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龍
(中國人民銀行大興安嶺地區中心支行,黑龍江 大興安嶺165000)
自2007年國外網絡借貸平臺模式引入我國以來,網絡借貸行業一直面臨資金安全問題,借貸平臺時常發生“跑路”情況。對此監管部門為進一步加強網絡借貸資金安全,促進網絡借貸行業健康發展,2017年2月銀監部門出臺了《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指引》,旨在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然而根據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月8日,我國正常運營的網絡借貸平臺共1931家,其中僅698家平臺與銀行完成對接上線(含上線存管系統但未發存管標的平臺),占P2P網絡借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總數量的36.15%,大量網絡借貸平臺仍未完成6個月內接入第三方存管銀行的要求。另外,根據數據統計,2017年全國共有25家平臺上線存管銀行后出現停業、提現困難及“跑路”情況,其中有21家為問題平臺,17家出現提現困難,4家發生“跑路”或停業,接入第三方存管銀行并不能完全避免網絡借貸平臺“跑路”發生,相關監管仍然存在諸多風險。
調查顯示,一方面,“存管指引”第二十七條要求,網絡借貸平臺應在本條例出臺后6個月內進行整改,而網絡借貸平臺上線存管銀行是否符合指引要求,主要取決于商業銀行所提供系統與服務是否在規定時限內調整完成并上線運營。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末,我國共有52家商業銀行符合并參與第三方存管業務,而正常運營網絡借貸平臺有1931家,兩者規模差距較大,一定程度上影響網絡借貸平臺接入存管銀行速度。另一方面,雖然“存管指引”出臺,有助于促進更多商業銀行開展資金存管業務,推動網絡借貸平臺實現銀行存管,但指引中僅對平臺單方面設定處罰,很可能造成商業銀行對P2P網絡借貸平臺資金合規調整速度落后于監管需求,進而導致網絡借貸平臺合規風險發生。
網絡借貸平臺存管成本主要來源于開展存管業務支付的費用,包括系統接入費(一次付清)、存管費(每年付一次)、保證金(擔保金,部分銀行不要求)、支付費用(依據資金流水確定,梯度定價)、技術服務費等,如系統接入費為10萬元,存管費為20萬元或充值金額的0.25%,保證金在200-500萬之間。若以此數額估算,平臺開展資金存管業務需每年至少花費30萬元。以成交量達億元規模平臺為例,假設平臺收取5%手續費,平臺每年收入500萬元,運作如此規模平臺,按50名工作人員計算,每年薪酬總額在400萬元左右,考慮辦公用地租金、宣傳等運營費用所剩收入不足100萬元,此時還要支付存管銀行,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第三方機構費用,要從所剩不足100萬元中再劃撥支付,平臺實際利潤空間將大幅壓縮,易發生經營風險。如華銀金融因與廣東華興銀行簽署資金存管協議后,經營成本過高,導致其持續經營困難,于2017年9月8日宣布停業清盤。
資金存管最初是在證券行業中誕生,證券公司只負責客戶證券交易管理,資金結算與管理由銀行負責,但實際為防范券商虛構交易,挪用客戶資金,銀行需通過證券登記公司交易結算數據與券商證券交易、股份管理數據進行核對,以避免用戶資金被挪用。而目前P2P投資者資金劃轉,沒有類似證券登記公司存在,銀行不能根據相應數據或信息,對交易真實性進行比對,導致上線存管銀行平臺仍存在“跑路”情況。如響當當2017年6月與海口聯合農商銀行簽署第三方存管協議,2017年9月該平臺發生“跑路”,涉案金額1.3億元,涉及投資者3000余人。
“存管指引”頒布后,我國網絡借貸行業迎來“存管潮”,大量P2P網絡借貸平臺上線存管銀行,但部分網絡借貸平臺存在迎合監管,蓄意欺騙投資者行為,在其披露信息中,虛擬編造上線第三方存管銀行信息。根據2017年5月上旬國家互聯網風險分析技術平臺發布的巡查公告顯示,部分互聯網金融平臺宣稱的銀行存管情況存疑,其中車投寶、兔子金服官網宣稱其已銀行存管,但技術平臺發現其官網及其他互聯網渠道均未披露其上線情況,故平臺涉嫌虛假銀行存管。2017年9月末,車投寶出現提現困難,大量投資者合法權益受到損害。
一方面,加強政策導向。為促進網絡借貸行業合規,監管部門應適時加強政策導向,鼓勵商業銀行積極參與“存管指引”,加快銀行存管技術層面建設,為網絡借貸平臺接入存管銀行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P2P網絡借貸平臺法律法規,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法律法規內容,及時出臺配套文件制度等,在確保網絡借貸行業不斷合規過程中,加強制度實施的統一性。
P2P網絡借貸的運營方式、業務特點、費用結構等均表明P2P網絡借貸具有規模經濟特點。平臺除因提現困難、“跑路”、停業、經偵介入等問題被淘汰外,還可以考慮并購、兼并或聯合其他平臺,擴展借款人來源渠道,避開統一借款主體的借款余額與借款總余額限定,以數量優勢實現平臺規模經濟,同時鼓勵部分平臺申請小額貸款等營業許可,挖掘現有信息,豐富平臺主體收入來源。
為保證投資者合法權益,提高網絡借貸信息數據真實性,促進網絡借貸行業快速發展,監管部門應建立類似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官方結算數據平臺,通過將P2P網絡借貸平臺業務數據接入官方結算數據平臺,對比相關信息,以避免用戶資金被挪用,同時規范統一的資金流入流出渠道,不斷提升P2P網絡借貸行業合規水平。
雖然2017年8月24日監管部門出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進一步明確了網絡借貸平臺披露信息的具體內容,并要求其向監管部門報備,但目前由于沒有統一的網絡借貸中介信息平臺,投資者不能第一時間掌握網絡借貸平臺信息變更情況,為其投資行為提供參考,易受網絡借貸平臺虛假信息干擾,而導致投資者損失,建議監管部門建立統一的網絡借貸中介信息平臺,為投資者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