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蘭
(建設銀行江西省分行,江西 南昌 330006)
現代社會區別于傳統社會的重要標志之一,是普遍使用紙幣,而不使用天然物品(金、銀等)作為貨幣。在現代社會,一個人擁有的紙幣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標志著這個人的富裕程度如何,而一個人獲得紙幣的機會的大小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是貧是富。
農村人口獲得紙幣的機會遠遠小于城市人口,這一個客觀趨勢才是世界各國的農民在現代社會普遍面臨增收難問題的根本原因。一個時期以來,發達國家普遍對農民提供財政補貼,這種政策的實質是使農民獲得了一個直接獲得紙幣的機會,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農民的收入狀況。
為什么農民獲得紙幣的機會要遠小于城市居民?根本原因是紙幣在城市中流通的頻率要遠遠大于在農村流通的頻率。
在農村,農民的糧食、住房等需求基本可以自行滿足,而且一個地區的農民所生產的農產品基本相似,因此農民相互之間并沒有太多相互交換的可能性。而且農村的交通通常并不便利,一個地區能夠相互接觸、發生交換的人口的規模比較小,這也使得農村地區發生交換的機會降低。由于交通的不便,農民對工業產品的追求并不頻繁,當他們購買了一些衣物、家庭用品或農用機械之后,他們可以長時間使用這些工業產品,從而使得農村地區的商品經濟難以活躍起來,農村地區的紙幣發生流通的機會也因此比較有限。更為重要的是,農民的產品一般很難實現商品化,因此難以轉換為紙幣,農民沒有紙幣,也就意味著農民的收入低。農民的產品主要是農產品,同一地區的農民之間基本不存在交換農產品的可能性,而農民的產品要想遠銷到其它地區,則面臨著交通不便、容易變質、農民不熟悉商品流通渠道、農產品沒有品牌效應等許多問題,銷售起來并不容易。因此在很多時候,國家向農民收購糧食就成了農民獲得紙幣的最重要機會。但必須承認的是,國家如果按照市場規律、市場價格向農民收購糧食,那么農民并不可能以高價出售糧食。制約糧食價格的主要是供求關系。在現代社會,農民往往可以通過現代農業生產手段增加糧食產量,但是當糧食產量增加時,由于購買糧食的主要是城市居民,在城市居民的人口規模基本保持穩定的情況下,糧食的增加反而會導致農民之間的競爭加劇,會導致糧食價格下跌,因此糧食產量提高了必然會導致糧食價格降低。其他農產品也是如此。相反,在糧食產量減少、不能滿足城市人口的糧食需求時,農民才有機會提高賣糧的價格。但是由于任何國家都會鼓勵農民多產糧食,因此糧食增產的趨勢不會改變,而且任何國家都會進行糧食儲備,防止出現城市人口無糧可吃的局面,因此糧荒的局面很難出現,故而農民也就基本沒有抬高糧食價格的機會了。由此可知,要想增加農民收入,一個重要措施是增強農產品的商品化、使農民有能力通過市場交換將農產品轉化為紙幣,另一個重要措施是大力推進城市化,只有更多的人需要購買糧食,農民的糧食價格才更容易提高。
與農村地區不同,城市人口獲得紙幣的機會遠遠大于農村人口,因此市民的收入要普遍高于農村人口。這是因為,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發行后紙幣主要被投放給城市中的銀行,而銀行的放貸主要針對的是城市中的工業、商業項目,那些獲得了銀行貸款的項目雇傭的往往是城市人口,這些城市人口在獲得了紙幣收入之后又要在城市中消費。在城市人口的各項需求中,食品需求必須依靠農村來滿足,但食品行業產生的利潤主要由食品流動行業的中間商獲得了,這些中間商往往是城市居民。而且與農村人口不同的是,城市人口除了對食品的需求之外還有許多對工業產品和服務需求,例如對服裝、交通、生活保障、休閑娛樂等產品或服務的需求乃至過度需求,這些需求可以導致城市中的紙幣流通機會大大增加。而且城市中還存在這樣一種情況:當城市中的一部分人口有了紙幣之后,與之相關的人獲得紙幣的機會也要比農村人口獲得紙幣的機會大得多。例如一個農民在城市給他人提供服務獲得的紙幣,一定要比在農村給他人提供同樣的服務獲得的紙幣更多。這是因為農村中的紙幣的數量一定低于城市中的紙幣的數量,因此農民在紙幣有限的情況下不可能輕易支出高額紙幣;而城市中的人都有一定數量的紙幣,因此他們在相互提供服務時,一定要支付較多的紙幣才能使提供服務方感到價格合理。這也就是城市能夠吸引農業人口的原因,因為農民在進城后有更多的機會獲得紙幣、獲得財富。因此可以說,城市化是一種自然的趨勢,政府不必遏制這種趨勢,這是因為城市化有利于提高農民收入,而且城市化進程本身也會受到市場規律的制約,并不會無限制地膨脹。這是因為,當涌入城市的人口增多之后,對城市中的資源(例如住房、服務)的需求會增加,這就會導致城市中的資源價格上漲,當價格上漲到一定程度之后,那些準備涌入城市的人口一定會望而生畏,停止向城市涌入。因此,城市中的資源的價格高,才是防止城市過度膨脹的最重要因素,如果政府人為地限制城市中的資源的價格的提高,只能鼓勵更多的人口涌入城市,進而造成城市中的資源的價格進一步提高。
而且在城市人口增加之后,還會出現一些聚集效應,也就是說,人口聚集到一定的空間之后會產生許多新的需求,例如在農村不會自然生長出足療、健身等需求和行業,在城市中則容易出現這種需求和行業。聚集效應的另一個表現形式是:當城市人口之間的紙幣流通加快了之后,會進一步促使紙幣流通,從而提高城市人口的收入水平。例如城市中的一個工人將一部分紙幣收入支付給商業人員,這個商業人員可以用這些收入去服務業消費,服務業人員則可以用紙幣購買工業產品。因此,城市市民獲得紙幣收入的機會是農民難以擁有的,因此農民收入增加難的問題并不是一個政策問題,而是一種天然的問題,是由農村和城市的天然屬性的不同造成的。
不僅如此,農村人口對城市中的資源的需求通常需要支付紙幣來實現,因此城市更容易吸收農民手中的紙幣,例如農民到城市中看病、接受教育都需要支付紙幣。
總之,大力推進城市化,是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在城市化過程中,一部分農民會變為市民,獲得與市民同樣的收入水平;另外農村人口也會減少,從而使從事農產品生產的農民的人數減少,農民之間的競爭會降低、農業生產的效益會提高,從而有利于糧食價格的提高;而且城市人口增加之后會增加對糧食的需求,進而有利于糧食價格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