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建松
小學生愛國主義意識模糊,加強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中,教師不僅應該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科知識的教學,還應該注重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那么,作為一位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教師,如何挖掘現有教材中各類知識所蘊涵的教育素材,結合當地實際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與策略恰當地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呢?下面談談個人在此方面的探索與感受。
一、挖掘家鄉的教育因素,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品德與社會課中的歷史知識包含著大量的教育因素,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挖掘家鄉的歷史淵源,結合課本相應的知識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樣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中得到了道德的提升。如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教材中的第二單元《家鄉的故事》的內容。在講《家鄉的故事》這一單元時,通過讓學生看課件、參觀三河壩戰役紀念館等方法,幫助學生了解三河壩戰役。通過教師的講解使學生了解到,當年朱德率領南昌起義軍在這里與敵人浴血奮戰三晝夜,為后來的“朱毛會師”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埋下了伏筆。起義軍在三河壩地區逗留的時間雖然不長,但革命的行動已經深入人心,擴大了黨在農村的影響,給三河地區播下了紅色的種子。革命先烈廖家貞、楊南生(匯東人),就是在這次戰役影響下發展的地下黨員。“沒有三河壩戰役,便沒有井岡山會師”。三河壩之戰是一次偉大的壯舉,影響了中國革命的進程。
了解了三河壩戰役的簡單情況后,讓學生討論在三河壩戰役中,南昌起義軍的官兵是怎樣與國民黨軍作戰的,起義軍在戰斗中為什么這么英勇?你對黃晴川營長的行為有哪些評價?在討論中幫助學生理解,正是由于廣大起義軍官兵的英勇作戰、不怕犧牲的壯舉為大部隊的轉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在討論中有的學生說:革命先烈廖家貞、楊南生(匯東人)是我們三河人的驕傲!有的學生說:“我特佩服起義軍,因為從敵我兵力的對比中了解到,寧可死也要掩護主力轉移,也要拖住國民黨軍,他們的死也值得。”有的學生說:“我覺得先烈們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還有的學生說:“我們雖然是小學生,不能為國家做什么事,但我們應該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長大才能報效祖國。”通過討論學生由衷地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通過這種方式得到了十分有效的教學效果。
二、挖掘歷史人物的教育因素,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在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中,很多歷史人物都伴隨著歷史事件出現。每一位歷史人物都有各自的人格魅力,都為祖國爭得了榮譽,為祖國做出了貢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歷史人物入手,通過挖掘歷史人物身上的品質以及通過講解歷史人物的故事,為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還開闊了視野,更能在人物知識的學習中受到愛國主義的熏陶。社會教材四年級上冊《展覽室里故事多》這個內容時,通過讓學生參觀全國最早建立的三河中山紀念堂,聽講解、看實物、參與討論等形式,詳細了解孫中山的歷史。孫中山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誕生于1866年11月12日,廣東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為了改造中國耗盡畢生的精力,在歷史上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在政治上也為后繼者留下珍貴遺產。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三河中山紀念堂、中山公園建于1929年,為全國最早興建的中山紀念堂。通過討論等形式,使學生認識到孫中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孫中山結束了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國。有的學生說,我知道我的學校為什么取名是中山學校啦……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自豪感、愛國之情。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不會感到枯燥,還會激發學生的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挖掘家鄉旅游景點的教育因素,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地理知識是社會課的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當地的旅游景點,用更加生活化的方式讓學生接受知識。教師可以充分挖掘家鄉旅游景點的背景故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品德與社會四年級第二單元第三課《說不完的家鄉故事》這個內容時,通過讓學生了解三河當地的具體情況,進行愛國愛家的教育。家鄉三河壩是梅江、汀江、梅潭河的交匯處,大埔縣西部水路交通要沖。2002年被縣委、縣政府定位為縣城次中心城市,境內有全國最早建造的孫中山紀念堂,“八一”南昌起義三河壩烈士紀念碑、紀念園,明代古城墻,韓江源標志雕像,明代兵部尚書翁萬達墓,火船屋,鳳集亭,古榕渡等眾多人文景觀,是大埔縣紅色旅游線路首選點。
在講《明代古城墻》這一內容時,我讓多個學生說出城墻的特點,幫助學生了解城墻為什么要建成這個樣子,跟現在的建筑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學生很快說出了城墻是用于防御侵略;我們的祖先真了不起,能把這么大的石塊放到上面;三河的歷史底蘊很深厚;我的家鄉有這么多名勝古跡,我喜歡!從而使學生認識到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綜上所述,品德與社會課中對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是豐富的,而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不容易接受抽象的道理,只要能靈活地把握和處理教材,深入地挖掘思想內涵,結合實際,生動地進行教學,開展各種教學活動,使品德與社會課的思想教育具有時代特點和生命力,社會課一定能為學生所喜歡和接受,并從中受到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希望通過本文可以為教育工作者提供行之有效的教學措施,促進課堂高效發展。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