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脫貧目標,全力推進精準扶貧方略,將脫貧攻堅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作為增進人民福祉的重要民生工程來抓,一股股精準扶貧的內生力在包保幫扶的大安市豐收鎮新樂村涌動激蕩。
“造血”扶貧強“脈搏”
變“五指張開”為“攥指成拳”,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打好脫貧攻堅戰。白城醫高專與大安市政府、大安市法院、大安市豐收鎮共同采取“開發式、造血式”扶貧方式,投資206萬元建設種植園區,新建蔬菜大棚100棟,鋪裝園區道路2公里,打井6眼,學校還投入1.8萬元購買了6臺柴油泵,解決了產業園區灌溉問題。組織成立了“大有合作社”,現已增收10萬元,村里增加扶貧基金(租金)8萬元,70戶貧困戶戶均分得1140元。建設養殖園區,70戶貧困戶加入“德輝養殖專業合作社”,去年末,每戶平均分紅800元。發展庭院經濟98戶,學校黨員干部捐款3萬多元,為貧困戶購買土豆栽子,戶均增收1000多元。
完善設施壯“肌體”
在探索扶貧新途徑、新模式和新機制,讓貧困戶切實感受到產業扶貧帶來變化的同時,他們堅持以民為本,精準施策,集中力量進行設施建設。實施并完成80戶危房改造項目,貧困戶危房改造工程全部完成;自來水入戶管網和泵房建設項目完成,解決了多年建而未用的難題,讓村民吃上了安全水;安裝了戶戶通有線電視;新打基本農田井22眼,徹底解決了村里基本農田灌溉困難的問題。全面實施美麗鄉村建設計劃一期工程。修建村屯水泥路面21條6公里,新增路燈50基盞,建設路邊排水溝5.7公里;新建村部360平方米并已投入使用,為村部黨團活動室購置了相關配套設施;擴建廣場700平方米,使廣場總面積達到2000平方米;改造建設村衛生計生室140平方米。“現如今,我們這里路通了、水通了,我也住上了漂亮的房子,產業也搞起來了。”說起新樂村的變化,泥草房改造戶村民王彪有聊不完的話題。
健康扶貧顯優勢
醫高專充分發揮學校人才資源優勢,突出防病治病和提高技能兩大主題,開展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扶貧項目。
實施簽約醫生計劃。學校附屬醫院56名醫務人員組成醫療團隊,同122戶村民簽約家庭醫生。醫療專家團隊深入村屯對所有貧困戶逐戶建立健康檔案,逐人進行健康篩查。
開展義診活動。學校附屬醫院先后3次組織內科、外科、神經科、消化內科、骨科等10個科室的醫生到新樂村開展防病治病活動,義診村民508人次,免費發放19種常用藥品價值近3000元。幫助村民李秀芹免費做骨股頭壞死手術,節省資金16萬元,解決了困擾李秀芹多年的病痛。“我媳婦臥床好幾年了,是醫高專讓她重新站了起來,我們家也燃起了對美好生活的信心和激情。”李秀芹愛人崔占友激動地說。(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宣傳部 陳寶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