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德惠市旱作節水農業發展現狀及推進措施的論述,為德惠市有效緩解水資源緊缺問題,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旱作;節水;農業;發展;措施
中圖分類號: S274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8.12.025
1 德惠市基本情況
德惠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松遼平原腹地,幅員面積34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21萬畝,是全國十大商品糧基地縣之一。德惠市水田面積74.45萬畝(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沿岸的朝陽鄉、岔路口鎮、松花江鎮、菜園子鎮),旱田面積246萬畝(主要分布在大青咀鎮、夏家店街道、邊崗鄉、郭家鎮、同太鄉、天臺鎮、大房身鎮、五臺鄉等十四個鄉鎮街)。德惠市自然條件良好,地勢平坦,土質肥沃。黑土和草甸土占全市耕地的80%以上,是典型的黑土農作區,全年平均氣溫4.5℃,無霜期140天,全年≥10℃活動積溫2825℃,全年平均降雨量520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7~8月間,屬于干旱、半干旱地區。資源性缺水問題突出,春旱十分嚴重。由于氣候和人為因素,造成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和風蝕嚴重。同時,農業經營粗放,農業節水技術普及率低,降水利用率一般僅在45%~50%左右。
2 旱作農業發展現狀
德惠市水資源來源有兩種途徑,一是地表水,二是地下水。全市水資源總量為4.29億立方米(2016年統計),其中地表水資源量1.79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3.12億立方米,2016年德惠市實際用水量為5.3045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用水4.7415億立方米,工業用水0.331立方米。德惠市常年全境缺水量1.01億立方米,缺水率為19.13%,屬嚴重缺水縣(市)??梢姡r業用水占89.39%,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因此發展旱作節水農業,可有效緩解德惠市水資源緊缺問題。
近年來,德惠市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抗旱坐水種、大小壟雙行休耕免耕種植、苗帶深松、秋季深松、深翻及增施有機肥等技術,以提高農田土壤蓄水保墑和耕地綜合生產能力,提高農業效益,保護生態環境,為旱作農業發展起到了一定推動作用。2016年,德惠市旱地保護性耕作面積為50萬畝左右(包括免耕和秸桿覆蓋還田),通過減少耕作次數,秸稈覆蓋,減少水分蒸發量,達到節水目的。抗旱坐水種集開溝、澆水、施肥、播種、覆土幾道工序一次性完成,畝用水量僅6噸,比噴灌畝節約用水20噸,比漫灌畝節約用水50噸。另外,通過深翻深松技術,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也能大量節約農業用水。2017年德惠市深松深翻面積為120萬畝。
3 主要推進措施
發展旱作節水農業的主攻方向是以節水培肥地力為中心,突出節約用水、科學用水。增施有機肥,推廣平衡配方施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行秸桿還田,開展土壤肥力,土壤墑情調查和監測,研究開發推廣作物專用肥,減少肥料浪費,減輕環境污染,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土地質量提升了,保水能力自然增強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大力發展深翻深松技術,繼續擴大深翻深松面積。秋收后采用大型農機具進行深翻深松,達到深翻深松深度30厘米以上。深松土壤,提高農田土壤蓄水保墑能力。在2016年基礎上,2017年深翻深松面積達到120萬畝。
實施免耕播種秸稈覆蓋栽培技術,秸稈粉碎還田或高留茬,實行機械免耕播種,做到播種、施肥、鎮壓一次性作業,秸稈全部或部分還田,實現覆蓋保墑,同時減少耕作次數,以利于保水保肥、提高地力,預計達到60萬畝左右。
完善農田抗旱基礎設施、機耕道和防護林等田間配套工程建設。采取增施有機肥、生物培肥、平整土地和秸稈還田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抗旱能力,建設穩產高效旱作農田。
初步建立旱作節水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加強旱作節水農業技術服務設施設備和人員配備,完善土肥實驗室建設,建立墑情監測點10個,耕地質量監測點5個。發展水稻旱作技術,可節約用水量60%左右,計劃發展1500畝。
有條件的地區,可應用地膜覆蓋技術、應用植物抗旱劑和保水劑、選用和引進抗旱新品種等措施,達到節約用水。
充分發揮現有機電井、攔河壩等應急抗旱工程、設施的作用,對新打機電井,抓緊進行配套,對現有機電井及配套設施進行維修和養護,及時開機提水;維修攔河閘壩,攔蓄河道基流;出動運水車輛,本著能澆一畝是一畝、能保一壟是一壟的原則,優先保證高效經濟作物、高產地塊和處于臨界狀態地塊用水。有條件的話一定要加強灌水抗旱,動用現有機電井、抗旱水桶、指針式噴灌設備、小白龍等灌溉設備進行灌水。
要加大旱作節水的宣傳力度,使人們真正認識到水資源短缺的嚴重性和發展節水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提高全社會的水危機意識和節水意識,使全社會都關心、重視和支持節水灌溉工作,促進旱作節水農業的快速發展。
作者簡介:董玉龍,本科學歷,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