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振生,楊廣智,麥麗霞,盧泳虹
(廣東省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中山 528415)
尖銳濕疣是臨床常見性傳播疾病,主要由人乳頭瘤病毒引起,以肛門生殖器部位增生性損害為主要表現,雖然目前臨床治療該病的手段較多,包括激光、微波、冷凍及細胞毒藥物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去除病變組織,但往往復發率較高,報道顯示,其復發率高達60%左右[1]。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ALA-PDT)是近年來新興的治療手段,開展后逐漸在臨床推廣[2]。研究表明,鹽酸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聯合CO2激光治療尖銳濕疣能夠提高治愈率,降低復發率,但其具體療效及安全性報道較少[3]。本研究分析鹽酸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聯合CO2激光治療尖銳濕疣的療效及安全性。
1.1一般資料 選擇醫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收治的尖銳濕疣患者100例,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本次研究經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觀察組中,男38例,女12例;年齡 19-43 歲,平均(28.1±2.5)歲;病程 1-7 個月,平均(3.2±0.6)個月;皮損單發 29例,簇集 21例。對照組中,男37例,女13例;年齡18-45歲,平均(28.4±2.9)歲;病程 1-6 個月,平均(3.1±0.5)個月;皮損單發28例,簇集22例。男性皮損主要位于尿道口及近尿道外口的冠狀溝、肛周、陰莖體、尿道內;女性皮損位于陰道口、小陰唇、大陰唇、肛周等。皮損形態主要表現為乳頭型、丘疹型、菜花型。納入標準:⑴皮損位于生殖器及肛周黏膜,皮損數目3-8個,直徑<10mm;⑵入選前未接受任何治療;⑶無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治療及CO2激光治療的禁忌癥;⑷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⑴精神疾病、意識障礙等無法配合者;⑵嚴重免疫功能下降;⑶存在光敏癥;⑷CO2激光禁忌;⑸臨床資料缺失、中途退出研究。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等資料上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單純的CO2激光治療:在對治療部位使用碘伏消毒處理后,取2%利多卡因給予患者局部麻醉,然后使用CO2激光治療儀灼燒處理病灶,最后將百多邦軟膏局部涂抹于創面,防止切口感染,在進行2周的治療后對患者創面愈合情況進行觀察,若有新發皮損情況則再次實施CO2激光治療,連續2個月,對其治療效果進行觀察。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鹽酸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治療:在患者治療部位使用20%的5-氨基酮戊酸溶液進行外敷,完成后使用透明敷貼封包,并用膠布固定,在敷藥3h后取光動力治療儀 (LD-600半導體激光器)對治療部位進行照射,設置 80mw/cm2的功率,照射 20min,每 1周進行1次治療,連續進行4次治療(1個月),療程結束后對其治療效果進行觀察。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2個月后疣體改善情況及病灶復發情況,并計算臨床治愈率、復發率,采用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1.4療效評價標準 治愈:治療2個月后患者疣體被完全清楚,無新病灶出現。復發:治療2個月后復查可見患者治療部位及周邊黏膜2cm內有新的疣體出現。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處理,以[n(%)]表示計數資料,兩組患者治療的治愈率和復發率比較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臨床治愈率及復發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治愈率為88.00%,高于對照組的5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復發率為12.00%,低于對照組的4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治愈率和復發率對比[n(%)]
2.2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時皮損處均有灼痛或針刺樣疼痛感,均能夠忍受,無特殊處理下2-3h后自行緩解,無潰瘍、瘢痕情況出現,部分患者出現紅腫、瘢痕情況,未見治療相關的全身不良反應。
尖銳濕疣是由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所致的以肛門生殖器部位增生性損害為主要表現的性傳播疾病,以18-50歲年齡階段的中青年人多發,平均3個月的潛伏期[4]。人乳頭瘤病毒通常在人體溫暖潮濕的條件下容易生存繁殖,故肛周、外生殖器是最容易發生感染的部位[5]。傳播主要有性接觸傳染、間接接觸傳染及母嬰傳播。尖銳濕疣在男性中多見于龜頭、尿道口、包皮、肛周等部位,女性多見于前庭、大小陰唇、宮頸、陰蒂等部位,女性陰道炎和男性包皮過長是尖銳濕疣發生的促進因素,發生尖銳濕疣后初期表現為細小淡紅色丘疹[6]。隨著病情發展逐漸增大、增多,呈單個或群集分布,表面凹凸不平,呈乳頭樣、菜花樣或雞冠狀突起,根部常有蒂,容易糜爛滲液,觸之易出血,可因搔抓引起繼發感染,部分患者存在異物感、痛、性交痛等癥狀[7]。尖銳濕疣對患者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可引起各種并發癥,故有效治療一直是臨床關注焦點。
尖銳濕疣的臨床治療中,通常采用局部外用藥物、免疫調節劑或物理療法治療,物理療法包括微波、冷凍、CO2激光等,不過該類治療方式治療后存在嚴重的復發情況,受到臨床廣泛關注,經研究發現治療后尖銳濕疣復發率高的主要因素可能為:⑴患者機體免疫力下降;⑵男性患者包皮長度異常;⑶手術治療后處理方法不當;⑷疣體存在于陰道、尿道、肛門、宮頸等特殊位置,由于未充分暴露,導致未能徹底治療;⑸局部分泌物增多等[8]。除上述因素外,還包括其他各種因素,該類因素為病毒的生長創造了有力條件,其中出現亞臨床感染、隱性感染、治療不完全等情況是發生率最高的因素。CO2激光是一種氣體激光,其主要通過讓組織氣化來達到治療目的,在色素性皮膚病、血管性皮膚病、良性腫瘤、惡性腫瘤、增生等疾病的治療中發揮了巨大作用[9]。不過其治療尖銳濕疣時,CO2激光對外陰單個、分散的皮疹治療效好,損傷亦小,而對于簇集的皮疹則損傷較大,治療效果也欠佳[10,11]。
5-氨基酮戊酸是一種具有強光敏作用的原卟啉IX,由內源性的生化物質經5-氨基酮戊酸脫水酶及一系列酶促作用而生成,其在體內轉化為內源性原卟啉IX的分布具有高選擇性,具有較強的腫瘤細胞及某些增值較快的細胞轉化率,故而細胞內原卟啉IX含量也較其他細胞高。該藥物主要通過利用細胞毒來殺傷細胞,損傷線粒體從而使細胞死亡,是光動力療法的治療基礎[12]。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其主要通過疣體及其周圍感染人乳頭瘤病毒的細胞對5-氨基酮戊酸的吸收,加之特定波長的激光照射,從而對病變組織形成選擇性破壞,達到治療目的[14,15]。5-氨基酮戊酸對片狀分布的皮疹效好,尤其適用于尿道、肛管內、宮頸等部位,而且患者接受CO2激光治療之后,能夠促進創面吸收5-氨基酮戊酸,從而將隱性病灶徹底清除,聯用治療具有療效高、復發率低等優點。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治愈率高于對照組,說明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聯合CO2激光治療能夠有效提高臨床治愈率;觀察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提示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聯合CO2激光治療還能夠有效降低復發率。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為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能夠選擇性破壞病變組織,能夠針對性地清除病灶,而CO2激光能夠促進創面吸收5-氨基酮戊酸,兩種治療方式可發揮協同作用,共同促進治療效果整體性提高,增加病灶清除的徹底性,同時兩種方式相互彌補不足,聯合使用能夠同時對單發皮損、簇集皮損均發揮理想的治療效果,從而達到提高臨床治愈率、降低復發率的顯著效果。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期間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說明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聯合CO2激光治療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臨床治療尖銳濕疣采用鹽酸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聯合CO2激光能夠有效提高臨床治愈率,降低復發率,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