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冉 戚曉思 崔春海
(燕京理工學院 會計學院,河北 三河 065201)
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的擴招,民辦高校必須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為國家培養各類應用型人才和科研型人才,但是民辦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相對滯后,已經成為制約民辦高校發展的重要因素,民辦高校要得到更快的發展,就要做到“學生喜歡,教師熱愛,社會認可”,要抓住民辦高校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并需求學校發展的品牌建設和特色發展之路。
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的擴招,積極探索和創新符合實際和未來發展需要的高校學生管理顯得尤為重要,針對現有的學生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促進民辦高校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
思想上,學生思想活躍,創新意識強,但是普遍缺乏持久的自我約束力和控制力,集體主義意識不強,以自我為中心情況比較嚴重,關心個人,不關心集體。
學習上,雖然不乏有綜合素質較高者,但是學生學習自主學習意識不夠,缺乏自我約束能力,學習態度不明確,缺乏學習目標,課堂互動性差。
生活中,學生愛好廣泛,特長比較明顯,個性化比較鮮明,處理不好宿舍矛盾,在人際關系、思想情感、合作意識等方面的發展不平衡。家庭經濟情況分化嚴重,文化背景、生活環境和消費觀念存在巨大差異,這種差異極易引起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矛盾與對立,因為個人和生活習慣的問題產生的矛盾造成群體障礙,形成宿舍矛盾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我國的民辦高校有著自己的特點,運營方式和管理模式,公辦高校有豐富的管理經驗,而民辦高校發展歷史比較短,處于不斷探索和摸索階段,難以借鑒公辦高校的經驗,民辦高校不斷的探索和不斷的完善工作模式,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
民辦高校管理層大多是公辦高校退休人員,短時間內很難適應民辦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并且管理者都是來自不同的高校,管理觀念和理念差異較大,思想難以統一,在工作中容易產生矛盾。
民辦高校輔導員大多比較年輕化,大多都是剛剛畢業的碩士,缺乏工作經驗,對學生管理的過程也是摸索創新的過程,學生事務繁雜,致使輔導員壓力大,崗位流動性大,缺乏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的工作培養模式。由于部門之間的界限不清、凡是都要找輔導員、各個部門都找 輔導員,讓輔導員陷入了學生管理工作的管理不精,整天陷入在瑣事之中,而且感覺還很累,從而沒有時間研究學生工作的理論提升,更沒有時間去學習提高。
(1)充分重視學生工作
民辦高校要將學生管理工作和教學工作放在同一個高度重視,二者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兩條腿,兩條腿都要重視才行,在民辦高校學生安全穩定是第一位的,其次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學好專業課,學生和學校共同發展了,才能使民辦高校走上長足穩定發展的道路。
(2)合理分工,分級管理 改變民辦高校的現狀
改變民辦高校學生工作管理模式,各個學院和職能部門明確分工,細化責任,完善溝通機制,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由學工處統一安排,做好學院的服務工作,各個學院作為執行單位,為開展學院的和特色工作和品牌工作努力。切實做好學院內部管理和建設,充分培養和調動教師和輔導員的積極性,并開展自身特色的學生活動,來促進學生工作的多樣化,以達到以管促學的目的。
What’s kind of cosmetic acquisition called success? 2 30
(3)加強學生工作隊伍建設,培養一支職業化、家化、專業化的學生管理隊伍
民辦的特殊性,以及民辦高校學生特殊性制約著師資隊伍的建設和成長,針對民辦高校的生源特點和學生工作的復雜性、艱巨性和多樣性,民辦高校應該找到促進學生管理隊伍成長和建設的一條道路,高度重視學生管理工作,定期組織學習和培訓,給學生工作管理隊伍更多交流和學習的機會,合理配置人員和資源,要不斷提高學生工作干部的基本待遇,同時學校應該提供更多的晉升空間,幫助他們做好職業規劃,讓更多致力于學生工作管理的人加入進來,充實隊伍,提高工作水平。
(4)建設科學化、信息化的學生工作系統
民辦高校學生工作的復雜性、重復性決定了學生工作隊伍的流動性較大,一些重復性的工作經常出現,致使工作總是處于上傳下達的簡單范疇之內,久而久之會造成學生工作管理者的厭煩,所以建設科學化、信息化的學生工作系統志在必行,可以建立智慧校園、愛班級等軟件來掌握學生的各類信息,減少學生工作隊伍的工作量,使得工作更加智能化。
(5)不斷改變管理模式、教育模式
1)育人并非制器
結合國家政策、生源情況、公辦高校現狀及民辦高校自身問題等方面分析中國民辦高等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提出了民辦高校如何走出一條特色發展之路是當務之急。“做公立高校做不了、做不好、不能做的事,滿足公立高校無法滿足的社會需求,以服務求生存,以貢獻求發展”是美國私立高等教育復興的重要原因,目前隨之高校的擴招,學生生源下降,高校尤其是民辦高校面臨著育人模式的創新,高校應該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真正大學期間讓學生有所學,而不是滿堂灌,本人建議我們要給學生廣博的教育,我覺得我們從來不差職業教育和專業教育,我們應該給學生更多的發展空間,我建議可以建立書院制,大學生越來越拒絕讀書,或者只讀專業之書,只讀職業導向之書,所以書院制不是創新,實際上是回歸,是為了找回大學的靈魂所在。育人并非制器,民辦高校要改革傳統以教材、教師、課堂為中心的組織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SC教學模式,從知識本位轉向能力本位,實行差異化、個性化的人才培養,辦特色專業、特色學校。
學生進入學校,渴望收獲知識的同時,也渴望被尊重,其實被尊重也是一種教育,尊重會讓學生有種歸屬感,做輔導員將近10年,我深刻的感受到老師的一句鼓勵和安慰對于學生來講是多么的可貴,有時候特別細微的一件小事都值得讓學生記得一輩子,所以教育的本身更多是教會學生如何為人、如何處事,如何更好的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更好的適應這個時代的發展和需要。
3)如何適應學生的需求,如何辦有特色專業、特色學校
目前民辦高校的學生生活習慣、學習習慣都不好,因此學習不好、習慣不好是因,成績不好是果,改變學生的生活、學習習慣是教育我校學生的關鍵,不是一味地一刀切強迫學生去聽講座、去早操、去早讀,應該喚起學生內心,讓學生真正愛上課堂,改變傳統的以教材、教師、課堂為中心的組織模式,改變以管為主的管理模式,轉變以學生為中心的SC教學模式,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成長、自我實現,真正實現個性化、差異化的人才培養。
(6)不斷加強際交流和研究
民辦高校應該加強交流和合作,形成定期的交流和互訪,可以針對學生管理工作遇到的難題和管理難點定期組織研討會,統一思想,積極開展研究和探索,交流管理經驗,共同促進,不斷提升學生管理水平。
民辦高校應該積極與其他職能部門做好對接,制定部門對接表,各個職能部門應該提高服務水平,確保工作的順利進行。
民辦高校內部應該積極開展學生管理部分與其他相關部門的交流和對接,統一認識,進一步規范和明確涉及學生相關工作的具體事務的份工作、銜接和配合,溝通渠道暢通才能保證工作開展的順利。
(7)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建立導師制,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
在大學擴招,生源下降的同時,創新育人模式,有利于形成特色鮮明的育人模式,從單純管理學生的教育模式升級為激發學生創造力、關注學生真實需求、注重學生學習體驗并讓學生得到全方位成長的育人體系。
全體導師為全職化管理,分為工作室導師、學業導師和思想導師(輔導員),全部導師每學期必須任至少一門傳媒類專業課,必須全部參與學生管理。除院長、副院長與書記外,按照專業劃分辦公室,聯合辦公。
學業導師按照1:40的師生比配備(或者按照班級配備),思想導師按照1:300的師生比配備,專業負責人必須擔任工作室導師。學業導師聘任時黨員優先,思想導師聘任時傳媒專業優先。每個年級按照比例在學業導師中選擇兼職思想導師(兼職輔導員),與專職思想導師配合工作,對接學校其他行政部門。
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全體導師輪流承擔。根據學生具體管理環節分配導師工作。其中,團組織活動、早操、早自習、安全教育、醫保繳費、配合學工處等活動由專兼職輔導員合作完成,軍訓、貧困學生認定、班會、查宿舍、干部選舉、獎學金評選、晚自習由學業導師、工作室導師、思想導師合作完成。
鼓勵不同類型導師之間輪崗,每學期初制定工作分配計劃。
學業導師在一個學期內必須與自己負責的學生每人談話一次,且有學生簽字和談話記錄。通過導師制讓在校的大學生獲得更多的體驗,讓教師也參與到學生管理工作中,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
總之,學生工作是高校穩定的重要工作,是教學工作的重要保障,學生工作的重點工作是讓更多的學生熱愛課堂,積極引導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如何做好學生工作是學生工作人員面臨的重要的課題。
[1]孔穎.努力向個性化學生管理邁進——對民辦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調查、分析和建議[J].2005(06).
[2]張安杰.淺談民辦高校輔導員如何克服職業疲倦[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14).
[3]殷向輝,朱云波.大學生應有的兩種學習興趣[J].中國青年研究,2002,(5)37.
[4]耿麗萍.淺談當代大學生的自我中心傾向[J].當代教育論壇,2005,(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