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桂珍 戴光臨
【摘要】城市檔案是城市公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文化互動發展。城市檔案是城市公共文化傳承的載體,以固化信息形式將城市公共文化文字化、圖像化、聲音化、影像化,形成城市記憶,展示城市公共文化發展脈絡。城市檔案傳承、創新和傳播公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愛國主義精神,積淀城市優秀文化,推動城市公共文化服務發展。
【關鍵詞】城市檔案 公共文化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5年度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課題“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路徑研究”(2015D054);2014年牡丹江師范學院省級重點預研項目“城市公共文化服務建設體系研究”(SY2014020)中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249.2;G35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3-0013-01
城市文化的發展是世代傳承,在歷史基礎上進行推陳出新的結果,而城市檔案以原信息方式真實的呈現城市發展的文脈。檔案是城市公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文化互動,它承載城市記憶,沉淀城市優秀文化。
一、城市檔案的公共文化屬性和特點
檔案館同圖書館、博物館一樣是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公共文化服務是其基本功能。城市檔案館保存的城市檔案不僅包括政府機關部門在行政管理活動中產生的文書檔案,還應該包括民生檔案、國家和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地方特色檔案以及個人檔案等與社會公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檔案,城市檔案具有公共文化屬性,是開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源泉和基礎。檔案文化資源與其它公共文化資源融合是順利地建設和發展基層公共服務文化體系的必然需要,檔案信息作為記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每一個普通民眾過去歷史的重要資源,它對于國家記憶、民族記憶的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城市檔案具有文化性、綜合性、地域性、時代性。文化性是城市檔案的根本屬性,綜合性是城市檔案的基本屬性,地域性是城市檔案的空間屬性,時代性是城市檔案的時間屬性。城市檔案的四種屬性之間相互影響、相互關聯、相互融合,共同構成城市檔案的基本特征[1]。
二、公共文化服務和城市檔案的聯系
公共文化服務是推動社會和諧進步的精神力量,與國家政策和社會發展的目標息息相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為了滿足全體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要和傳播社會核心價值體系而向社會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及相關機構構成的系統,以及相關的制度及其體系的總稱。城市公共文化涵蓋內容非常廣泛,包括城市的物質、精神、建筑、藝術、管理和環境等文化內容,是社會成員在長期的城市發展過程中,共同創造的城市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展現著歷史和現在的城市生活,預示著未來城市發展的方向。
城市檔案是城市公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文化互動發展。城市檔案是城市公共文化傳承的載體,以固化信息形式將城市公共文化文字化、圖像化、聲音化、影像化,展示城市發展文脈,維系城市文化在時空上的統一性和整體上的連續性,它將無形的文化轉化為城市記憶,沉淀城市優秀文化,推動城市文化傳承和發展。城市檔案使各種公共文化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不斷流動、重組和積淀,形成今天的優秀的文化。
三、城市檔案在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中的作用探析
(一)城市檔案編史修志,傳承公共文化
編史修志一直是城市檔案基本功能之一。編史修志傳承國家民族歷史文化,具有公共文化事業的特性,城市檔案服務于編史修志也就具有公共文化服務的特性。從歷史發展看,檔案為編史修志傳承公共文化做出很大貢獻,我國第一部編年史《春秋》,是根據魯國的檔案編撰而成,司馬遷的《史記》,班超的《漢書》等,都是在大量運用檔案文獻的基礎上完成的。歷史發展到今天,現代城市市志的編寫、政務查考利用等同樣離不開檔案資料的參考。這些史料編撰出版的成果為公眾了解歷史、特別是城市發展的歷史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對民眾文化認同、民族觀以及國家凝聚力的強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城市檔案傳播公共文化
完整的、系統的城市檔案將傳統文化精華大浪淘沙并積淀下來,再經過一代代人繼承發展并傳播開去。城市檔案能夠以公眾現實需要和新時代社會發展需要為契機,將承載的深厚公共文化底蘊和城市發展理念在廣大民眾中輻射開去,一代代傳承下去,立足現實,使每個人受到這種文化熏陶和感染,提升思想境界和文化修養,那將會提升整個城市的文化品位,從而镕鑄城市文化環境,擴大城市的影響,提高城市的美譽和知名度。
(三)城市檔案創新發展公共文化
在信息時代,知識不斷更新,城市檔案承載的傳統的公共文化也面臨著新舊更替的過程,這是城市發展的需要,也是文化自身創新發展的要求。依據一定的標準進行合理選擇,取其精華,吸收利用,并結合城市自身發展進行公共文化創新。2016 年 5 月,國務院辦公廳日前轉發文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文物局等部門《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要求:各文化文物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及其他文博單位等掌握各種形式文化資源的單位, 以創新創意為動力,以文化創意設計企業為主體,開發文化創意產品,打造文化創意品牌,為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研發、生產、經營等活動提供便利條件。在政策支持下,城市檔案工作者應轉變傳統思維,通過對檔案館館藏資源的深度挖掘,大力開發文化創意產品,創新城市公共文化,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四)城市檔案的社會教育作用
城市檔案信息的原始記錄性使之比其他信息更加真實、可信,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城市檔案作為第一手資料,詳細而確實地記錄了人們創造城市歷史曲折經歷,推動城發展艱苦卓絕的奮斗過程,它涵蓋的民生檔案、國家和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地方特色檔案以及個人檔案等與社會公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它的權威性、說服力和感染力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材料。舉辦檔案展覽是發揮城市檔案社會教育作用的重要方式。展覽的主題主要包括檔案館所屬地區的革命史、地區建設成就、英模名人事跡等。國家檔案館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舉辦《辛亥革命檔案展覽》、《紀念鴉片戰爭150周年檔案圖片展覽》等十幾次展覽,有極強的學術性和教育性,也達到了民族文化傳統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2]。
參考文獻:
[1]張曉玲.城市檔案與文化互動發展的研究進展及前瞻[J].檔案與建設,2014.7
[2]陳文娟.基于高校檔案教育的檔案文化功能新構建[D].南昌大學,2009.12
作者簡介:
徐桂珍(1971-),女,黑龍江牡丹江人,牡丹江師范學院檔案室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檔案管理與教育管理。
戴光臨(1965-),女,黑龍江牡丹江人,牡丹江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與實踐。