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規
(南昌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6)
由于當今各國普遍使用各國或國家聯盟(如歐盟)發行的紙幣,而紙幣的價格并不完全是由市場決定的,因此一種紙幣的價格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發行的國家或銀行決定的。那么紙幣的價格定高一些更好還是定低一些更好呢?其實是各有利弊的。紙幣價格高,意味著可以用少量的貨幣從外國購得更多的商品和服務,這似乎是好事,但是紙幣價格高也就意味著商品在本國出售(即用本國貨幣結算)可以獲得更多的回報,在外國出售則難以獲得高額回報(因為本國貨幣價格高,意味著外國貨幣的價格相對較低,用外國貨幣結算則難以換成較多的本國貨幣),因此本國貨幣的價格如果定得比較高,那么本國商品不會熱衷于出口,而會熱衷于在國內銷售;相反,外國的商品則會熱衷于到本國銷售,因為外國商家獲得本國貨幣就意味著獲得高額回報。因此,本國貨幣價格高則不利于刺激本國商品的出口,反而會刺激外國商品的進口。長此以往,這種出口萎縮、進口增加的情況就會讓外國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外國企業會排擠本國企業,從而使本國經濟喪失競爭力。由于本國經濟喪失競爭力之后就會危害國家安全,因此沒有哪個國家愿意長期維持本國貨幣的高價格。也就是說,貨幣價格的高與低會相互轉化,當本國貨幣價格高了一段時間之后,就不得不降低。本國貨幣價格長期處于低價格,也會被其它國家所妒忌、被認為是在惡意擴大出口,另外,本國在積累了一定的財富之后,如果幣值仍處于低位,則不利于該國從外國購買更多的商品和服務,因此貨幣的低價格也會逐漸變成高價格。
總之,一個國家如果從國外購買的商品比出口的商品多,則貨幣價格定得高一點更有利,相反則定得低一點更有利。但是一般國家總是希望向國外多出口,因此一般會希望本國貨幣的價格低一些。這就好比做人,“滿招損,謙受益”,本國貨幣的價格定得低一些,從長期看對本國反而有利。
地價的道理與貨幣價格的道理是一樣的。一個國家的土地價格低,就會吸引投資,外國以比較低的價格拿到本國土地似乎對本國不利,但外國的投資又會解決本國的就業問題,也有對本國有利的一面。還可以試想,如果某個國家用低地價吸引到國際投資,那么其他國家則會失去這部分投資,長此以往,低地價的國家反而會繁榮起來,高地價的國家反而會荒涼下去。由此,低地價的國家的土地價格會因為經濟繁榮而自然升值,高地價的國家的地價反而會下降,這就是地價的高與低的相互轉化。土地價格變高之后,這個國家就不會再像以往那樣吸引外來投資,投資就會向其他國家流動。這也是一種價值規律,是一種市場調劑,即如果土地價格由市場調控,那么土地價格就會自發地波動。
從一個國家內部看,也是如此。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地價高,不利于這些城市的發展,因為這些城市難以吸引外來資本,故而地價低的城市有自己的競爭優勢。當然,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地價高,這也是一種市場調節,因為一個城市如果資源過于密集,必然會導致地價上漲,地價上漲之后資源就不會再向這些地區流動,而會向資源尚不密集的地區流動(盡管目前來看北京等城市依然繁榮,但如果這些城市的地價下降,這些城市會更加繁榮)。因此,如果擔心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人口過多,就不應該人為地抑制這些城市的房價,因為房價低的話這些城市將繼續吸引外來人口的涌入,從而導致房價的進一步上漲;只有房價高到一般人買不起的程度,這些城市才不會吸引人口涌入,涌入的人口減少之后,這些城市的房價自然會下降。須知,像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房價是不能人為控制的,控制了就會引發新的上漲,只有使之自然地增長到極限,房價才會下跌。但房價下跌也是一種自然的市場趨勢,因為房價走到一定的峰值會引起人口外流,房價自然會回落。如果出現房價下跌,那么很多炒樓者就會破產,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就會對國家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國家應防止沒有承受能力的人參與炒房,即應當提高二套以上住房的價格、停止向二套以上購房者放貸,按照階梯提高房價的方式使只有那些有承受房價下跌能力的人可以參與多套房產的交易。
另外,如果城市的地價過高,也不利益吸引人才,最終會不利用城市的發展。因此,一個城市如果想減少人口,就應當提高房價;如果想吸引人口,那么最好能使房價低一些。對非一線城市和一般地區而言,就像做人要低調那樣,地價也應低調。
對地價打擊最嚴重的是戰爭,其次是經濟下滑,再次是人口萎縮。戰爭對地價的打擊是最迅猛的,經濟下滑對地價的打擊會周期性出現,人口萎縮將對地價走勢造成決定性影響。如果不出現戰爭等問題,長期來看地價會趨于升值。這是因為:首先城市土地價格會趨于上漲。人口會自然地傾向于流入大城市,小城市在人口流向大城市的同時也會吸納農村人口,因此凈流出人口的往往是農村,凈流入人口的是城市。人口多會造成城市地價升高。如果不人為加以改變,農村常住人口會越來越少,但這不意味著農村土地價格會下跌。隨著城市的擴張和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周邊的農村的地價會上漲,城市居民對農產品的需求會增加,而且土地是不可再生資源,因此從長期看,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對土地的需求增加會導致農村土地價格上漲。也就是說,隨著城市土地價格的上漲,農村地價必然上漲。
如果中國經濟保持長期增長,那么中國的農村土地會越來越值錢。可以說中國現行的土地政策事實上是農民有地、市民沒有地,這是因為:土地價格提高后,普通農民如果出讓土地使用權會獲得越來越多的補償款;但普通城市居民不可能享受此項待遇,因為普通城市居民沒有多余的土地的使用權,僅有自住房的土地使用權,而且這部分使用權是不可能拿去交易的,如果拿去交易有關人員將失去居所。從上述分析可知,今后土地價格一般會提高,農民相對于城市居民而言其地位會越來越優越,因為國家或集體、企業向農民征地的價格會越來越高。長此以往,這種情況有可能造成城市居民的心理不平衡。故而,我國法律應規定土地全部歸國家所有、國家有權使用所有土地,在征收土地時按市場價進行補償,但不宜因此造成公民財富差距過大。
(致謝:本文觀點受到河南工程學院夏慶宇講師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