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 郭雙梅
摘要:應用型大學的出現,對于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云南工商學院一直以創建全國一流應用型大學為口號,鼓勵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的改革,本文將以任務式教學課程開發探索為出發點,介紹云南工商學院的任務式教學改革。
關鍵詞:應用型;任務式;教學改革
隨著我國社會發展,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轉型,民辦教育在國家的政策鼓勵下大力發展,多元化的辦學格局全面形成。我國眾多高等院校理應分別類型與層次,選擇不同的辦學模式,明確辦學定位,注重特色辦學。其中,應用型大學是指以應用型為辦學定位,而不是以科研為辦學定位的本科高等院校,以本科教育為主。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確立“寬口徑、厚基礎、重能力、求個性”的人才培養模式,以知識傳授為基礎,以能力培育為重點,注重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使人才具有較強的實踐、創新能力和職業技能。所以在教學方式、方法手段的變革就尤為重要了。
云南工商學院一直以創建全國一流應用型大學為口號,深化教學改革,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學校連續九年畢業生就業率高于98%,連續九年獲得云南省教育廳頒發的“就業工作目標責任考核一等獎”。在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方面,學校一直鼓勵老師大膽前行,給予幫助。本文將以云南工商學院為例,從以下幾點來探索應用型大學任務式教學方法探究。
一、任務式教學方法
任務式教學模式是由英國教育專家博雷泊于20世紀80年代在印度的邦加 羅爾地區率先提出并實施的一整套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是交際語言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它把語言應用的基本概念轉化為具有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方式,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在德國BAG法(Berufliche Arbeitsaufgaben的縮寫)也稱典型職業工作任務分析法,是由德國不來梅大學技術與教育研究所(ITB)開發的課程開發方法。它是在“實踐專家研討會”的基礎上,按照職業發展的邏輯規律,在企業生產運營過程和學生能力全面發展的大環境中對工作進行的整體化分析。BAG法的實施過程分為三部分,即工作分析準備、工作分析實施以及分析過程的記錄和成果評價。
二、任務式教學方法開展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的階段,供給側改革對教學提出了嶄新的要求。應用型本科大學必須進行改革。云南工商學院作為應用性本科大學必須在教學方法上大膽嘗試,改變傳統單一而陳舊的教學模式,以提高高校教學質量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所以,任務型教學方法在高校的教學方法改革中勢在必行。
(1)任務型教學中,教師則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活動的,學生的活動具有明確的目標指向和具體的操作要求,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大腦始終處于一種激活狀態,他們獲得的不僅是專業知識,還獲得了運用知識的能力。隨著學習任務的不斷深化,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不斷提高,整個學習的過程越趨自動化和自主化,學生能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2)由于有意義的任務活動貼近管理實踐,學習經歷和社會實際,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并能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提升學生運用知識工具解決實際管理問題的能力。
(3)小組討論不僅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口頭操練的機會,而且是一個集思廣益和互相學習的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提高其智力水平。
(4)任務完成的結果為學生提供了自我評價標準,并使其產生成就感,可轉化為后續學習的動力
三、任務式教學遇到的瓶頸
1、教材不適用
教材是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的先決條件,目前大多數教材存在共性的問題是,教材內容過于滯后,教材案例陳舊,教材編寫不夠創新與時俱進,教材的理論性較強,而實際應用性較差。這樣,導致很多內容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不能反映本專業最新的發展和最新的技術成就,所以導致很多學生不能學以致用,因此,在應用型大學中教材的改革是一項重要的難關。
2、人才培養方案建設存在弊端
人才培養方案是保證學校按時按質完成學生教學計劃的重要指標,課程的制定,學生的學習安排,完全依靠人才培養方案的編排,而很多學校教學大綱制定陳舊,變動小。對于一些專業設置陳舊,且趨于同化,缺乏區域特色;而一些新興專業,精品課程缺少,有極個別專業課程內容極為相似甚至雷同。
3、實訓實習模式固守成規
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離不開實訓課實習的安排。目前,實訓課最大弊端是理論與現實操作的脫節,以及實訓課程的單一,而大多數實習模式都過于保守陳舊,沒有與時俱進,改進和更新,導致實習的滯后,對于學生理解知識點的不及時。
4、考核模式固化
本科學院學生目前大多數采用學分制,而對于學分制的考核多數采用的試卷形式,原有的評分標準是平時成績占30%,期末成績占70%。導致大部分學生注重考試結果,忽略考試過程,在平時學習時比較懈怠,臨到考試才開始著手復習,采用“通宵背書”的方式來面對考試,最終成績還比較理想。這樣的模式,經過調查,很多學生表示到了大四,很多大一大二大三學習的知識,基本遺忘了。進入工作崗位,更是很難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所以出現了很多“大學無用論”學說,這很大部分原因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分離所造成的。
四、云南工商學院任務式教學改革
針對以上任務型式教學方法遇到的瓶頸,云南工商學院一直鼓勵教師大膽改革,學校給予支持幫扶,對于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創新的教師給予獎勵,長此以往,在學校形成了以創新為理念的教學氛圍,很多教師紛紛加入到教改行列,為此提出了以下幾點方法:
1、自編教材
針對市面上教材內容的滯后,學校鼓勵任課教師自編教材。對于教師的課程安排,以小組為單位,每周上同門課程的教師都會有研討會,探討本門課程的進度內容和創新,長此以往,課程小組的教師就可以結合現有的特點來自己編寫教材的案例,內容,根據社會新形勢來編寫適用的教材。自編教材,學校還會給予教師一定的獎勵,所以,很多教師,都會對自己所擔任的課程在講授過程中進行記錄,調整,為自編教材做準備。此種方式,一方面鼓勵教師科研,另一方面也督促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斷更新授課的內容和方法,真正做到與時俱進。
2、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與教學大綱改革
云南工商學院一直秉承與社會同接軌,培養學生以就業為導向,每年每個學期都會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重新修訂,重點是考察社會的就業方向需求,根據數據的調查與預測,來制定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對部分課程進行調整,以適應社會需求。
3、“雙元制”專業實習校企合作結合
云南工商學院一直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實習上,除了頂崗實習外,學生還要進行專業實習,所謂專業實習,是學生在大三上學期親自到企業內部結合專業特點,進行實訓過程,共計一個學期,在一個學期的實習過程中,學生一方面檢驗了自身的學習程度,另一方面,更加清晰了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再次回到學校目標更加明確。“雙元制”是我校的一項教學方法的改革,把課程深入到企業現場,一部分理論課程在學校學習,一部分實踐課程親自到企業進行學習。“校企合作”也是我校教學上的一個特色,和一些優秀大型企業進行合作,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定點到企業進行實訓,畢業后一部分學生會直接選擇留在企業,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
4、教考分離任務式考試相結合
云南工商學院在考試改革上一直大膽嘗試,新的教考分離方式改變了原有的考試方式,學生更加注重了平時的積累,不僅僅注重考試結果,而是結果和過程同時重要。任務式的考試方式側重于平時的任務考核,把原有的考試形式分為階段性考核,每次考試的考核成績都記入最終的考試成績,此種考核方式,適用于任務式教學,這樣激發了學生對于課程的參與度。改變了原有單一的考核方式,學生對課程的參與度更強了,這樣,學生在大四甚至以后的工作中都能夠做到學以致用,也會在學習中學會自己創新,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任務型的教學改革任重道遠,還需要不斷的探索,云南工商學院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一直在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方法,一直致力于培養符合社會市場需求的學生,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為社會輸送應用型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劉暢.應用型大學“專業感知”課程教學研究與實踐[J].北京聯合大學.2012(05)
[2]任廣新,張貴平,關永娟.高職就業導向型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10(32)
[3]劉剛.應用型大學專業課程“翻轉課堂+合作學習”[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資助,項目標號:2016ZZX329 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趙越(1985-)女,黑龍江哈爾濱人,講師,云南工商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郭雙梅,講師,云南工商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