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是教學的中心。人類的語言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過于重視語言知識的教學,很少關注學生所學語言知識和實際生活有哪些聯系。所以,我們的教學要抓住“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特征,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關鍵詞:英語教學;英語化;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感興趣的點,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有內容說,愿意說,盡情說,使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盎然,實現“到處是生活,到處是教育”的效果。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們當前的英語教學還不能做到這樣。因此,我們不僅要將生活引入英語課堂,以生活構建英語教學課堂,而且還要讓學生的語言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學,為生活所用,英語教學應打破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壁壘。
一、 著眼教材,尋找“生活化”
教材是課堂授課的基礎。我們要根據教材尋找生活的切入點,訓練材料要盡可能來自生活,力求課堂語言訓練要著眼于學以致用,而非學以致考,幫助學生認識學習英語的意義。英語教學生活化,教學必須從實際生活情景出發,給學生提供真實逼真的語言環境,適時運用語言機會,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學習新知,在語言探究過程中自由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使課堂貼近生活,富有生活化。
二、 延伸拓展,力求“生活化”
傳統英語教學的普遍效果是學生使用語言時缺乏真實情景中的交際能力和靈活運用能力,也就是我們心里默認的啞巴英語。原因在于我們的拓展和復習鞏固是將英語知識廣度化,深度化,難度化來傳授,而忽視了語言技能的培養。要想讓孩子們達到你說,我說,暢所欲言,那么我們在英語教學中應多復制生活,給學生營造一些生活化的氛圍,因為學生只有在真實的語言情景中才能更好地學以致用,將所學運用到生活的海洋中。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4 This is my family中的延伸拓展環節I can act,讓學生腦洞大開,小組合作,將課文創變成對話,向全班展示本堂課所學的句子,使單個的句子在具體可感的條件下,變得更形象生動。
三、 課堂環境,回歸“生活化”
課堂作為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渠道,在學生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英語課堂普遍存在學習氣氛沉悶,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的情況,往往教師在課堂上付出了十二分的努力,卻只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通過創造生活化的課堂環境,將教學工作從教材上搬到生活中,使課堂變為學生感受生活、學習生活的地方。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實現課堂環境的生活化:一是從生活中取材,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二是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道具,加強學生對英語的直觀印象。三是運用多媒體技術,創造真實的生活場景。使同學們感受真實、動感的英文交際情境,不但營造了活躍的班級氣氛,還促進了學生對英語語境的理解和感悟,從而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 學習環境,融入“生活化”
英語,是人們進行交流的一種工具,環境對語言習得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那么,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聽說語言場地和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最主要場所,校園環境的布置非常關鍵,可以讓學生隨處可見英語。教室、專用教室、走道、文化長廊等標牌可以用雙語。例如Computer Room, Washroom, Art Room, Music Room, Reading room, Teachers Office ...。校園標語雙語化。例如:“Please be quiet”,“Dont run!”,“Be careful!”,“Save water”等。有的還可圖文并茂,如果孩子看不懂英文標識,可根據圖來幫助認識。在教室里還可設置英語角,布置具有歐美風的學習園地,創設英語墻報等。
五、 巧設作業,走向“生活化”
新課標理念下,教師要改變傳統的以讀寫為主的家庭作業理念,將英語課外作業轉變為語言知識的生活化練習,教師要多給學生布置一些趣味性、生活化的作業任務,使英語學習滲透入學生的課外生活之中。我們的英語學科賦予了孩子一張靈動的嘴巴,并產生獨特的作用,而作業是實現英語生活化再擴展的橋梁。下面我把自己積累的一些簡單易行且豐富多樣的英語課作業作出歸納。
(一) 表演性作業
每節課前三分鐘,我讓兩三個學生輪流表演他們精心準備的英文小故事,或是演唱喜歡的英語歌曲,或是用英語講解一個喜歡的傳統節日、故事。放學回家,把課文的內容創編表演給爸爸媽媽看,也可以一起表演,并請家長提出寶貴的意見。
(二) 一起作業
學生喜歡上網,打游戲,所以網上“一起作業”也深受孩子們歡迎。讓學生每天堅持完成網上“一起作業”,作業設計的形式有趣味配音,小組PK聽說,貪吃蛇拼寫單詞……。并且系統會根據學生完成的情況分發學豆,學豆積累到一定數量可以兌換學習物品。
(三) 積累性作業
如布置學生聽或看英語繪本、英語節目,英文動畫,把自己模擬得最得意之處錄成語音或視頻,和同學一起欣賞或進行評比,選出“英語金話筒”。留心身邊的事物,收集、摘抄英文詞句,通過這些形式的作業,學生會為自己能從生活中學到這么多的英語知識而高興。
綜上,小學英語教學要打破傳統教學的束縛,走出輕語言,重成績的思想。我們要以學生語言的終生發展作為我們英語教學的標尺,不斷更新、豐富、優化我們的教學理念,懸浮對待英語教材,巧設各種生活情景,精心將教學設計成學生能習得生活的知識。
參考文獻:
[1]小學英語課程新標準[S].
[2]英語教學生態模式研究[D].西南大學,2012.
[3]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S].
作者簡介:
盧冬梅,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