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會計教育教學已經成為教育部門的重點教學內容,讓學生快速掌握會計專業知識成為教師教學首要目標。但由于許多學生對會計學科了解甚微,缺少學習會計專業知識的興趣,導致學生對會計專業知識掌握的不扎實,學習效率較低。根據新課程改革標準提出的要求來看,教師在基礎會計教學中采用體驗式教學法進行教學能夠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提高學生學習會計專業知識的興趣。本文將根據傳統基礎會計教學現狀,闡述體驗式教學的含義,提出在基礎會計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法的方案。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法;基礎會計教學;教學現狀;教學方案
目前我國的經濟能力不斷提升,對會計專業方面的人才更是供不應求。因此,會計專業的教師應該采取適當措施提高會計專業人才的數量。目前,體驗式教學法在基礎會計教學中應用十分廣泛,教師在采用體驗式教學法進行基礎會計教學時,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然后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不同的教學環境,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教學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基礎會計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一、 目前基礎會計教學現狀
1. 教師教學思想落后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新型教學模式已經廣泛普及在課堂中,但是受到傳統教學觀念影響,目前,還有許多學校和教師無法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依舊采用落后的教育思想教授學生。許多教師仍采用教師在講臺上授課,學生在下面聽課、記筆記的方式進行教學。而且,教師也很少給學生課堂提問的時間,當學生出現不理解的知識點時,得不到提問的機會,久而久之,學生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多,最終導致他們無法理解會計專業的知識,產生厭學心理;許多教師在授課時只是給學生講解考試的重點內容,對于書本中其他內容教師只是一帶而過,很少對給學生延伸專業知識。例如,教師在講解《會計要素的平衡原理》時,他們只給學生講解會計要素平衡等式、收益表平衡等式、資產負債平衡等式與收益表平衡等式之間關系等,教師很少給學生解釋這些等式的含義,因此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這些等式的關系,只能機械式記憶,導致學生的學習比較片面,學習效果不理想。
2. 教學設施落后
由于許多學校都是由多個專業共同組建而成的,會計專業又不是學校的主要專業,導致學校在會計專業投入的資金不足,無法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實踐空間和設備。由于許多會計教學軟件都存儲在電腦中,學校又沒有為會計專業提供專門的微機室。因此,當會計教師給學生布置課后練習作業時,大多數學生都會去學校公共微機室練習。然而,因為考試等眾多因素,所以學校的微機室大多數時間都被占用,導致學生得不到練習的機會,無法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
二、 體驗式教學的定義
所謂體驗式教學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新型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根據教師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了解,創造相應教學環境和理論實踐的機會,達到激發學生課堂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高效、準確的理解教學知識的目的。
體驗式教學法的教學關鍵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通過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并利用這種思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全面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將教學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的鼓勵、引導學生,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 體驗式教學法在基礎會計教學中的應用方案
1. 開設課外參觀活動
許多學生在以往的教學中沒有接觸過會計學相關知識,因此他們對會計專業的了解十分模糊,沒有明確學習目標,這樣不利于學生掌握會計專業的知識。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之前對專業進行全方面的了解,提升學生對會計專業的認知程度,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例如,會計專業的教師應該與學校附近企業和會計師事務所取得聯系,帶領會計專業的學生進行參觀,明確會計工作的日常流程,讓學生對經濟、財務有初步的認識。教師也應該積極鼓勵學生與專業的會計人員進行溝通,明確會計人員的工作內容和肩負的責任等。通過這種課外參觀活動能夠讓學生對會計專業有初步的了解,明確會計人員的工作性質,培養學生對學習基礎會計學知識的興趣。
2. 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只是單純的通過寫板書給學生授課,那么會使課堂教學變得枯燥,學生很難產生足夠的學習興趣。況且,會計學的許多基礎知識無法用文字表述,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例如,教師為學生介紹《復式記賬原理》時,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設計課件,在網站上尋找各類借貸記賬法的賬戶結構,教師可以給學生放映資產類賬戶、權益類賬戶、費用類賬戶、成本類賬戶,讓學生之間進行討論,通過課件中介紹的幾類的賬戶,推測出收入類賬戶的基本模塊。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簡單的思路,最后,教師在給學生播放收入類賬戶的標準模塊讓學生進行對比。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能夠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會計學的基礎知識,通過幻燈片給學生播放相關圖片和資料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學習會計學的興趣。
3. 通過真實案例進行教學
會計學是一門偏向文科類的學科,其中有許多的基礎知識都十分抽象。針對這類情況,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案例,化抽象為具體,引導學生進行理解性學習。例如,教師在講解《會計要素內容》時,學生容易區分不開流動性資產和非流動性資產,教材上的理論性解釋又不利于學生理解。教師可以給學生列舉出一些固定資產,包括房屋、建筑物、機器、運輸工具在內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價值達到一定標準的非貨幣性資產;流動性資產包括現金、活期存款等資產。教師通過列舉實例能夠讓學生輕松地對比二者的不同,從而更快地理解書中抽象的理論知識,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四、 結束語
在會計教學中,教師應該采用體驗式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會計學基礎知識,提高學生學習會計知識的主動性。通過實踐,培養學生對會計專業的興趣,提高綜合能力,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胡曉鑫,鄭丹娜.體驗式教學法在中職《電子商務》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展望,2016.
[2]于曉丹.體驗式教學法在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
作者簡介:
李雯,安徽省亳州市,亳州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