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明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株洲 421001)
十九大報告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放在首位。加強農村基層建設,培養創建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全能型工作人才隊伍。千秋基業,人才為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破解人才瓶頸制約,其關鍵在于匯聚一批優秀人才,包括教育、科技、醫療、文化等各類人才,到基層一線干事創業、獻才獻智。本文對職業教育助推鄉村振興人才支撐戰略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職業教育對鄉村振興、人才支撐之間的關系,致力于提出職業教育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新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組建一支具備高水準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尖端人才與青年科技人才和國際水平創新型團隊。人才振興戰略,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重要的保障。
鄉村振興是不斷提高村民在產業發展中的參與度和受益面,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保當地群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根本,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資源,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鄉村振興的發展方向。
人才振興是解決鄉村振興的有效渠道,各類新型職業農業人員在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與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方面,提供了人才的引領與支撐。精確判斷出農業發展方向,加快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
職業教育能夠為鄉村振興的實施提供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強化創新能力與成果轉換能力,打造現代化農業生產力的橋梁,促進新型職業農民工作質量水平。鄉村振興,人才振興必須提升農業人員的素質與文化,創新與經營的理念。要為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注入新活力。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首要資源,將農業人才現代化,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定不移的實施人才強農的戰略,堅持“高端引領,分類開發,示范先行,整體推進”的原則,在農村教育、醫療、文化公共服務事業等方面,培育農業創新型人才,有利于農村產業,技術的可持續性發展。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敲門磚”,職業教育為鄉村振興集聚力量。人才振興就是培養造就一大批符合時代要求、具有引領和帶動作用、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農業農村人才隊伍,為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注入了新活力,加速了一二三產業融合,使農村的產業豐富化、高產化,使技術高效化、高端化。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決定因素,人才振興表現在人才體制機制上。因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強化鄉村人才振興制度。改革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加快農村各類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的供給,國家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因此,必須把改革發展農村職業教育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因素。
職業教育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必須進行職教體制改革創新,加強鄉村振興人才體系供給。鄉村振興制度供給的關鍵內容就是農業農村各類人才與高素質勞動者的供給,職業教育的發展為鄉村產業提供了實用人才與現代化技術資源。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科技以及裝備水平,完善農業生產體系,構建與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農業生產體系。
人才結構性改革是鄉村振興人才支撐的重要模式,農村職業教育學校特別是縣級職教中心堅持面向當地各個產業對勞動者的需求設置相關專業,與鄉級和村級農民文化技術學校合作,構建了三級農村職業教育與培訓網絡,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需要,不斷調整專業結構和優化課程體系,為當地現代農業發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村城鎮化建設培養了大量人才。
黨的十九大提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吸收有關行業企業深度參與,推進農村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加強農村職業學校建設,有利于促進社會有關各界的資源共享與責任共擔,促進農村人才培養供給側和農村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促進人才培養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農村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開創我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職業教育助推鄉村人才振興戰略的發展,農業科研人才是推動鄉村科技的主要力量,根據科研團隊的選拔制度。一是加大穩定支持力度。鼓勵幫助科研人員多渠道爭取競爭性科研項目支持,讓人才在創新實踐中成才。二是完善協同培養模式。依托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在長期性基礎性科研布局方面,健全以協同創新為特征的科研組織模式,帶動全國農業科研人才隊伍整體買力提升。三是健全評價激勵機制。建立以產業發展貢獻為導向的分類評價機制,引導科研人才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在服務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
建設扎根于基層的農技推廣人才建設隊伍。農技推廣人才是推廣轉化農業科技成果、開展生產服務的中堅力量。建立創新型基層農技服務機制,培養壯大農技服務人員隊伍。不斷加大公益性隊伍建設力度,拓展基層農技人員繼續教育渠道,通過補充一批、培訓一批、學歷提升一批的方式,保持公益性農技推廣人才隊伍持續健康發展。推進新型農技人才發展模式,樹立正確的學習導向目標,營造良好的環境。
職業教育助推鄉村人才振興戰略發展,農業技能人才是農業農村生產服務一線的骨干力量。通過探索與分析,構建農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制度,并結合工匠精神,培養一支集知識、技能、創新于一體的農業人才隊伍。就需要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健全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制度,促進技能開發與農民培訓緊密結合,全面提升農業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二是新興職業開發力度。緊貼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需求,為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合發展保駕護航。三是完善職業資格認定與技能提升。廣泛開展農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大力提高技能人才操作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營造學技能、用技能、比技能的良好氛圍。
農村創業創新人才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而“雙新雙創”是解決鄉村振興人才來源的重要路徑,可以促進大量的人才聚集于農村,同時改變了農民思想理念及生產生活方式,進一步加快農業農村人才隊伍的培養。依托農村職業教育帶頭示范培訓,發現、培育、壯大農村創業創新導師隊伍,發揮導向作用,幫助農村創業創新人員快速成長,引導和支持農村創業創新人員利用新理念、新技術和新渠道,開發農業農村資源,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的基礎保障。
十九大報告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做出“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的重要指示。強化人才支撐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環節,職業教育與人才體系的建立,將三農人才發展和農村職業教育發展放在首位,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新活力,加速實現農村社會的發展,致使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進而推進城鄉一體化,最終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