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文
摘 要:無論哪個版本的初中語文教材,綜合性學習都是必不可少的內容,也是一大亮點。但在實際教學實踐中,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卻開展得不盡如人意。特別是有些活動脫離了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原則。針對這個問題,結合“部編本”新教材這一背景,談一談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要遵循的幾個原則。
關鍵詞:部編本;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新課標;活動原則
在“部編本”之前,初中語文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地位較為尷尬——始終在單元后的附錄。“綜合性學習”因此得不到該有的尊重,在語文課堂上遠遠不如那些文本閱讀——教讀課和自讀課,甚至有不少語文老師干脆放棄這一陣地。為什么要放棄?因為考試不考。這過于功利的目的,讓“綜合性學習”的生存狀況堪憂。
那么,“部編本”的出現能不能挽救“綜合性學習”?筆者一直關注“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的文章和講座,在《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使用的幾點建議》中找不到關于“綜合性學習”的論述。筆者反思一下,其實組織綜合性學習活動的關鍵是老師。語文老師的積極性是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開展的關鍵因素之一。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要有效地開展,還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部編本”的語文教材也不例外。遵循這些原則,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驗到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一、綜合性原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如何體現其綜合性呢?
1.綜合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
語文與生活聯系十分緊密,綜合性學習活動就是語文與生活溝通的一個重要橋梁。如開展部編本七年級上冊“綜合性學習·有朋自遠方來”活動時,分組讓學生搜集整理交友的詩詞、典故、名言警句等材料,再分組交流“交友之道”,明確交益友與損友的結果有什么不同。以語文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交友之道,這體現出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綜合性。
2.與課外及其他學科綜合
語文不是個體單獨存在的,它與其他學科緊密聯系在一起。如在部編本八年級語文上冊“綜合性學習·我們的互聯網時代”活動中,有一個邀請信息技術課老師或互聯網從業人員為班級學生開專題講座。講座有三個內容:信息游戲——掌握檢索的要領;求助和指教——運用社交媒體;不期而遇——漫步網絡圖書館。學生用課外所學的信息技術、網絡技能進行活動。這是綜合性學習與課外及其他學科的綜合,體現出其綜合性。
3.與本地特色資源綜合
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這一文化特色要讓學生加以傳承。這時就可以利用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這一平臺,因地制宜開展本地特色的語文活動。如開展部編本八年級上冊“綜合性學習·身邊的文化遺產”活動時,筆者結合德化本地陶瓷文化特色開展活動。如組織學生實地考查宋元時期的屈斗宮古窯址,讓學生了解這些瓷器如何走上“海上絲綢之路”的。又組織參觀順美陶瓷廠,讓學生了解傳統陶瓷工藝的生產過程,還到順美生活體驗館親身體驗制作瓷器。學生按照所學的陶瓷知識,動手制作瓷器,并燒制出自己的陶瓷作品。這個過程,學生獲得了成功的成就感。記錄這一活動過程,傳承德化陶瓷文化,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就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二、自主性原則
新課標指出:“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要加強教師在各環節中的指導作用。”新課標強調,綜合性學習的主人是學生,老師只是活動的引導者。活動中的內容、形式、交流展示等都要由學生自主決定。如開展部編本七年級上冊“綜合性學習·文學部落”活動時,在創立班刊這一環節,從班刊的名稱、組織、編輯部、欄目設置等均由學生自己動手創建。如征集班刊名稱時,每個人推薦一個班刊名,并寫好推薦的理由,由班級學生自己選擇一個最為合適的班刊名稱。有的推薦“小草”,有的推薦“戴云”,有的推薦“腳印”等名稱,最終學生自主選擇“腳印”作為班刊名。這個活動過程體現出綜合性學習的自主性原則。
三、合作性原則
新課標指出:“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新課標積極提倡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綜合性學習正好體現出其合作性原則。如開展部編本七年級上冊“綜合性學習·少年正是讀書時”活動時,分組合作完成“閱讀調查問卷”,分組搜集資料,合作探討讀書方法等。這些環節都是以小組合作為基礎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自主與合作相結合,才能提高活動的有效性。
四、語文性原則
綜合性學習是多個學科均有的活動,這個活動要與其他學科區別開來,就要有語文性。所謂語文性,就是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為基礎的,有語文味。如開展部編本七年級上冊“綜合性學習·有朋自遠方來”活動時,先用語文的知識解讀“朋”“友”這兩個字。出示“朋”的甲骨文寫法,看似兩串并列的貝殼,表示“朋”字的平等內涵;再出示“友”的小篆寫法,外形看似兩只同時伸出的右手,兩手相交表示握手之意,表示友好之意。從語文角度解讀“朋”“友”,再讓學生搜集詩文、警句、典故等語文特征明顯的材料。這些是語文學科才有的,這就是語文性原則。
總之,在“部編本”背景下,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要如實地開展,要注重活動的有效性。活動要遵循綜合性、自主性、合作性、語文性這四個原則,實踐“語文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這一新課程理念。
參考文獻:
陳碧玉.淺議初中語文(部編本)教材單元整合帶來的變化及影響[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1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