等這些在勞動關系中本應由用人單位承擔的賠償責任往往落到了勞動者身上,而用人單位卻置身事外。
4.“三新”企業從業人員的身份在法律上缺少明確的界定。企業方和從業方是勞動關系、勞務關系、雇傭關系還是業務合作關系等比較模糊,一旦出現糾紛,責任和補償的法律依據不充分,很難做到公平,也不易落實。很多“三新”企業平臺都是通過第三方雇用勞動者,平臺不與勞動者簽訂雇傭合同,而以與其簽商務合同或合作合同的方式來掩蓋雇主身份,同時平臺又以一種與勞動者的獨立身份不相符的方式指揮并監督其工作。因此這類勞動者被誤分類為獨立自雇人員,但實際上他們卻處于從屬性雇傭關系中,是隱蔽性雇傭或依賴性自雇就業,處于就業和自雇就業之間的法律灰色地帶。平臺就業給一些企業追求輕資產、不養人、逃避社會責任提供了機會。
5.“三新”企業建會率低,從業人員權益受損時往往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維護。“三新”企業中多數是中小微企業,從業人員的身份繁雜,有兼職的、有靈活就業人員、有農民工、有下崗失業人員等等,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企業建立工會組織的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從業人員人單力薄,要求加入工會組織的呼聲不大,積極性不高,也就造成了當他們的權益受損時沒有組織及時出面維護他們權益。
一是加強“三新”企業工會組織建設。各類“三新”企業都應當按照屬地依法單獨成立工會組織,同時應當由行業主管部門出面,成立各自的行業工會聯合會,零散的“三新”小微企業、電商微商、網約車經營者等應當加入行業工會聯合會。同時應積極動員“三新”企業的所有從業人員加入到工會組織中來。建立起工會組織后,市縣總工會組織動員各基層工會深入貫徹“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會工作方針,依法履行職責,時刻掌握從業人員的勞動經濟權益狀況,切實維護和保障該行業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
二是要全面推行勞動合同制度,提高社會保險的參保率,從源頭上維護“三新”企業從業人員的基本合法權益。“三新”企業的經營者要依法與從業人員,不論是個體掛靠還是承包經營等哪一種形式的從業人員,簽訂勞動合同或經營合同,明確各自權利義務。各行業主管部門要積極推動構建“三新”企業和從業人員風險共擔、利益合理分配的經營模式,督促各類“三新”企業通過建立集體合同、職代會等相關制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依法為從業人員繳納各種社會保險,保障從業人員的休息休假權和其他各方面勞動經濟權益。
三是各級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強勞動監察和勞動爭議調處工作。通過經常性的勞動監察及時發現和糾正“三新”企業損害從業人員合法權益事件,暢通勞動者依法維權渠道,發現勞動爭議事件,積極有效及時地加以協調解決,依法維護“三新”企業從業人員的勞動經濟權益。
四是建立完善勞動關系突發性事件預防和處置機制,切實維護勞動關系穩定以及職工隊伍穩定。各級職能部門和各基層工會組織要及時了解“三新”企業運行狀況,掌握從業人員的工作、生活、思想及經濟狀況,積極促進和諧企業建設,有效維護勞動關系穩定;如發現矛盾或糾紛出現,要教育從業人員合理理性表達訴求;如發生重大突發事件或發現重大事件苗頭,要及時向上級部門匯報,并及時做好安撫維穩工作,防止事態擴大。
五是各級主管部門和工會組織應當進一步加強對“三新”企業從業人員進行職業道德、安全生產等方面教育,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社會服務意識和職業道德水平,樹立敬業奉獻意識,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好地服務全市廣大人民群眾。
六是各級工會組織充分發揮職工之家的作用。要積極推動“三新”企業對從業人員加強人文關懷,實現從業人員體面勞動;要積極開展各類技能競賽、優質服務競賽以及其他文體活動,增加企業凝聚力,讓工會組織真正成為職工之家;要加大對“三新”企業從業人員的困難救助工作力度,對家庭生活困難或因突發事件、意外災害導致生活困難的從業人員,加大幫扶救助工作力度,切實讓從業人員感受到工會干部是他們值得信賴的救急救難的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