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龍
(青島理工大學,山東 青島 266000)
隨著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現代企業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優勝劣汰是任何一個行業都無法逃避的競爭規律。一個企業要想在眾多企業中生存下來,就必須要有自己有效的管理模式,要有不斷進取、開拓創新、永不停留的追求更高目標的精神動力,而這種精神動力就需要企業文化的支撐。
企業文化一詞最早出現在西方,1980年美國《商業周刊》首次提出了企業文化這一概念。到了20世紀80年代,企業文化這一概念開始在中國出現。隨著科技的進步,企業的迅速發展,企業文化一詞被頻繁的使用,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開始注重塑造本公司獨有的企業文化,而不同的人對于企業文化的認知其實是不太一樣的。一些國外學者普遍認為企業文化首先就是對人的重視,要以企業的員工、顧客等為中心,要讓他們對企業有歸屬感,這樣他們才會更愿意為了企業的美好未來而努力。而國內的學者對企業文化的理解也有很多,但大多數還是認為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靈魂,有了企業文化,員工就有了精神上的動力,它可以使一個企業更加具有內涵,擁有自己獨特的風采、獨特的模式,從而區別于其它企業。
管理或許作為一門學科的時間并不長,只是在近一二百年的時間,人們才開始系統的來定義管理一詞,并將它作為一門學科來學習。而企業管理模式直白一點來說,就是要將管理用某種思想,或是某種方式表示出來,企業的管理模式包括了企業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管理程序等等,這一系列的內容組成了企業一整套的、系統的管理體系,為企業的管理制訂了規則。
企業管理從成為一門學科,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經濟學界的巨頭亞當·斯密提出“經濟人”的觀點,他認為管理就是應該采取最佳的方法,盡一切可能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但是這種“經濟人”的觀點卻忽視了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只是從企業主的角度來考慮,而忽視了員工等其它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隨著時代不斷地向前推進,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他所寫的《管理實踐》一書中提出責任制理論,所謂責任制理論,就是以目標為導向,相對于“經濟人”理論,更加注重以人為中心,他強調企業的員工更加積極的參加到企業的工作中去。又如美國非常有名的學者菲根堡姆提出的全面質量管理,這一管理理論較之于前兩種管理理論,更加關注顧客對于產品的滿意程度,它強調要調動公司一切的積極因素,實現全面的管理,才能更好的達成目標。
隨著時代的進步,企業的發展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企業的發展開始變得全面化,企業與企業間的競爭也愈加的激烈起來,企業管理開始從純粹的管理理論轉化為更加人性化的人本管理理論,很多企業管理者開始明白企業活動并非是單純的理性活動,它是由一系列復雜的關系和行為組成的,很多時候,僅僅有硬性的行為規范是無法管理好公司的,還要注重非理性因素對企業的影響,于是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管理的副產品應運而生。
企業文化可以說是企業過去長期積累下來的經驗,它是經過企業長時間的發展沉淀下來的,將這種企業文化滲透到企業的員工中去,可以讓他們更加適應企業的發展,并真正的投入到這個企業的大環境中去,它隱含在企業員工的內心之中,會一點一滴的影響到企業員工的行為,這種企業文化所引起的價值觀念雖然不像企業的其他規定那樣被明確的宣布出來,但是企業員工卻會不自覺的受到這種價值觀念的影響,它引領和激勵著企業活動的參與者為了企業的目標而共同奮斗。
1.惠普公司企業文化。惠普公司的文化是非常典型的一種公司文化,它的文化中最核心的就是惠普堅信它的每一個員工都是愿意為了公司的發展而努力的,因此,公司應該尊重他們,為他們提供舒適的工作環境,并要相信他們一定會成功。惠普希望可以成為全球領先的高科技公司,它的公司文化總結起來主要以下幾點:第一,尊重和信任自己的員工。第二,十分重視團隊間的合作,相信大家一起努力才可以更快更好地完成目標。第三,重視創新精神。第四,公司經營中一定要正直,要堅守自己的原則,不能做見利忘義的買賣。
2.惠普公司的管理模式。惠普公司的走動式管理模式就是要表現出企業對公司員工的重視,使公司管理不能拘泥于死板的條文規定,而要為員工提供一個輕松、舒適的工作環境,這種模式很明確的體現了惠普公司尊重企業員工和激勵他們創新的企業文化。它要求員工之間要相互走動,同事之間要多溝通,高層領導也要與基層員工多談心,了解他們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同時惠普公司還經常舉行各種非正式的員工聚會,讓員工在自由的氣氛中找到工作創新的靈感。開放式管理模式體現了惠普公司相信它的每一個員工都會為了公司而努力的企業文化,它要求對于企業的員工要進行“開放式的管理”,要給員工足夠的自由和空間,讓他們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管理者要給員工一個公開交流的平臺,并要虛心接受員工所提的建議。而目標管理則體現了惠普公司不斷追求更高目標的精神。目標管理模式規定一方面公司要有明確的總體目標,但另一方面又不能制約企業員工的靈活性,通過制定企業的內部責任計劃,讓每個員工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為公司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1.海爾集團的企業文化。海爾集團十分重視自己的企業文化,海爾相信它的每一個員工都是人才,賽馬不如相馬,只要你有能力,海爾就會為你提供平臺,使海爾的員工真正體現出自己的價值。海爾集團的企業文化中最核心的就是創新,海爾堅信要實現自己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走出國門,面向世界,成為世界一流的家電企業的目標就要不斷的創新,形成自己的特色,要永遠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要有危機意識,時刻提醒自己要不斷的創新,不斷的發展,才能不被時代的洪流所淘汰。
2.海爾集團的管理模式。海爾集團在公司內部實行一套叫做“OEC”的管理模式。其中“O”代表“Overall”,就是要對公司的各個方面都要進行有效的管控;“E”代表“Everyone”、“Everything”、“Everyday”,就是說管理控制要涉及到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天,要時時刻刻保持警惕,每一個人只有有效控制好自己每一天的每一件事,將管理控制落實到點滴的小事,才能實現整個集團的有效控制;“C”代表“Control”或者代表“Clear”,也就是控制與清理的意思。“OEC”的管理模式體現了海爾集團永遠細心謹慎、永遠居安思危的生存理念,它體現了海爾要先實現每個人的價值,從而實現企業追求更高標準,做行業先驅的目標。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度,我們的民族文化擁有長久的歷史積淀,但是對于企業文化卻很是缺乏,這主要是由于雖然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但是我們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相比,經濟發展水平還很有限,公司發展還沒有走到一定的高度,以至于很多企業管理者雖然很重視企業管理,但是卻忽視了企業文化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他們更在乎可以規范下來的硬性的管理規定,希望通過各種制度來完善公司的管理,以期望實現公司的更好更快的發展,而看不到公司文化在潛在中影響著公司的發展。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一些企業管理者也開始意識到要重視企業文化,形成自己公司獨有的企業文化,但是即使意識到了企業文化非常的重要,如何將企業文化融合到企業管理中也是我國企業面臨的一個問題。如今已經有一些學者開始研究企業文化,但是很多研究都是借鑒國外的企業文化理論,卻較少從我國本國的文化特色出發。我們應該吸取國外企業管理方面的各種長處,但是也要注意我們的企業是扎根在本國悠久的民族文化土壤中的,我們的文化有很多自己的特色,如何將我國特色的民族文化融合到企業文化之中,為企業更好的管理做貢獻也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如何將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使我國企業擁有自己最適合、最成功的企業管理模式,我認為首先,必須加強我國企業管理者對企業文化的了解,只有讓企業的管理者們清楚的了解了企業文化,了解了企業文化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并明白只有有了好的企業文化,并將這種文化價值觀貫徹到管理中去才可能使企業得到長足的發展,企業管理者才會重視企業文化。
若想將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模式有效融合,就要形成有利于創造企業文化的管理機制,要營造有利于創造企業文化的氛圍環境,這樣才能培養員工的企業價值觀,讓員工能夠更加認可自己企業的文化。同時要形成企業文化的評價機制,加強企業的制度建設。要形成最適合本企業的企業文化,是一個很長遠的任務,因為企業文化并不是能夠馬上就形成的,它需要一個非常長的過程,因此就要加強企業的制度建設,在鞏固已經存在的優秀的企業文化的同時,還要隨著企業的發展形成新的企業文化。
考慮到我國的經濟水平與發達國家的還存在著一定距離,還沒有非常完善系統的企業管理模式理論,因此,我們需要學習國外很多優秀企業的管理模式,將他們好的東西運用的我們的企業管理中去。但是我國的企業畢竟與外國企業的生存環境不同,我們的企業是生長在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積淀的國家,我們有著自己獨特的本土文化,因此,在向國外企業學習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將我們優秀的特色文化融入到企業的管理之中,形成自己特色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就像一個民族的文化一樣,它是一種價值觀,是精神支柱,而企業管理就是這種價值觀,這種精神支柱的良好載體,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的融合,就是要讓一個企業擁有靈魂,只有這樣,企業才能煥發出生機。雖然我國的企業發展現在雖然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已經有很多企業管理者將國外優秀的企業管理模式靈活的運用到自己的企業管理中,讓我國也出現了一批擁有優秀企業文化的國際化大公司。這樣的成功經驗也透露著一種訊息:兼收并蓄,推陳出新。相信未來的企業管理競爭將會是一場文化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