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志春
摘 要:情感是貫穿于課堂,并影響每個教學內容質量的重要因子,對地理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進行探討,促使學生在地理課堂學習時情感訴求達到更高水平,讓學生產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和激情,最終表現為學生在地理課堂上的活躍度和參與度的大幅提升以及學習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地理課堂;滲透;學習情感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了初中地理對學生知識積累水平、學習技能和情感價值熏陶等多方面的培養目標。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與知識技能的齊頭并進就顯得尤為重要。地理教學中如何更好地推進情感教育,使課堂氣氛活躍,促進學生健康情感地發展,以下便是我近年教學實踐中為實現情感教育所做的一些嘗試。
一、挖掘素材,喚醒學生的學習情感
初中地理內容豐富多彩,教材不僅囊括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涵蓋了古今中外各處的地理知識及人類智慧。盡管教材中沒有明確寫出關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內容,但是這些內容卻滲透在每一個知識點中。如:教師可以通過講述祖國的奇山異水來喚醒學生心中對自然山水的熱愛之情,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可見學生的情感是隨著地理知識的積累和升華而得到提高的。因此教師應該努力挖掘教材的魅力,用情感內容去刺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融入更多富有情感化的元素,并在形象和情感上加工潤色,去感染學生的心靈。只有讓學生的心靈產生深刻的觸動,讓情感意識在學生心底滋生,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才會對學習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二、搭建平臺,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
課堂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行動起來,更要讓學生“心動”起來。教師只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積極營造情感共鳴氛圍,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來調動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從傳統課堂的被動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去經歷“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惑,去品味“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這樣學生的學習才富有個性,課堂才會充滿活力。如在學習“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時,我組織一次圍繞“節約和保護自然資源從我做起”這一主題辯論賽,引導學生結合當前月餅過度包裝展開辯論。鼓勵學生大膽講出自己的觀點展示自己的想法,正反辯方辯論激烈,競爭意識增強,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由于情境的真實性,學生自然地遷移到自身生活當中,深深震撼了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思考中縮短情感距離。
三、互動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
新課程理念的背景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被賦予了十分豐富的內涵,情感教育被認為是“傳道、授業、解惑”的紐帶,不再是停留在師生與教科書間符號文字的互動,而是師生間健康情感的良性互動。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情動人,以趣激情,教師及時給學生的正確回答、奇特設想、大膽創新給以肯定,并輔以表情、眼神、手勢、語言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熱情和積極性。如:在《地球的形狀》一課中,我創設了一個情景:假如你是一個生活在遠古時期的人,你會認為地球是什么形狀的?學生被這個情景深深地吸引了,于是開動腦筋大膽想象,課堂馬上沸騰起來。這時我突然發現莢××同學不知什么原因趴在桌上,于是我走過去小聲問道:“是不是生病了”“不是”。這時我馬上讓課堂安靜下來。下面由莢××同學說說,“如果你提前出生幾百年,你是否也能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地球是個球體?怎樣證明?”“我將用幾年的時間始終朝一個方向走,看看最終會到哪里。”這樣,在學生面前幻化出了一幅幅逼真的畫面,學生不禁發出陣陣唏噓之聲。不但激起他們對地球的熱愛,而且很自然地引發他們要去探究的熱情和興趣,讓課堂洋溢溫情,增強情感教育的實效。
四、激勵評價,調控學生的學習情感
新課標中就要求:“要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并重的評價機制。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并舉、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要注重采用激勵評價,用賞識的眼光多留意學生的閃光點。如:在《人口與人種》一課中關于人口過多怎么辦這一問題時,一位學生說:“我們可以通過推行政策來控制人口數量。”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爭得面紅耳赤。見此情景,我表揚了他的兩個優點:一是勇敢,敢于表達與眾不同的觀點;二是學習的主動性強,能夠積極思考,提出自己的觀點。此后,他的學習熱情更加高漲。可見,只有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偶爾產生的暫時性積極情感給予肯定和鼓勵,使它轉變為穩定持久的積極情感,才會對知識始終產生強烈的欲望和追求。
地理課堂上的情感教學的手法千變萬化,情感教育不能靠硬性灌輸,而應該潤物細無聲。當你對教學有了執著的追求,千變萬化的情感教育手法就會應運而生。這樣,知識技能與情感目標配合和補充,形成地理教育的合力,真正把情感教育滲透到每一堂課里,努力追求“教是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最終達到提升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目的,實現情感教育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升華。
參考文獻:
[1]蔣亞琴.讓情感之花綻放在地理課堂中:情感、價值觀目標在地理課堂中的實現[J].地理教學,2011(17).
[2]張振國.初中地理教學方法之我見[J]學生之友(初中版),2011(8).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