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 要: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是對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語文作為母語,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chǔ)。語文朗讀教學不僅是學習語文知識的一種途徑,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過程,因此,在初中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應(yīng)該重視對學生的朗讀教育,讓學生采用正確的朗讀方式,達到朗讀的目的,從而提高語文水平和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策略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一種有效教學方法,通過朗讀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表達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體會作者的情感,增強對課文的全面理解。但是,目前的語文教學中,因為教師對朗讀重視不夠,學生沒有充足的朗讀時間,導致學生對朗讀的重要性缺乏認識,在語文學習時,沒有形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因此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yīng)該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朗讀,不斷豐富朗讀形式,并且給予正確的方法指導,達到朗讀的應(yīng)有效果,幫助學生提高語文水平。
一、朗讀目標明確,營造和諧的朗讀氛圍
朗讀是學習語文的一種有效手段,通過語文朗讀,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情感。但是對部分初中語文教師而言,朗讀只是一種形式,是為了完成教學目標中規(guī)定的任務(wù),對朗讀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只有不得不進行范讀時,才會采用朗讀的教學方法,即使是朗讀,也是一種敷衍了事的態(tài)度。教師往往喜歡花很多時間進行課文的講解,按照自己的思路侃侃而
談,學生很難親身體會課文中作者的情感,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甚至,有的教師直接使用朗讀錄音代替教師進行示范性朗讀,雖然在教學中提倡使用現(xiàn)代教學工具,但是不能完全取代教師的作用,教師也應(yīng)該進行必要的范讀,使朗讀的目的性、針對性更強,讓學生能夠更深層次地理解文章思想并體會作者的情感。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一課時,教師可以選擇年邁的父親雖然身體不好,行動不便,但是還堅持為兒子去買橘子這一段落,先充滿感情地進行朗讀,然后讓學生再反復朗讀幾遍。有條件的,教師可以制作一個和這一段配套的視頻,讓學生邊朗讀邊看著畫面,體會作者在寫作時的情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在朗讀時學生也可以對一些生詞和朗讀技巧進行學習,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朗讀情況進行指導糾正,提高朗讀效果。
二、豐富朗讀形式,增強語文朗讀效果
在初中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應(yīng)該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采取不同的朗讀形式。豐富朗讀的形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同時也可以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朗讀教學中,增強朗讀的效果。常用的朗讀形式主要有齊讀、分角色朗讀和配樂朗讀三種形式,教師可以根據(jù)具體的朗讀教學內(nèi)容采取適合的朗讀形式。在進行詩歌等較短內(nèi)容的朗讀時,可以使用齊讀的方式,烘托內(nèi)容的氣氛。例如,學習《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一課時,通過“祖國啊”等幾個反復使用的詞語,加上學生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渾厚的聲音,表達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使學生讀過之后心情澎湃,體會作者對祖國母親的深厚情感;在學習《孔乙己》這篇課文時,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讀,讓學生分別飾演不同的角色,有人扮演孔乙己,有人扮演掌柜,有人扮演店小二和食客,朗讀前讓學生先熟悉自己扮演的人物的性格特點,表達情感的語氣,注意說話的音調(diào)、音量和神態(tài)變化,不僅使語文課堂變得有趣味性,也可以讓學生加強對人物的深刻認識,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隨著信息技術(shù)的發(fā)展,多媒體在教學中得到廣泛使用,在朗讀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shù),實行配樂朗讀的方式,通過在朗讀時加入和文章感情基調(diào)相符合的音樂,烘托出朗讀的氛圍,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文章的情感,例如在學習《沁園春·雪》時,配上氣勢豪放的音樂,更能感受到一代偉人——毛澤東在寫下這篇文章時的豪邁氣勢,增強朗讀效果。
三、采用即興式朗讀,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
語文教師在初中朗讀教學中可以使用即興式范讀的方法,在課堂上通過充滿感情的朗讀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的效率,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深厚的朗讀功力,可以駕馭各種題材的文章,不管是散文、詩歌還是議論文、說明文,都能夠做到富有情感地范讀,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以便更深層次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例如,在學習《春望》一課時,當教師用充滿悲傷凄涼的語調(diào)朗讀“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時,在“破”和“在”加重語氣,可以表現(xiàn)出山河破碎、無物是人非的凄涼感,學生可以很快就能感受到作者的悲傷情感,讓學生進入作者的情感氛圍之中,可以達到較好的朗讀效果。再以朗讀《雨巷》為例,作者是懷著悲觀低落的心情寫下這篇文章的,在文章中處處都表達了對前途的悲觀之情,還有希望的渺茫,在朗讀時教師需要以一種嚴肅、悲傷的語調(diào),才能更好地表達作者的情感,學生也會跟隨教師朗讀的節(jié)奏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教學質(zhì)量。
初中語文教學中,朗讀是學習語文的有效方法,同時,通過朗讀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有重要促進意義。因此,教師在語文朗讀教學時,應(yīng)該重視朗讀的重要性,指導學生進行有效朗讀。
參考文獻:
[1]許春霞.初中語文誦讀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8(15):70.
[2]姜志鵬.芻議初中語文的朗讀教學方法[J].吉林教育,2017(40):72.
[3]周保龍.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策略探究[J].中華少年,2017(27):37-38.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