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的快速發展最大限度推動了我國教育改革的發展進程,這為中職教育的全面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優越的條件,但與此同時,也對中職教育的各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此情況下,中職教師必須要對現有的數學教學進行詳細的研究和分析,然后結合學生的專業學的情況有目的性的進行數學教學的優化調整。
關鍵詞:中職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解決對策;研究
在傳統的中職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大部分的教師都是通過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掌握的數學知識和理論。沒有根據學生的專業選擇和自身能力全面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階段性思維,這將會嚴重的抑制學生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教師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解決教學過程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數學教學質量都能夠得到顯著的提高。
一、 現階段中職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學生水平相對較低
與普通的高中學生相比,中職學校學生整體的文化素質相對較差,往往很難理解和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和解題方法。另外,大部分的學生對于專業知識十分感興趣,但對于文化知識的學習,特別是數學學習存在較為嚴重的抵觸情緒和厭倦心理,這無疑大大地提升了中職數學的教學難度。另外,某些中職學校并不重視文化課程的教學,從而導致教師只是按照教學目標完成項目的講解,而沒有對學生進行深入的引導和指導。
(二) 教學模式較為單一
部分中職學校仍然沿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要求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記住相關的數學重點和難點,而沒有對相關的知識和概念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講解,這將會極大程度的降低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和知識應用水平。另外,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專業特點來進行數學教學的設計,也沒有充分地利用多媒體手段、小組合作學習、分層教學點的多樣化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這將會使整體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難以得到有效提升。大部分的中職教師還是以期末考試分數來評定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優劣,沒有根據中職教育的特點來制定專業的考核機制,這也會使得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二、 全面加強中職數學教學的有效措施
(一) 根據學生水平設置教學的內容
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設置之前,必須要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詳細的了解,充分地考慮學生的專業選擇、個性特點、興趣愛好等多方面因素,有針對性、分層次地進行教學內容的安排。有目的性地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然后為學生安排相應的數學問題和數學學習任務,并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引導。也可以在課程當中增加一些生活化的元素和具有趣味性的內容,或者導入一些與學習專業有關的數學知識或者數學故事。
例如,“幫家里賣貨的華羅庚誤在包裝棉花的紙上寫下了一道數學題,給買家退錢要回包裝紙”“約翰·納什發現的博弈理論在軍事、生物、經濟等方面應用十分廣泛”,使學生在感受到數學魅力的同時,更好的激起學生對數學學科數學學習的熱情。在進行概率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也可以將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專業技能相結合,定期地舉辦相關的競賽活動和競技活動,利用搶答式或者組隊式的方法進行拋硬幣游戲,讓學生分別猜出硬幣的正面和反面,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概率和相關知識。在如在進行“立體圖形”的教學過程當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和微課視頻的方式向學生生動形象地展示圖形,這樣能夠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和理解難度
(二) 不斷加強多元化教學方法引進
教師可以引進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和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學習,也可以通過數學游戲和數學活動的方式鼓勵學生進行數學問題的思考,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構建教學生活化教學情境輔助學生進行知識理解。教師也可以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然后讓小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來解決數學問題,或者完成相應的課題任務。
例如,在進行排列組合問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構建生活的教學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商場當中的一瓶啤酒售價2元,用4個瓶蓋或者2個空瓶子能夠換一瓶啤酒,10元錢可以喝多少瓶啤酒?”,然后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和探究來解決具體的問題,進而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排列組合的重點和難點。
三、 結束語
中職學校的辦學規模的不斷增加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接受職業教育的機會,在此情況下,中職學校不僅要全面加強對學生專業的教學,同時也要加強對中職數學教學的重視程度。因此,中職教師需要科學合理的利用現代化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數學學習。在確保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程度和數學應用水平能夠得到顯著提升的同時,為中職數學教學的全面發展和終身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陳愉峰.試論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校園(中旬),2017(02):89-90.
[2]顏芹.新課程改革下中職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校園(中旬),2017(11):31.
[3]徐光奎.中職學校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現代化,2017,4(15):216-217.
作者簡介:
賴群力,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三明工貿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