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薇 謝燕燕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陜西 咸陽 712000)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生活壓力逐漸上升。風景優美的村莊就成為了大家放松休閑的最佳選擇。鄉村旅游逐漸成為一種熱潮。傳統的鄉村旅游主要是部分來自農村的城市居民“返鄉”度假。傳統鄉村旅游可加強城鄉之間互動交流,同時也可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轉變當地經濟增長方式。傳統鄉村旅游僅依賴于城市居民的短暫休假,所以尚無法長效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而現代鄉村旅游恰好能契合當代人所追求的“返璞歸真”理念。因此,特色鄉村旅游的興起,不僅可以使游客在游玩中娛樂和舒緩壓力,也能為當地帶來可觀營收,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1]。
自黨的十九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后,各級政府對當地鄉村旅游業的重視和扶持力度有所加強,大力開發鄉村旅游產業。大數據顯示,近5年來,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市場規模呈快速發展趨勢。至2012年底,全國共有9萬個農村已大力開展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活動,經營單位已達180萬余家,其中農家樂超過150萬家,園區以上規模超過3.3萬家,年接待游客近8億人次,營業額已突破2400億元大關[2]。綜上所述,鄉村旅游開發對當地居民可謂受益頗多,因此,諸如優越的區位和交通,較好的農 業基礎,原生態的鄉村環境,使鄉村旅游業可以成為旅游產業的主打產品。
為了更好了解鄉村旅游業開發具體為三合村帶來哪些變化,現結合當地居民的生活狀態,通過實地走訪與網絡調查相結合的形式展開調查(共發放100份,回收有效問卷72份),結合當地環境,得出如下結論:
針對當地村民對三合村現有情況的滿意度情況進行總結,發現村民們對三合村建設滿意度存在較大差異。根據統計調查表(見圖1)顯示,認為發展建設良好的人只占23.08%,有19.23%的人認為不好,而剩下的57.69%則認為一般。

圖1
對當地狀況分析后,繼續對改造程度進行統計:當地人認為大力開展三合村旅游開發最利好的是交通建設(見圖2)。誠然,鄉村旅游開發可極大促進當地交通建設,但綠化工作卻沒有受到應有重視,衛生改造與綠化發展也并沒有相繼完善,對比其他領域有明顯不足之處。

圖2
在調查當地旅游環境改造時,部分村民表示不了解。由此看來,當地領導在推動鄉村旅游公示后并沒有進一步展開宣傳,導致當地村民獲取信息較少,大多只是從其他渠道(如網絡、報紙、聽廣播)獲取信息。
調查顯示,在涉及農村開展的各種社區活動方面,大部分人表示會前去參加,其余則表示會考慮。這直接反映出社區活動宣傳不到位,許多村民對社區活動并不知情。宣傳不足會直接導致活動參與度下降,讓原本多姿多彩的社區活動未能真正展現出趣味性和公益性。
根據數據統計,超過80%村民表示旅游業能極大帶動當地相關產業發展(見圖3),同時有50%村民認為旅游開發會帶來物價上漲與環境破壞等問題。剩下30%則認為耕地受到了破壞。雖然旅游開發一定程度上可為村民生活帶來便利,但環境問題依然嚴峻。

圖3
為了使村民大腦“豐富”起來,三合村可結合周邊各村現狀,發揮模范作用,鼓勵號召三合村村民行動起來,組織黨員干部外出學習考察,以開拓思路、大膽創新,并開闊村民的眼界。
關于旅游開發后物價上漲、耕地破壞、自然環境破壞等方面,當地村民應齊心協力來改善。對于環保問題,可在相關景區豎立起警示標語,時刻提醒游客要愛護環境[3]。當地村民委員會可制定相關條例維護自身權益和保護農村環境。有關物價,要控制物價保持合理水平,及時避免出現因部分人高價售賣而損害當地特色旅游業口碑的情況。
想要切實幫助三合村真正實現經濟快速發展,需要大力挖掘當地特色,打造出獨一無二的三合村鄉風民俗。將三合村優越的風景與農家樂、果品店這些元素相結合,修建起特色建筑,開發特色產品,讓更多的游客選擇吃在三合村、住在三合村,感受不一樣的鄉村風光。
在獲取三合村村民所反映的信息方面,可適當鼓勵村民們接觸網絡媒體,在溝通交流時多推廣互聯網,讓各家各戶都能積極參與發展鄉村旅游并獻出自己的一份力,積極參與鄉村生態旅游開發,保證鄉村旅游長期的吸引力。
綜上所述,推廣鄉村旅游需要豐富的經驗和大量的實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結合實地考察與大量規劃,其過程注定漫長。同時,開發鄉村旅游也需要當地各個部門通力配合,協同落實利國惠民政策。
就此次調研而言,解決“鄉村旅游開發”存在的問題不僅需要許多內部和外部條件,也需要各相關部門及當地村民齊心協力,共同維護環境,共同建設和開發特色鄉村。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在不久的將來,三合村一定能成功打造成特色鄉村旅游景點,進而成功脫貧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