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化工分析》課程是技工學校為社會培養化工人才的基礎課程也是重要課程,它不僅僅是對學生理論知識的講解也是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這就決定了在化工分析課程中教師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但是目前技工《化工分析》課堂教學現狀并不容樂觀,部分教師為了追求知識的傳遞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造成《化工分析》課堂僵化發展。筆者認為,這不僅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化工學習來說也非常不利。所以教師必須改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在化工分析課程中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
關鍵詞:化工分析;理實一體化;教學
近年來,技工學校發展迅速,為社會培養了大批人才,越來越多的專業也在不斷的開設。其中化工專業中的《化學分析》課程是技工學校教學的重要課程,也是為社會培養化工人才的主要課程。但是目前化工分析的課堂教學狀況并不容樂觀,嚴重影響了教師課程教學,也影響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所以下文筆者將從化工分析課程的教學現狀出發,找到化工分析課程中出現的問題,從而“對癥下藥”,解決教學問題。
一、化工分析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化工分析課程教學現狀并不容樂觀,筆者在研究和調查過程中發現,化工分析課程存在最大的教學問題就是理論與實際相脫離,技工學生不能將所學的知識真正的與實際相結合,從而導致“書呆子”式人才的出現。化工分析課堂之所以會呈現這樣的現狀,筆者認為存在兩方面的問題。首先是主體錯位問題,大部分教師在教學時會將自己擺在課堂的中心,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甚至在一些實驗課上也是教師做一些實驗示范,學生沒有動手實踐的機會。另一方面則是教師的教學過于貼近教材,沒有與生活實際、社會所接軌,導致化工分析課堂教學“重理論、輕實際”,影響了高效課堂的創建,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不到提升。
二、化工分析課程如何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
教師必須明確化工分析課程的特點,其課程除了學習基礎的化工理論知識之外,還需要學生進行獨立的分析化驗的實際操作,將知識與實踐想結合。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像理論課堂一樣過分重視理論知識,而應該實現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調動起學生的參與度和動手能力。
1.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師主導作用
課堂是學生的課堂,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我國教育中明確指出,學生的主體和自由性應該得到尊重,所以化工分析課堂必須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一些實踐、實驗活動都需要學生來親手去做,才能夠明白其中的知識,畢竟實踐出真知。所以教師要盡可能的減少自己的實踐示范,而要在理論知識傳遞完畢后讓學生去做。如在進行《化工分析技術》酸堿滴定法教學時,基礎理論是為了讓學生通過不同類型的酸堿滴定指示劑的選擇原則和方法進行應用,所以教師可以在進行基本的知識講解后讓 學生自己去配制和標定酸堿標準滴定溶液,讓學生在實踐中熟練掌握酸堿試樣的含量配制和測定。當然,教師也不能忽略自身的主導作用,教師在課堂中起著“監督、組織、指導”的作用,既要監督學生的實驗活動是否規范安全,又要組織學生進行分小組、分類別的活動,還要在學生的實驗活動中正確指引學生,這樣學生才會做出正確的實驗,才能夠將理論知識真正的與實際相結合。
2.精簡教材內容,適當增加刪減
由于教材中大部分都是理論知識,而且很多都是技工學生在基礎的理論知識學習中不能深入理解的知識,所以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大膽的整合和精簡,將繁瑣的理論分析和公式推導等都刪去或者簡單化,然后讓學生對基本的理論知識進行探究性學習、實踐性操作,在實踐活動中去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在理論知識講解后進行實踐活動的佐證,以實現化工分析課程的理實一體化。
3.設置社會實踐課程,理論應用實際
當然,社會實踐課程也是學生必不可少的課程之一。技工教師應該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帶學生到化工工作室去參觀工作人員的工作,讓學生明確自己在未來的就業中承擔著怎樣的責任。并且可以在參觀過程中將所學知識與工作相連接,這樣能夠讓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際中。技工學校還可以聘請一些化工工作人員來學校進行知識的講解,從專業、實踐的角度為學生進行化工知識的傳遞,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性,從而達到理實一體化的目的。
隨著我國社會對人才要求的變化,我國教育對人才的要求也發生改變。應用型人才越來越被認可和需要,所以技工學校應該應對時代發展要求、教育培養要求培養人才,積極實現化學分析課程理實一體化發展,讓學生不僅要學會理論知識,還要靈活應用理論知識,從而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小琴;基于理論與實踐一體化導向的化工教學設計探析[J];化學教育;2015年10期
[2]魯靜,賀曉瑩;理實一體化在高中《儀器分析》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2013年23期
[3]楊舜伊,袁純紅,尹瑞霞;理實一體化教學在高職《化工原理》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廣東化工;2015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