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職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有效性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能夠最大程度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在考試中獲得多好的成績,而是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和修養,從而獲得相應的綜合素質,能夠較好地適應今后的長遠發展和終身學習的需要。從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出發,所有的事物都是處在發展過程中,要想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就要從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進行系統的分析。因此,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景中,聯系生活實際,不斷體驗數學知識的獲取過程,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本文從創設情景提高學生興趣點、聯系生活實際、不斷創設成功體驗三個角度進行分析。
關鍵詞:中職數學;課堂教學;教學策略;培養
我國偉大的學者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從這句話可以得知,不管是進行什么科目的學習,只有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起來,才能讓學生對具體的知識學好和用好。中職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充分的關注,深層次理解課本內容,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從而有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融入有效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過程中體驗到學習帶來的成功,從而有效提高自己的數學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力。
一般來說,學生能夠對數學學習感興趣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首先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曾經獲得成功或者曾經有一件事情讓自己感到滿足和值得炫耀,這樣的事情會使他們對數學學習感興趣。其次是在一個從來沒有經歷的事情或者活動中,當第一次接觸這個活動時,往往會對事物感到新鮮或渴望成功的心態。再次,學習內容與自己能力水平接近或符合的情況下。第四,學習內容能給自己帶來歡樂和愉快的時期。最后學習內容具有很強的新奇性,學生學起來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下面就從這結合上述內容對如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做簡單的論述。
一、 結合教材內容創設有效教學情景,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假如教師不能將學生內心的情感狀態激發出來,就算獲得再好的知識傳遞也是不能長久的,這樣的教學模式是非常枯燥和不可取的。
(一) 創設趣味性問題教學情景
從心理學角度出發,中職學生沒有較多的學習壓力,假如教師不能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就無法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層次探索和深入思考。因此,教師根據學生實際,創設趣味性問題教學情景,引導學生在這種教學情景中,樂意學習,從而有效儲存相應的數學知識以及理解實際的數學問題。
比如,在學習“排列組合”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我從一個有趣的故事入手,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故事如下:有8個大學生去一家飯店吃午飯,有兩個座位靠著窗口,風景較好,因此大家都彼此謙讓,這時老板提議說:“這樣吧,你們在這個地方吃一次飯就換一種坐法,當所有坐法都結束的時候,我就免費請客,并且永遠免費。”學生們都非常高興,為老板鼓掌歡呼,都想盡快吃到老板的免費午餐,并且永遠免費啊。但是,學生粗略一算之后就不停嘆氣,覺得這天下真的沒有免費的午餐。請問大家能計算下這群學生需要多少年才能吃到老板的免費午餐嗎?學生經過反復計算,有學生大膽喊出來:哇,需要100多年啊!通過創設這樣的教學情景,學生對這個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初步感性認識了位置排列與數學之間的關系之后,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為有效掌握這部分知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 創設懸念性問題教學情景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對具體的數學問題進行積極思索,就要針對教材實際,創設有效的懸念性問題教學情景,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思考,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這樣的教學情景是非常多的,比如在對函數的奇偶性進行相應的學習之后,我問學生:“在函數中有沒有存在‘既奇又偶的現象呢?在學習了等差和等比數列之后,對學生詢問:有沒有存在既是等比又是等差的數列呢?”通過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進行有效性學習。
二、 聯系生活實際,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 課堂教學中展示現實生活的數學問題
在中職數學《標準》中指出,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生活性運用,教師引導學生充分掌握數學知識,同時在生活實際中進行不同程度的運用,或者引導學生借助于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學習具體的數學知識。從中可以看出,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展開生活化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全方位學習。
比如,在對函數的實際運用這部分知識進行教學的時候,我就針對性展示一些生活化問題,引導學生對這些生活化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比如,在學校附近有一個報刊亭,老板每天從報社買進《人民日報》500份,從報社買進報紙的價格是每份0.8元,賣出報紙的價格是每份1元,假如當天沒有賣出去的報紙歸還給報社,價格為0.6元。出示題目:(1)寫出老板每天買《人民日報》賺的錢y(元)與賣掉的報紙x(份)間的函數關系式;(2)假如某天老板賣出去350份報紙,他當天賺了多少錢?這些從生活中來的數學知識比較普遍,會充分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教師引導學生做報亭老板,那么怎樣做才能獲得較好的利潤,如何做才能獲得最好的經濟利益。通過這樣的策略,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 創造性地挖掘數學資源
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是非常多的,教師引導學生對教材資源進行充分學習、利用和挖掘過程中,就要引導學生充分應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對現實世界中的問題進行充分的關注,在實際生活中找到相應的數學知識,從而讓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豐富而具體,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比如,在對分段函數這部分知識進行學習的時候,我針對學生喜歡MP3,并且喜歡用耳機打交道的實際,設計了相應的數學題目如下。例題一:有一家手機商場在春節打出促銷廣告,有一批優質耳機出售,如果一次性購買10付以上,那么價格為每付280元,享受9折優惠;假如一次性購買20付耳機的,價格享受8折優惠,請問:(1)假如一次性購買耳機18付,或者一次性購買20付耳機,哪種購買方式支付的金額要少?(2)寫出支付金額y(y)與購買數量(x)之間的關系;(3)假如你一次性購買11付耳機,需要支付多少錢?設計這樣的題目,學生會從18付和20付的價格產生濃厚的興趣,這個問題設計到生活中如何做才能獲得更大經濟效益的問題,因此學生普遍比較關注。通過這樣的教學策略,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三、 創設成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由于中職學生普遍學習成績不夠優秀,因此進入中職學校讀書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總是認為自己是生活和學習中的失敗者,顯得不夠自信。因此,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相應的成功體驗,讓學生從學習中獲得成功帶來的愉悅,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主、積極、主動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提高數學學習能力。
比如,在對“弧度制”這部分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實際劃分具體的教學目標,對于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習,引導他們對弧度制的概念進行充分的理解,同時對角度制和弧度制的換算關系進行理解就行。對于成績較為優秀的學生,就要引導他們從具體的題目中會利用計算器進行角度制與弧度制的換算;培養學生的計算技能與計算工具使用技能。針對教學實際,我出示兩種類型的題目,成績較好的學生需要全部完成,我引導基礎較差的學生自己動手,能解答多少就解答多少,積極進行思考,多層次,多角度思考這些數學問題,從而有效提高學生數學問題的解答能力。對于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設置一些難度更大的題目,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在家庭作業的布置過程中,我也針對性地布置數學作業,爭取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從順利解答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保持長久的學習動力。
總之,在中職學校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數學教材內容,同時結合學生心理。通過相應的教學策略,創設有效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數學問題解答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大勝.尊重科學規律,培養良好學習習慣——關于中職數學有效性學習策略[J].教學參考,2013年33期.
[2]劉忠明.中職生核心學習習慣及其培養策略初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年19期.
作者簡介:
湯勝福,福建省寧德市,周寧職業中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