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志勇,李福星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綜合ICU,南昌 330006)
急性肺動脈栓塞是臨床上常見的急危重癥之一,存在漏診率,誤診率,死亡率高等三大特點,高危肺動脈栓塞常可引起血流動力學不穩定,心跳呼吸驟停,如搶救不及時,將造成患者的死亡。最近我單位在多科協作下,采取急診介入溶栓術等綜合措施,成功搶救1例由于肺動脈栓塞導致心跳呼吸驟停,休克及腎功能不全的患者,現結合指南與相關文獻,報告如下。
女,58歲,既往體健,否認高血壓、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等病史,因宮頸癌術后1個月,陰道流液1周于2017年12月12日入院。入院診斷:輸尿管陰道瘺,宮頸癌術后狀態。完善相關檢查及準備工作后,血常規及凝血四項等化驗結果無異常。于12月15日在全麻下行輸尿管成形并支架植入術,術后患者恢復良好,自由下床活動。12月18日中午外出行輸尿管造影術,返回病房后半小時突然出現意識不清、皮膚發紺、瞳孔散大并對光反射消失、頸動脈搏動消失,考慮心跳驟停。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給于標準的心肺復蘇術,并氣管插管,簡易呼吸器輔助呼吸,10min后復蘇成功,轉入重癥醫學科。轉入時患者神志不清,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3mm,對光反射遲鈍,血壓低,多巴胺(15μg/kg·min)聯合去甲腎上腺素(1.0μg/kg·min)泵入維持在80/50mmHg左右,呼吸機輔助呼吸,SIMV+PSV 方 式 ,Vt 420ml,f 14 次/min,PEEP 5cmH2O,FiO2100%,體表SPO290%。D-二聚體235.7μg/ml(正常值 0-2μg/ml):心電圖檢查提示:竇性心動過速,ST輕度壓低。雙下肢彩超:髂股腘靜脈未見血栓形成。心臟彩超檢查:右室內徑35mm(<25),肺動脈內徑23mm (16-25);右房左右徑54mm(30-40)。頻譜多普勒測值:肺動脈瓣口血流速度45cm/s;主動脈瓣口血流速度97cm/s。二尖瓣口舒張期血流:E/A=24/43。三返血流速度238cm/s,由此估測肺動脈收縮壓32mmHg。結合患者起病經過、心臟彩超提示右室過負荷及D二聚體明顯升高,提示患者大面積肺動脈栓塞可能性大,擬行肺動脈CTA檢查以期確診。肺動脈CTA提示左右肺動脈充盈缺損(見圖1),遂決定在介入室行肺動脈導管內溶栓術,術中行下肢靜脈造影是左下肢腘靜脈血栓形成(見圖2)。肺動脈造影與CTA結果一致(見圖 3)。
手術方式:放置下腔靜脈濾器,兩側肺動脈抽吸血栓,右側肺動脈留置導管,放置在血栓內部,注入尿激酶20萬U,返回病房后,給于20萬U每天2次持續泵入,持續2d,并低分子肝素鈣4100U每日兩次皮下注射抗凝處理?;颊哐獕杭把躏柡投戎饾u改善,血管活性藥物逐漸減量直至停用,術后第二天逐步降低呼吸機參數,第3d試脫機成功,并拔管?;颊吣蛄吭谛g后出現減少,生化檢查示肌酐進行性升高,考慮急性腎功能損害,術后及時行持續床旁血液濾過治療,10d后患者尿量逐漸增多,進入多尿期。患者于3周后順利康復出院。

圖1 CTA示雙肺動脈栓塞

圖2 造影示右下肺動脈充盈缺損

圖3 下肢靜脈造影示腘靜脈未見顯影
2.1急性肺動脈栓塞診斷流程的問題 該患者為宮頸癌手術后1個月,并發輸尿管陰道瘺,在行輸尿管支架植入術后3d突發神志不清,心跳驟停,血壓下降,經心肺復蘇搶救后恢復竇性節律。明確病因決定后續治療的方向。根據2014年ESC急性肺栓塞診治指南,對于合并有低血壓、休克的疑似PE病例,我們按照以下流程進行診治,首先積極抗休克治療,穩定生命體征,測定血漿D-二聚體水平,行床旁心電圖檢查。其次聯系超聲科行雙下肢靜脈彩超及心臟彩超檢查,以明確有無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及右室負荷過重的表現。最后,根據患者的臨床資料,高度懷疑肺動脈栓塞,為進一步確定診斷,行肺動脈CTA檢查,達到確診目的。該例患者從最初的臨床疑似、到D-二聚體及心臟彩超提示的高度懷疑,再到肺動脈CTA最終確診,完美的詮釋了肺動脈栓塞診斷的三步曲。當然,經驗性溶栓治療也有報道。朱濤[1]報道2例疑似由肺動脈栓塞引起的心跳驟停患者在未經確診的情況下,經驗性使用尿激酶或阿替譜酶靜脈溶栓取得成功的案例。
2.2高危肺動脈栓塞的治療 對于引起心跳呼吸驟停及影響血流動力學的高危肺動脈栓塞的患者,首選溶栓治療。但是選擇何種方式、何種藥物溶栓,各醫療單位方法不一。即使同一單位,在選用溶栓治療模式都存在差異。臨床上溶栓藥物有多種選擇,根據藥物特性分為三代,第一代主要為尿激酶和鏈激酶。第二代溶栓藥阿替普酶(rt-PA)及第三代瑞替普酶(r-PA)。二三代溶栓藥物均屬于纖溶酶原激活劑,選擇性較強,對全身纖溶系統影響小,且半衰期較短,易于臨床使用。國內臨床研究發現,阿替普酶和瑞替普酶用于溶栓治療急性高危肺栓塞的治療對照,兩組患者溶栓有效率分別為88.9%和75%,出血不良反應22暢2%及20暢8%,同時未發生因溶栓出血導致的死亡[2]。Harris等對481例溶栓患者進行分析,發現尿激酶與阿替普酶的溶栓療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阿替普酶在安全性方面有優勢[3];但是在基層醫院急診室,阿替普酶和瑞替普酶的相對昂貴的價格可能影響溶栓治療的開展,選擇使用尿激酶外周靜脈推注也可作為經濟安全的治療選擇。
溶栓給藥途徑有兩類,一是周圍靜脈給藥,二是肺動脈導管直接給藥。肺動脈內因有血栓,肺動脈血流量少,故外周靜脈給藥時,藥物的濃度在肺動脈內低。而通過介入方法導管內給藥,肺動脈內藥物濃度最高,同時介入治療可碎解大塊血栓,碎栓后栓子更多新鮮表面與溶栓藥物的接觸面,用藥劑量少、起效快、并發癥發生率低等優勢,臨床應用前景可觀[4]。我們這例患者采用的是肺動脈導管直招商給藥,并留置導管,術后持續泵入尿激酶,優化溶栓效果,使出血風險降到最低。
2.3并發癥的處理 高危肺動脈栓塞患者易導致心跳呼吸停止、血流動力學不穩定,使腎臟灌注不足、缺血缺氧,引起急性腎功能損傷或急性腎衰竭,加之診斷過程行CTA或介入造影,造影劑的使用無疑會加重腎損害。故術后常常需要持續床旁血液凈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