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利廣
學習共同體是指在師生緊密配合的前提下,教師為學生設置共有的學習目標,分享特定學科的知識并且獲得更高層次的收獲。學習共同體的根本宗旨在于關注實踐,其中包含了知識中心與知識邊緣的全面過渡。學習共同體的側重點在于建構個人身份,確保將整個課堂建立于教育學以及建構主義的根本原理前提下。在目前狀況下,語文教學更多適用了構建學習共同體的途徑與舉措,運用綜合性的方式來創建多層次的學習共同體,進而全面優化了語文學科的整體課堂氛圍。
一、創建語文學科學習共同體的重要意義
首先,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依照當前新課改的根本目標,語文學習應當更多著眼于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意識應當成為學好語文學科的根本前提,開展自主探究有助于獲得更多知識。但是截至目前,仍有較多小學生尚未意識到自主探究對于學好語文的價值所在。因此,通過全面引進學習共同體的新模式,就可以將語文課的關注點轉向自主探究。這是由于學習共同體激發了學生探究意識,而非單純停留于傳統模式下的課堂講授。
其次,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語文學科與小學生的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果能將當前的語文學習緊密融入生活,則有益于全面調動小學生內心潛在的語文探究興趣。為了著手改進并且優化現有的語文課模式,教師就要與小學生共同著眼于創建學習共同體。語文學習應當建立于學習共同體的支撐下,從而運用多樣化的手段來激發學習興趣。在學習共同體的范圍內,師生可以憑借信息化手段來收集貼近平日生活的學科學習素材,從而讓小學生真切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并且發自內心地喜愛學習語文。
最后,拉近彼此間的距離。開展語文學習的根本宗旨就在于塑造高水準的人文素養,針對小學生應當致力于培育其自身擁有的人文關愛精神。因此,在當前的語文課上,創建共同體的舉措有助于拉近師生在課堂中彼此的距離,全面塑造濃厚的人文關愛氛圍。這是因為,學習共同體本身包含了多層次的元素,其不能夠欠缺師生對此的緊密配合以及共同參與。在學習共同體的輔助下,全班小學生就可以著眼于密切進行交流,在潛移默化的狀態下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一旦遇到語文學科的某些難題,同學們也能夠運用共同探究的方式對其加以解決,敞開自己的內心并且接納多種多樣的見解與觀點。
二、構建學習共同體的策略
創建學習共同體應當側重于實時性的交流以及協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意識。在當前的課堂實踐中,教師應當將全班學生分成各個學習組,運用小組協作的模式來凸顯小學生自身擁有的語文學習優勢。因此,在當前的語文學習實踐中,師生應當共同運用如下舉措來創建學習共同體。
(一)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在目前狀況下,較多小學生在面對語文課時仍然表現為畏難與退縮的心態。探究其中根源,就在于教師尚未運用可行性的舉措來激發學生擁有的獨立思考認識。為了轉變現狀,教師就要適用多樣化的途徑與方式來鼓勵小學生大膽思索,針對其他同學給出來的語文學習見解應當全面加以選擇并且判斷。在某些情況下,如果涉及不同看法,小學生對其應當予以耐心傾聽,然后給出自身針對上述難題的獨有見解。
教師除了需要鼓勵語文課上的大膽探討以及獨立思索之外,還應當指引小學生嘗試著傾聽其他同學給出的有關問題探討。例如在發言時,對其不可以隨便予以打斷,而是應當在細心傾聽的前提下做好與之相應的記錄,針對其中涉及的某些偏差見解予以耐心糾正。通過運用上述舉措,小學生就能夠真正認識到彼此尊重以及彼此交流的重要價值,從而創建了愉悅的語文課環境。
(二)密切師生之間的交流
學習共同體在根本上意味著師生交流,如果缺少課堂交流,那么整個共同體也將喪失其應有的價值與意義。從當前現狀來看,仍有某些小學生在語文課上不敢大膽予以表述,教師針對上述小學生應當耐心予以鼓勵并且開導。在此前提下,小學生應當能夠憑借自身的語言來描述相應的語文問題思路。與此同時,班內交流通常來講也涉及各學習組的內部探討,在全面實現小組探究的前提下再去拉近師生在語文課上彼此的距離。
(三)劃分合理的學習小組
近些年來,小組探究模式正在受到更多的關注與認同。與枯燥的語文課講授相比,建立于小組模式上的學習模式具備更加凸顯的效果。在語文課上,教師應當將全班小學生分成多個學習組,確保組員都能夠擁有針對語文學科的濃厚學習興趣。對于學習組在全面劃分的狀態下,應當能夠顯著優化語文學科達到的學習實效性,同時也調動了組員本身具備的協作熱情。
(四)健全科學的評價體系
學習共同體不能夠欠缺與之相應的多元化評價流程以及評價模式,其中包含學生互評、師生彼此的評價以及其他評價模式。在現階段的語文課上,很多師生仍然傾向于忽視評價學習共同體,因而很難給出可行性較強的課堂改進舉措。為了全面優化現狀,教師有必要運用多元化的舉措來評價學習共同體,通過施行學生互評以及師生彼此評價的措施來提升語文學習評價的成效性。
學習語文學科的共同體應當涵蓋多種多樣的評價內容,其中關鍵落實于課堂協作意識、語文學習方法、人文關愛精神以及其他相關要點。由此可見,語文課堂在根本上應當緊密結合課堂評價的流程。針對語文學科的不同教學內容而言,與之有關的課堂評價也要體現差異性。
在傳統模式下,語文學習呈現枯燥與僵化的不良狀態。在語文課上,教師通常都會為小學生講授語文學科的相關原理,學生對此傾向于被動接受。但是與之相比,創建學習共同體的舉措在根源上優化了語文課的流程,這是因為其倡導全面溝通以及師生自主交流,對于形式化趨向予以全面的摒棄。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未來課堂實踐中,針對學習共同體模式還需給予更多關注,結合語文學習的真實狀態來構建語文學科的學習共同體。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