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勇,廖歡,許曉雙
(廣東省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深圳 518000)
糖尿病是我國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以慢性高血糖為主要病理表現。臨床調查顯示,我國成年糖尿病的患病率達到9.7%,且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1]。糖尿病對人類健康危害性極大,致殘、致死率均較高[2]。2型糖尿病是以胰島素分泌相對或者絕對不足以及胰島素抵抗為主要的基礎病理[3]。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各類型中最為常見的類型之一。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高血壓疾病、蛋白尿排放量大等[4]。目前,臨床上常采用二甲雙胍等藥物治療2型糖尿病,但長期用藥可能降低患者的耐受性,導致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因此,臨床上急需尋求新的藥物治療二甲雙胍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本文探討格列美脲與沙格列汀在二甲雙胍單藥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間醫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64例。觀察組中,男38例,女26例;年齡66-73歲,平均年齡(69.5±3.5)歲;病程 1-4 年,平均病程(2.5±1.5)年;體質量 48-71kg,平均體質量(59.5±11.5)kg。對照組中,男29例,女35例;年齡65-74歲,平均年齡(69.5±4.5)歲;病程 1-4 年,平均病程(2.5±1.5)年;體質量 45-72kg,平均體質量(58.5±13.5)kg。納入標準:⑴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糖尿病的相關診斷標準;⑵所有患者均接受二甲雙胍治療后血糖仍未達標;⑶排除嚴重心肺疾病患者、肝腎疾病患者、惡性腫瘤患者、對本研究所選藥物過敏患者;⑷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承諾書,本研究已獲我院批準。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2型糖尿病健康知識宣教,向患者講解發病機制、治療藥物、藥理作用、注意事項等,并指導患者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嚴格控制熱量的攝取,降低糖分和脂肪的攝入。對照組患者接受格列美脲(貴州圣濟堂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10556)治療,口服;1-4mg/次,1次/d,最大劑量6mg/d。觀察組患者接受沙格列汀 (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50066)治療,口服;5mg/次,1 次/d。
1.3療效評價與觀察指標 經過治療1年后,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療效標準:顯效:血糖、血脂水平恢復至正常范圍;有效:血糖、血脂水平顯著降低;無效:血糖、血脂水平仍處于異常狀態[5]。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血糖、血脂水平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其中,血糖觀察指標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 2h 血糖(P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血脂觀察指標包括三酰甘油(TG)、血清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經統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分析,以百分率(%)描述計數資料,經卡方(χ2)檢驗或 Fisher確切率檢驗(樣本較少),以均數±標準差(x±s)描述計量資料,比較經 t檢驗(配對或獨立樣本);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6.87%,高于對照組的85.9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兩組患者治療后血糖水平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 FBG、PBG、HbA1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糖水平情況比較(x±s)
2.3兩組患者治療后血脂水平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TG、LDL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且TC、HDL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脂水平情況比較(x±s)
2.4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總不良反應發生率4.69%,低于對照組的20.3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型糖尿病是由代謝功能異常所導致的一種慢性疾病,目前社會形勢下,飲食結構的改變和老齡化的加劇導致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大部分患者多在中年之后發病,糖尿病患者一般伴隨血糖血脂的異常,其發病因素主要是由于患者體內的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代謝紊亂所導致,長期發展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導致一系列并發癥的發生[6]。對于2型糖尿病治療的基礎就是控制血糖,并保護細胞功能。相關文獻報道,引起糖化血紅蛋白含量增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餐后血糖的增高,因此,糖化血紅蛋白含量是可以反應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重要指標[7]。目前,我國臨床上主要通過藥物治療糖尿病,常見的藥物有二甲雙胍,二甲雙胍能夠增強胰島素受體的親和力,促進葡萄糖的攝取,從而達到降低餐后血糖和控制空腹血糖的目的,但該藥用藥后會對患者的胃腸道產生極大的刺激,并且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的周期較長,需要持續進行藥物治療,因此導致部分患者耐受性較低[8]。近年來,格列美脲、沙格列汀等藥物治療單藥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的療效可靠。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患者服用格列美脲后,肝臟內葡萄糖的合成得到抑制,胰島素的分泌增強,從而起到降低患者血糖的效果。格列本脲用藥后也常引發患者的腸道癥狀,例如腹瀉、惡心、嘔吐、胃痛等,同時可引發頭痛、皮疹、黃疸,嚴重者甚至可導致患者肝功能損害、骨髓抑制、咽痛、發熱、感染、出血等,對患者的生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安全性較低[9]。沙格列汀是一種新型降血糖藥物,主要通過延長患者自身腸促胰素作用的時間,促進胰島素分泌,從而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研究表明,沙格列汀能夠對人體內的β細胞形成一定的保護作用,極大的減少了β細胞的凋亡,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延緩病程的作用。本研究中,接受沙格列汀進行治療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血糖、血脂水平均優于對照組,提示沙格列汀能夠更好的控制患者的體質量,從而提高血糖達標率。但需要注意的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過程中應定期對其腎功能進行檢查,依據具體情況調整用藥劑量。
綜上所述,沙格列汀治療二甲雙胍單藥控制不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確切療,能夠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