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坤
(廣東省河源市人民醫院,河源 517000)
地中海貧血是一種遺傳性貧血疾病,人體遺傳基因缺陷極容易導致血紅蛋白呈現出貧血狀態,從而引發疾病。相關研究曾報道,地貧是目前廣西危害最大的一種遺傳病,廣西地貧基因攜帶率在我國可達到20%[1]。地中海貧血臨床常表現為黃疸、肝脾腫大、發育不良等,嚴重者可能引發死亡[2]。目前臨床上對于治療地中海貧血缺乏有效的方式,對于該病來說,早發現能夠提高患者的生存幾率,臨床上常采用紅細胞平均體積(erythrocyte 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 紅 細 胞 脆 性(erythrocyte fragility,EOF)、 血 紅 蛋 白 電 泳 法(hemoglobin electrophoresis,HBE)等進行初篩和診斷,但單項檢測局限性較大,容易導致漏診、誤診等現象的發生,因此臨床上提出了3項聯合檢測的方法,有效的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3]。基于此,本研究探討MCV、EOB聯合HBE在地中海貧血初篩中的應用價值。
1.1一般資料 選擇廣東省河源市人民醫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間內接收的地中海貧血患者80例為觀察組,并選取同期廣東省河源市人民醫院接收的150例非地中海貧血患者為對照組。觀察組中,男21例,女59例,年齡9-38歲,平均(23.5±14.5)歲;對照組中,男 41 例,女 109 例,年齡 8-37 歲,平均(22.5±14.5)歲。 P>0.05,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做比較。診斷標準:經血紅蛋白電泳與地貧基因檢查確診為地中海貧血;病例納入標準:自愿接受紅 MCV、EOB、HBE 檢查; 按照 MCHC、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的分類法:MCHC(g/L)在 300 以下,MCV(fl)在 80 以下,MCH(pg)在 27以下,EOF在60%以下,血紅蛋白A2(HbA2)在3.5%以上,和/或發現異常。患者臨床依從性較高,臨床資料完整可靠,自愿簽字知情同意書,同時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不符合上述檢驗指標患者,排除不配合患者。
1.2方法 MCV檢測:采用邁瑞5800血細胞分析儀進行檢測,MCV正常參考值設置為成年男女性82-100fl,截斷值設置為成年男女性小于82fl。紅細胞脆性檢測:采用紅細胞滲透脆性一管法進行篩查,截斷值設置為溶血百分率低于55%。血紅蛋白電泳法(HB)檢測:采用SEBIA MINICAP毛細管電泳法進行檢測,正常參考值設置為成年男女性HbA2為2.2%-3.5%,截斷值設置為成年男女性血紅蛋白A2(HbA2)為大于3.5%或小于2.2%,均未見異常血紅蛋白。
1.3觀察指標 比較分析兩組患者 MCV、EOB、HBE的單項檢測結果以及3項聯合檢測結果。觀察兩組患者陽性檢出情況以及診斷準確性、敏感性、特異性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經統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分析,陽性檢出率、診斷準確性、敏感性、特異性等計數資料經卡方(χ2)檢驗或Fisher確切率檢驗(樣本較少),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MCV、EOB、HBE單項檢出率以及3項聯合檢出率比較 觀察組MCV、EOB、HBE單項檢出率以及3項聯合檢出率分別為86.25%、63.75%、75.00%、91.25%,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MCV、紅細胞脆性、HB單項檢出率以及三項聯合檢出率比較[n(%)]
2.2兩組患者聯合檢測陽性率檢出情況比較 觀察組3項聯合檢測真陽性率91.2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2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聯合檢測陽性率檢出情況比較[n(%)]
2.3兩組患者聯合檢測準確度、靈敏度、特異度比較 觀察組聯合檢測準確度、靈敏度、特異度分別為91.25%、98.65%、83.75%,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聯合檢測準確度、靈敏度、特異度比較[n(%)]
地中海貧血早期發病于地中海沿岸國家而命名,其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常由于遺傳因素所導致。地中海貧血是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突變引起珠蛋白肽鏈合成減少,造成肽鏈不平衡而引起的遺傳性溶血性貧血[4]。地中海貧血又可以分為重型、中間型、輕型3種,輕型貧血患者臨床無明顯癥狀,中間型貧血患者大部分可以存活至成年,而重型貧血患者極易出現肝脾腫大損傷、黃疸等癥狀,可引發死亡。對于地中海貧血患者來說,輕型、中間型患者需要定期和堅持進行輸血治療,以達到預防骨骼病變的目的,并可以促進患兒的生長發育趨于正常;若患者輸血治療達到次數要求或體內鐵蛋白水平超過2g/L后,則可以開始進行去鐵治療,有規律的指導患者服用除鐵藥物,或對患者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以達到治療的目的。目前,造血干細胞移植是唯一可以根治重型β重型地中海貧血的方法[5]。研究表明,若夫妻雙方均為地貧基因攜帶者,則每次懷孕時其子女1/4幾率正常、1/2幾率成為地貧基因攜帶者、1/4幾率患有重型地貧;若夫妻雙方有一方為地貧基因攜帶者,則每次懷孕時其子女有1/2的幾率會成為地貧基因攜帶者;若夫妻雙方均不是地貧基因攜帶者,則其子女不會存在地貧基因[6]。廣東、廣西等地區是我國地中海貧血疾病的高發區,地中海貧血作為一種遺傳性疾病,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在公眾群體中加強對于地中海貧血相關知識的普及,并做好婚前檢查、產前篩查、基因診斷等工作,降低重型地中海貧血患兒出生率[7]。另外,男女雙方在結婚前最好進行遺傳疾病咨詢,并進行檢查,了解自己是否為地貧基因攜帶者;其次,于孕10至14周進行絨毛膜采樣檢查,孕16至22周進行羊水穿刺檢查,孕18至24周進行臍帶血穿刺檢查,以診斷是否懷有地貧胎兒等。
地中海貧血患者紅細胞平均體積要低于正常人,由于地貧患者的HbA2的升高或減低、血紅蛋白F(HbF)的升高、出現H峰或Hb Bart's峰等異常峰時,會使得血紅蛋白電泳結果顯示異常[8]。對于地中海貧血患者來說,除了紅細胞平均體積和紅細胞脆性會發生顯著改變之外,血紅蛋白的含量也會發生變化,早期的發現能夠促進患者的治療和預后。但由于地中海貧血患者中可能伴隨缺鐵性貧血患者,并且由于地中海患者體內紅細胞被珠蛋白鏈所黏附,導致了紅細胞碎玉滲透溶解的抵抗性,在臨床檢測中容易出現漏診現象,因此單純的以紅細胞平均體積進行初篩時,缺乏準確性[9]。紅細胞脆性檢查雖然操作較為簡單,但是受到多種外在因素的影響,例如人為因素、操作因素等,可能導致患者紅細胞平均體積或紅細胞脆性降低,診斷存在一定的誤差,因此不推薦單項檢測[10]。血紅蛋白電泳法臨床檢測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由于其無法有效診斷靜止型α-地中海貧血以及單純-SEA/αα,但單純-SEA/αα攜帶者的主要特征就是紅細胞體積和紅細胞脆性降低,因此在血紅蛋白電泳法檢測中,可能顯示檢測結果正常,因而導致漏診情況的發生[10-12]。但紅細胞平均體積聯合紅細胞脆性、血紅蛋白電泳法等進行檢測,則能夠提高臨床篩查的準確性和特異性,為患者后期的治療提供了一定的篩查依據。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MCV、紅細胞脆性、HB單項檢出率以及3項聯合檢出率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3項聯合檢測陽性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聯合檢測準確性、敏感性、特異性均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紅細胞平均體積、紅細胞脆性、血紅蛋白電泳法檢測可以作為地中海貧血的篩查依據之一,且三者聯合檢測能夠對常規檢查無法診斷的稀有地中海貧血患者的篩查和診斷提供了一定的依據,臨床價值較高,值得推廣使用。
(收稿日期2018-05-21)
《江西醫藥》編輯部遷址啟事
《江西醫藥》編輯部于2017年5月隨江西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一起遷入新址辦公。新地址:南昌市豫章路72號后西樓三樓,郵政編碼:330006。原辦公電話保留不變。
《江西醫藥》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