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把iTtools網絡教學平臺引入中學信息技術課堂,從自身教學實踐出發,感悟采用網絡教學平臺的教學過程,收集整理課堂教學反饋的相關信息,運用分析歸納整理的方法,對教學平臺在促進學生知識掌握、能力提升、思維拓展、情感態度強化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剖析網絡教學平臺促進有效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契合點。
關鍵詞:iTtools網絡教學平臺;教學有效性;信息技術教育;課堂教學
一、有效課堂教學
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因素有很多,總體而言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從“人”的角度來看待問題,課堂教學是否高效有益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夠游刃有余地掌握教材內容、駕馭教學過程,學生是否具備足夠的先驗知識以及學習過程的情感態度。另一方面是從教學管理的角度看待課堂教學,具體的教學方法與課堂組織的方式對教學效率產生直接的影響。
1.有效課堂教學的內涵
課堂教學是教師從教學目標出發,根據教學設計在一定時空范圍內組織的教學活動的動態過程。從學習者的角度而言,有效的學習不僅僅是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升,同時也是思維的開拓、情感態度的正面強化。教師通過對教學活動的反思,更新或鞏固了教學理念,認同自我教學的價值,才能算是真正有效的教學。
2.有效課堂教學的層次
在《有效教學的概念重構和理論思考》一文中,龍寶新教授從多個層面對有效教學進行剖析。他認為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表現于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高效地完成的知識內化與遷移。究其內在的因素是,教師在教學思維主導下根據教學規律、原則對各個教學素的良好調適。而更深層次的有效教學則是教師著眼于教學的未來,是促進學生多元長遠發展的目標追求。
教育教學活動對被教育者所施加的影響,既有短期的效應亦有潛移默化的長遠影響。
3.從學習者的角度看“有效的教學”
學習金字塔原理最早由著名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根據提出。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成果,證實了不同的學習方式對學習保持率的重大影響,這種現代學習方式的理論提示我們要從學習者的角度來觀察課堂教學效率。根據不同的學習形式,可以發現凡是基于個人學習和被動學習的知識保有率相對較低,而高效的學習通常是團隊式學習、主動式學習和參與式學習。
基本B/S結構的iTtools網絡教學平臺,正是從課堂教學設計的層面,用技術的手段保證教學過程中各個教學環節過程完備、互動高效、反饋及時、信息交流高效的課堂。
二、iTtools網絡教學平臺簡介
1.基于課堂教學的網絡教學平臺
iTtools網絡教學平臺的設計理念是基于課堂教學的,而非一般意義上開放式的網絡教學平臺,體現了教學過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設計理念。如果沒有教師的參與和對課堂的控制,以學生身份進入網絡教學平臺無法進行新課堂內容的學習,而只能查看到學生本人系統學習的整體過程,進行相應的查缺補漏。從這個意義而言,iTtools網絡教學平臺是為教師開發的教學平臺。
2.功能完備的網絡教學平臺
網絡教學平臺具備借助媒體展示、BBS討論為核心的學習支持系統;以自由分組、組長推選、學生互助為主要內容的協作學習系統;以作品提交及評價、操作測驗、自由組卷為主要內容的過程性評價模塊;同時具備學生座位表、學情監控、學情記錄等學習反饋系統。iTtools網絡教學平臺是以支持學生學習為核心理念的教學平臺。教師根據課堂內容以及個人教學風格,通過組合不同的教學模塊,可以組織“自主探究式”“小組協作式”“任務驅動式”“翻轉課堂”等不同類型的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三、iTtools網絡教學平臺對有效教學的支持
在充分實踐使用了iTtools網絡教學平臺的各個功能模塊的基礎上,筆者探索了功能模塊與有效教學之間的聯系,從理論上論證平臺對有效教學的支持。教學實踐表明,信息化的多媒體教學資源是網絡教學的基礎。在iTtools網絡教學平臺上,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豐富多彩的多媒體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通過學生個性化的自主學習,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意義建構和信息整合。
1.借助iTtools網絡教學平臺網頁形式的信息化資源呈現,促進學習自主參與意義建構與信息整合。學生通過在線式的自主個性化學內,更容易調動其內在的學習動機。同時,數字化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2.在iTtools網絡教學平臺上,借助于小組討論、BBS交流、學生互助,可以高效展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激勵學生對學習內容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批判分析。
3.學生在評析他人作品的同時必然會重新審視自己的作品,從而在促進了學習者對知識的綜合、分析、評價等高階思維能力的發展。
4.iTtools3.0課堂教學的自由分組、組長推選、小組合作等功能可以為課堂協作活動各個環節的開展提供全面、有效的支持。
5.課堂測評、學情記錄與監控、學習心得記載功能均可以為有效學習的反思環節提供有力的依據。
基于iTtools網絡教學平臺設計的課堂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在自主中建構知識內容、在交流互動中學會深層次的思辨、在測驗與評價中審視自我的學習,通過構建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從而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陳斌.iTtools3全面提升信息技術教學效率[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3):73-76.
[2]龍寶新,陳曉端.有效教學的概念重構和理論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7):39-43.
作者簡介:林小峰(1975.11—),男,福建平潭人,本科,中學一級,研究方向:網絡教學平臺對教學有效性的影響。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