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銳,楊國紅,張興國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本文針對中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的監管策略。
關鍵詞: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中圖分類號: F322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8.12.044
食用農產品及其初級加工品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其質量和安全性直接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產生影響。針對我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辦法進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工作開展過程中依然存在對生產源頭的監管力度不強、食用農產品加工標準不高、監管人才缺失及監管設備落后等問題。本文在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新的監管策略。
1 中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對生產源頭的監管力度不強
針對農產品生產源頭的監管是決定農產品自身質量的根本。隨著我國工業化程度的不斷加深,環境污染問題對于農產品質量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土壤中的鎘、鎳等重金屬都將導致食用農產品自身質量下降。另一方面,農藥、化肥的過量使用是導致食用農產品中存在化學殘留、安全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結合現狀來看,相關的監管部門并沒有將針對食用農產品生產源頭的監管重視起來,這樣的狀況將導致食用農產品質量的整體下降。
1.2食用農產品加工標準不完善
在進行售賣或食用的過程中,農產品多數需要做進一步的加工,但結合現有數據來看,我國現有體系中食用農產品加工標準僅有500余項,這一數值與食用農產品的種類仍存在較大差距。如果沒有完善的標準進行控制,任由加工商濫用各類食品添加劑,那么食用農產品自身的質量和安全性自然難以保證。
1.3監管人才缺失,監管設備落后
在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監管人員應結合相關標準對農產品在各個方面的質量進行監督和管理,但由于政府在財力、人力上的不足,基層監管人才的配備并不能滿足這一工作的開展需求。同時,除了檢測和預防之外,基層監管機構仍應根據現有問題提出可行的質量保障方案,而由于監管設備過于老舊,監管人員難以借助這些設備來提升實際的監管效率,監測結果的科學性難以保證。
2 監管策略
2.1加強對生產源頭的監管
針對食用農產品生產源頭的監管工作,應結合以下幾點內容來展開:一是控制環境污染問題。監管單位應組織人員對生產地的污染源進行調查,分析耕地中重金屬污染殘留的來源,并根據具體的調查結果制定完善的治理方案,確保食用農產品的質量不會受到環境污染的影響;二是減少農藥及化肥的使用。監管部門可以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限制農藥使用總量,并針對毒性較高的農藥實施定點銷售、實名購買制度,避免這些化學物質的使用對土壤造成二次污染;三是通過資源化利用對農產品種植及養殖廢料進行處理。監管人員應輔助相關種植或養殖人員,合理地將農產品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畜禽糞便、地膜、秸稈等進行二次回收與利用。
2.2 完善食用農產品標準
一是擴大標準覆蓋范圍。在食用農產品的生產及銷售過程中,因為農產品種類的多樣性,具體生產標準的制定難以全面覆蓋到所有農產品。國家相關部門應進一步結合現存爭議點及標準缺失部分進行完善,確保食用農產品在生產和銷售的過程中都能做到有據可依;二是針對新型食品添加劑及時進行驗證。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生產廠家經常會通過食品添加劑來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的保質期及食用風味等,監管單位必須組織專家對新的食品添加劑進行驗證,確保食品添加劑的應用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同時應在標準中對這些添加劑的用法用量做進一步說明。
2.3加大對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資金投入
為確保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能更有效的展開,當地政府必須加大資金投入,具體扶持辦法為以下幾方面:一是在人力上進行扶持。專業監管人員的缺乏是導致食用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難以有效開展的主要原因,政府應號召更多的專業技術人員加入進來,并通過優厚的薪資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二是更新監管設備。針對土壤狀況的檢測、農產品生產數據的收集等都需要相應設備的支持,因此,當地政府應結合現階段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開展需求,對原有的監管設備進行更新和替換,確保這些設備能輔助監管人員工作。
3 結語
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應通過強化針對生產源頭的監管力度、完善食用農產品相關標準、加大資金投入三方面展開。此外,監管單位及監管人員應能充分結合市場上出現的新型生產技術、加工工藝、加工材料等制定完善的監管方案,確保這項工作的開展能對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進行全面的監管。
參考文獻
[1]于戰平.中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的特殊性與現實策略[J].南方農村,2012,(05).
[2]梅星星.中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政府監管制度變遷軌跡[J].世界農業,2017,(02).
作者簡介:李清銳,本科學歷,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楊國紅,本科學歷,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張興國,大專學歷,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