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碩
摘要:情境創設是初中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但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更注重如何把書本知識講好,對學生的興趣關注不夠。其實,在語文課堂中創設情境,以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情境而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到探究活動中,這對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是大有裨益的。對此,本文就結合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就語文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的方法作簡要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情境創設;方法
在以往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大多教師已經習慣了用講授的方式向學生灌輸知識,故而對課堂教學時間極為看重,甚至認為創設情境會耽誤講授時間,多采用直接導入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則是以聽的方式在學習,興趣不高。在新課改理念指導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強調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加強情境創設,以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情境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這對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有著積極的意義。
1.結合學生認知規律,創設直觀情境
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認知能力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但在文本解讀過程中也依賴直觀形象,尤其是在閱讀寫景類文章時,借助直觀的圖片、視頻等,可更好地讓學生把握景物的特征。在語文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而借助多媒體、實物等創設直觀情境,引導學生看、聽,再展開讀、思、寫等活動,這樣方可更好地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參與。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教學中因充分應用好多媒體,借助多媒體而呈現圖片、聲音、視頻的資源,以此而引入新的學習內容。
直觀情境的應用范圍較廣,除上述的寫景類文章的閱讀外,散文、小說、詩歌等教學中都可借助多媒體或實物而創設情境。以《春》為例,要讓學生切實感受春的“新、美、力”,教學中可借助多媒體呈現春天的美麗圖景,引導學生欣賞,引入課題后問“課文圍繞‘春寫了什么?”由此而引入閱讀。又如《巍巍中山陵》中以孫中山圖而引出孫中山簡介,再引導學生欣賞中山陵的景色,看宣傳片,整體感知中山陵的雄偉,再閱讀,更利于學生把握中山陵的特點,體會其雄偉。隨著多媒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好多么提的作用,以多媒體來創設直觀情境,這樣更利于學生興趣的激發。
2.緊扣學生學習特點,創設話題情境
話題情境也是語文教學中較為常用的方法。在以往的語文課堂中,教師更習慣讓學生坐著安安靜靜地聽,若學生在課堂中發出小聲的議論,也可能別認為是打斷了教師的思路,影響了課堂紀律。這種教師是典型的以教師為中心式的教學,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則提倡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提倡以話題方式來創設情境,目的就是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實際,以學生熟悉的話題來打開學生的話匣子,讓學生在說中感知新的學習內容,由此而過渡到新的探究環節中。
以閱讀為例,如《背影》的教學中,先以“父親的背影”而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和父親之間的故事,對父親背影的感受,再過渡到作者所寫背影,學生對背影就會有更深刻的體會。又如《宇宙里有些什么》的教學中,這是一篇典型的說明文,為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力宇宙里有些什么,導入中以星系圖而引導學生說說自己認為宇宙里有什么,在學生說的基礎上追問“課文中介紹了哪些?”這樣自然過渡到課文閱讀中。在創設話題情境中,教師要和學生形成對話,及時以問題而引導學生進入新的探究活動,這樣效果才好。
3.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活動情境
初中學生依然沒有擺脫兒童的特點,喜歡玩樂,甚至是游戲和活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若能結合教學內容而輔以活動,不僅可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還可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豐富體驗。以小說教學為例,為更好地讓學生把握人物形象特點,體會小說中對話所蘊含的意蘊,就可采用角色表演的形式進行。如《變色龍》的教學中,在引導對警官奧楚蔑洛夫五次“變色”探究后,組織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展開對話,對話后歸納奧楚蔑洛夫的形象,這樣就更利于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把握。
在語文教學中可用于課堂的活動形式較多,如可讓學生扮演講解員,以講解員身份而向其他同伴介紹事物特點或景物。如《巍巍中山陵》、《飛紅滴翠記黃山》、《蘇州園林》、《宇宙里有些什么》等課文的教學中就可采用這種方法進行。又如表演活動,如《范進中舉》中為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范進中舉后發瘋的場景,就可引導學生進行表演。在語文教學中以活動方式創設情境,讓學生擺脫被動聽的方式而積極參與語文學習活動中,這對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
4.抓住學生思維特點,創設問題情境
問題是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重要方式,以問題啟發學生展開探究活動,不僅可激活學生的思維,也可讓學生在分析和解決問題中更好地獲得知識構建。在語文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目的是借助情境而引出問題,以問題而引導學生思考,從而促進學生進入到新的探究過程中。在語文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需要注意,問題不能太突兀,而要把問題置于情境之中,以情境而引出問題。
以《父母的心》為例,為更好地讓學生揣摩“當爹媽的心”,教師提供了情境,由學生思考,如財主夫人要求送一個孩子給她時、送走長子時、用次子換回長子時、用女兒換回次子時“那位父親”和他的妻子的心理是怎樣的,引導學生用一句話來說說,在問題的啟發下閱讀并體會,感受兒女就是他們一生不變的牽掛的深刻含義。又如《囚綠記》中,作者因為愛綠所以囚綠,但最后又釋綠念綠,那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圍繞此問題而引導學生閱讀探究,從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變化。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樹立學生主體意識,以學生的興趣激發為出發點,課堂中借助多種方法來創設情境,以此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活動,這樣才能讓語文教學變得更加精彩。當然,在情境創設過程中不能追求情境的花哨,而要注重以問題、探究活動而及時引導學生展開探究,這樣才能提高情境創設的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