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法國特約記者 青木 姚蒙 ●柳玉鵬 魏輝
面對美國特朗普政府引發的國際貿易的槍林彈雨,均支持自由貿易且都是美國瞄準目標的歐盟和中國有合作的可能嗎?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16日在北京舉行之際,這一話題引發不少外媒的興趣。有人透過聯合聲明看到中歐尋求更緊密關系的努力;有德國政治人物呼吁布魯塞爾和北京簽署“責任條約”,共同應對特朗普帶來的挑戰。不過多數歐洲媒體認為,“聯中抗美”并不現實,畢竟歐盟離不開美國這個盟友,而且歐盟與中國也不是沒有經貿分歧。其實,中國加強對歐合作并沒有“聯合起來對抗誰”的
想法,這不符合中國外交的理念。這樣的話題在歐洲冒出來,本身就反映了歐洲對如今美國政策的失望程度。15日,特朗普再次給歐盟甩臉色,在列舉美國的“敵人”時,他將歐盟排在第一位。
“歐盟和中國更靠近”
16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共同主持第二十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會晤后,雙方發表的聯合聲明內容多達44條,其中包括雙方堅定致力于打造開放型世界經濟,抵制保護主義與單邊主義,承諾就世貿組織改革開展合作,為此建立世貿組織改革副部級聯合工作組;雙方視正在進行的《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為最優先事務等。
《德國之聲》稱,聯合聲明措辭相對溫和,重申支持自由貿易、促進多邊主義,共同維護以法規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這次是繼2015年以后再度發表聯合聲明,前兩年雙方因南海等問題而無法達成共識。
受國際環境影響,此次中歐領導人會晤格外受關注。“在特朗普‘美國第一的世界,歐盟和中國更靠近”,“歐盟觀察者”網站稱,第二十次歐中領導人會晤正值傳統的全球政治聯盟被急速重新書寫之際,由于特朗普政府的單方面關稅行動,眼下中國和歐盟都與美國打起貿易戰。“歐盟和中國尋求建立強勁的伙伴關系”,歐盟駐華大使史偉以此為題在香港《南華早報》撰文說,在地緣政治充滿不確定性之際,周一在北京召開的歐中領導人會晤將是一個好機會,顯示我們的合作不僅對歐洲和中國很重要,對世界其他地區也很重要。
圖斯克16日在講話中向正在芬蘭準備與普京會晤的特朗普喊話。他說,世界結構正在發生變化,我們共同的責任是使世界變得更好。“歐洲和中國,還有美國和俄羅斯的共同責任,不是摧毀(全球貿易秩序),而是改善它,不是發動貿易戰,貿易戰在我們的歷史上常常演變成激烈的沖突……還有時間防止沖突和混亂”。美國彭博社對這番話的報道標題是“圖斯克警告特朗普貿易戰或致激烈沖突”。
“歐盟高官:歐中應共筑‘責任同盟”,“德國之聲”15日以此為題稱,在歐中領導人會晤前夕,歐洲議會對華關系代表團團長、德國社民黨籍歐盟政治家喬·萊恩敦促布魯塞爾和北京簽署“責任條約”,共同應對特朗普帶來的挑戰。萊恩表示:“中國和歐盟應當成為新型世界秩序的穩定基石。”他還警告說,特朗普對世貿組織、聯合國、歐盟、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以及伊朗核協議等國際多邊機構和協定所發起的攻擊,造成了不安和混亂。有鑒于此,歐盟應當和中國發表聯合聲明,在執行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等方面發出明確信號。
“聯手抗美”是偽命題
圍繞“聯手抗美”的說法,“德國之聲”稱,特朗普的鋼鋁關稅以及對汽車行業征收新關稅的威脅,令歐洲特別是德國感到不安。同樣,中國數月來一直是特朗普關稅威脅的目標。在這種背景下,一些人表示,北京希望與布魯塞爾聯手,針對華盛頓單邊“美國優先”政策形成統一戰線。中國和歐盟占全球經濟產出的1/3以上,占全球貿易的近一半,兩者聯手將擁有巨大的經濟影響力。報道同時稱,盡管在關稅問題上立場一致,但觀察人士表示,雙方不太可能結盟對抗華盛頓。歐盟和中國在市場準入與知識產權等問題上仍存在重大分歧。
對中國,歐盟既想擴大合作,又有一定警惕。路透社16日稱,歐盟對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的實際承諾抱有深深的懷疑,并擔心中國試圖以其在東歐的經濟影響力“分裂歐盟”。盡管如此,歐洲官員表示,以關稅攻擊歐洲的特朗普創造了證明歐中關系是全球貿易堡壘的機會。德國綠黨的彼蒂科費爾對德國《世界報》稱,“我們應該警惕這樣的觀點,即在特朗普時代,中國人將是我們最好的朋友”。
另一方面,雖然對特朗普的政策很失望,但歐盟仍看重與美國的關系。歐盟咨詢機構歐洲經濟和社會委員會主席盧卡·賈耶對《南華早報》表示,盡管歐盟反對特朗普的關稅措施,但美國仍是歐盟重要的政治和經濟伙伴。賈耶說,他強烈反對保護主義,但是使局勢升級不是合適的回應。
德國《南德意志報》稱,雖然德國對特朗普的關稅手段很震驚,但德國始終沒有和中國聯手抗美的意愿。德國新聞電視臺稱,隨著貿易戰的深入,歐洲與中國或將走得更近,國際事務需要中歐更深入的合作。
其實,中國不過是根據互利原則加強與歐盟的正常合作,并沒有“聯手抗美”的想法。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義桅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聯合誰對抗誰,這本身是老式的外交思維方式,不符合中國外交的理念,中國式外交是不結盟的。同時這也不符合歐盟的外交理念,它是多邊主義的外交,理念上就不認可雙方應該聯合針對第三方。歐盟不是一個國家,是由很多國家組成,其中歐盟很多國家是親美的,在價值觀、產業分工和國防等各方面對美國有嚴重的依賴,不可能和中國站在一起對抗美國。最重要的是歐盟對美國的看法和中國不一樣,歐盟認為特朗普只是暫時現象,以后美國還是會回歸正常,擔負好西方陣營的領導角色,盼望著美國“回心轉意”。
特朗普“敵人說”刺痛歐盟
出席中歐領導人會晤前,圖斯克還針對特朗普的“敵人說”發起反擊。他在推特上表示:“美國和歐盟是最好的朋友,誰說我們是敵人就是散布假新聞。”特朗普一直愛批評“假新聞”,圖斯克特地借用了這一說法。
15日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采訪,被問到美國在世界上最大的競爭者是誰時,特朗普首先列出歐盟是美國的“敵人”。他說:“我認為我們有很多敵人,我認為歐盟是我們的敵人,他們在貿易上對我們做了什么,你不會想到歐盟,但他們是我們的敵人。”特朗普還說,“俄羅斯在某些方面是敵人。中國在經濟上是敵人,他們當然是敵人。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不好……這意味著他們有競爭力,他們想做好,我們也想做好”。采訪中特朗普再次將矛頭指向德國,指責德國與俄羅斯簽訂天然氣管道協議是“舉白旗”投降。
彭博社強調,特朗普這番話把歐盟擺在了頭號“敵人”位置,其次才是俄羅斯和中國。歐盟委員會副主席提莫曼斯回擊特朗普說:“稱你的好朋友為敵人只會讓你真正的敵人開心。歐洲和美國在歷史上相連,價值共享。歐洲不會放棄美國,一如美國未曾放棄歐洲。這就是朋友。”法國外長勒德里昂嘲諷說:“看起來全世界都是他(特朗普)的敵人。”▲
環球時報201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